APEC国礼 “李鬼”频现网店 山东省泰安市首届专利奖获奖结果揭晓 最高奖3万元 内蒙古将重点保护黄河流域、长城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 欧盟公布关于知识产权侵权带来的危害的报告 外媒:iphone6涉嫌抄袭中国公司27处创意 苹果惨遭败诉 河南许昌市工商局公布2018年上半年油品质量不合格情况 广州海关“蓝网行动”查获侵权邮件1597批次,涉60多个知名品牌 “十三五”期间甘肃知识产权创造力显著增强 北京市昌平区知识产权服务行业联盟走进国家级贫困县 美国与希腊签署科技合作协议 《2018年山东省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白皮书发布 美保守派组织敦促USTR在现代化的NAFTA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人民法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优化营商环境 欧洲法院:地形图、地理信息与“独立材料”的解释 原创的版权小船不能说翻就翻 广东十大涉外知识产权案例发布会举行 宝马召回4系敞篷车 安全气囊存故障 上海浦东新区知识产权融资促进会成立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831批次食品样品 不合格1批次 去年黑龙江省食品抽检合格率98.32%|不合格食品主要出现这些问题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18批次家用活动玩具产品 1批次不合格 专利交易何时才能更容易? 湖南非遗工艺美术亮相北京世园会 冒牌农产品横行,“比下有余”不行 安徽省食药监局抽检茶叶及其相关制品36批次样品不合格2批次 广东河源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 河南驻马店市食药监局抽检食品27批次2批次不合格 国家食药总局:近800种瓶(桶)装水不合格 娃哈哈汇源等品牌在列 海南省开展“海南无假货”品牌建设行动 INTA向美国最高法院提交了一份产品功能作为商标保护的法庭之友陈述书 社评:华盛顿有“知识产权遭侵犯”妄想症 浙江省新昌县市场监管局抽检130批次食品 不合格1批次 “十三五”中国专利质押融资金额达4705亿元 河北宁晋县多措并举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国际商标协会对知识产权未来的见解 Prince唱片公司起诉Jay-Z的流媒体服务Tidal 徐工获“江苏省百件优质发明专利”称号 知识产权知识宣传需形成常态化机制 查处电商领域专利侵权假冒案件3.3万件 尼桑将对英国退欧运动提起诉讼 食品安全是企业不能触碰的底线 广西质监局抽查15批次蚕丝被产品不合格3批次 《少年的你》原著小说作者玖月晞回应“融梗”事件!法学界人士怎么看“融梗”? 山东济宁高新区成功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 谷歌眼镜获三项相关专利所有权 泉州海关查扣102万件涉嫌侵权货物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抽检方便食品样品67批次 不合格1批次 在日本取得专利的各种手续的期限和必要费用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8批次食品不合格 越南和日本专利审查高速公路试行项目启动

专利不应成为商家唬人的噱头

据媒体报道,有商家在广告宣传中以拥有专利为名打“擦边球”:有的将处于“审中-实审”状态的专利和已过期无效的专利列入宣传范围;有的写出了专利编号,却对专利种类语焉不详,误导消费者……

广告法中明确规定,广告中涉及专利产品或者专利方法的,应当标明专利号和专利种类;未取得专利权的,不得在广告中谎称取得专利权;禁止使用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和已经终止、撤销、无效的专利做广告。

商家之所以愿意、敢于铤而走险,一方面是因为贴上“专利”的标签,容易让商品显得高大上。而很多消费者对专利并不十分了解,往往将专利与质量、科技含量对等,也不知道如何去查询广告中的专利是否真实存在、是否有效、是何种类。

另一方面是因为违法成本并不算高。根据广告法,涉及专利的广告违法,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对广告主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公开资料显示,某手机厂家2015年宣传一款手机时用上了尚未取得专利证书的“专利”,被罚款3万元。而截至2016年1月底,这款手机和它同系列的另一款手机,一共销售了1600万台。按照1台售价1299元计算的话,销售额达到了207.8亿元。

实际上,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必须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技术含量更高。中国专利金奖、银奖和优秀奖也是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中评选产生的,外观设计专利的奖项则是单列。而发明专利是含金量最高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是衡量国家、地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也就是说,发明专利最能体现一件商品,特别是科技产品的“研值”。而外观设计专利则更多体现商品的“颜值”。一些商家在宣传中利用外界对此不够了解,将各类专利混为一谈。

比如,一款护肤仪器的宣传页面上写有“深补水”“纳米无菌专利技术”等话语,并给出了一个专利号码,但并未标明专利种类。然而,这个专利号码对应的实际是一款外观设计专利。不明就里的消费者很容易误以为这个专利代表着高科技含量。

当然,并不能说外观设计专利本身拿不出手。如果消费者购买的是包或是装饰品,“颜值”就显得更加重要。这里要反对的是一些商家试图用外观设计专利误导消费者以为产品科技含量很高。这些商家的行为破坏了正常的竞争秩序,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而其一旦露馅,蒙在鼓里的消费者容易误以为是专利质量不高,无疑有损专利在公众心中的形象。

应该说,如果企业舍得投入研发、创新能力强,拥有技术含量高的专利,产品“研值”高;或是设计能力强,拥有美观的外观设计,产品“颜值”高,大大方方地把专利拿出来做宣传,无可厚非,也是加分项。但是如果欺骗或是混淆专利种类误导消费者,伤害的不仅是企业自身的信誉、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是努力提高专利质量的知识产权人。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杜鑫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