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领域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报告显示:核心专利布局还需全球眼光 广东明年立法保护数字出版版权 南路边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甘玉祥:倾尽全力做好茶 山东潍坊市现代农业版权保护联盟成立 上海浦东:优化营商环境 知识产权为“中国芯”保驾护航 像防控疫情一样防控假货洼地 入选两会十大热门代表委员建议 甘肃庆阳:专利导航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黑山将在2022年10月1日成为《欧洲专利公约》第39个成员国 广东省佛山市食药监局:4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山东百纳威酒业公司佐餐露酒抽查不合格 安徽六安:3批次食用农产品检出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 中国创新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库克亲自回应:苹果为何拒付高通专利费? 哥伦比亚参加WIPO全球数字内容市场在线会议 质检总局:苹果必须改正“只保一年”违规行为 联合打击标准侵权盗版取得显著成效 河北沧州市版权工作将推进“三个示范”建设 安徽阜阳市食药监局:糕点、饮料等6批次食品样品不合格 美国男子因销售盗版Adobe软件触犯法律 LG Display在中国专利局举办OLED技术说明会 老字号商标频遭抢注 须加强品牌保护意识 天津市通告5批次不合格食品 江西省工商局:11组网售老视眼镜类商品抽检不合格 浙江宁波市市场监管局:1批次乌龙茶中农药残留三氯杀螨醇超标 知识产权保护须跟上互联网节拍 黑龙江省抽检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9批次 不合格样品1批次 “独乐乐”还是“众乐乐”网络音乐平台争夺独家版权 浙江杭州:知识产权运营助力产业升级 福寿堂制药GMP证书被没收 曾因药品质量不合格上黑榜 欧盟知识产权局和欧洲专利局共同发布知识产权报告 科博会征集科技成果与专利技术项目1220项 上海:“法制”校园 从“小”维护知识产权 如何在埃及为商标提供保护 “高学历”食品应“内外兼修” 5个抽检批次不合格 这些零食饮料要小心!(附不合格样品名单) 第五届知识产权天一论坛举行 浙江温州市市场监管局:2批次儿童滑梯产品不合格 山东烟台:当好知识产权保护“职业证人” 电商集体下架山寨“樱花” 内蒙古兴安盟食药监局:冷冻饮品、韭菜等9批次食品样品抽检不合格 中匈专利审查高速路(PPH)试点将于2016年3月1日启动 福建:2020年花卉植物新品种授权数创新高 安徽芜湖市5企业荣获省专利奖金奖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酸辣柠檬凤爪等7批次肉制品不合格 青海省食药监局: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毕业论文查重服务背后暗藏风险,专家: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山东省济南市质监局抽检268批次定配眼镜9批次不合格 专利保护让“灯饰之都”更亮 澳大利亚知识产权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更新 全国公安机关严厉打击侵权假冒犯罪:利剑出鞘 强力保护知识产权

三部门重拳治乱 严守食药安全底线 曝光“西布曲明”咖啡、假药、假种子等15件典型案例

严守食药安全底线,三部门合力重拳治乱。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联合开展了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查办了多少案件?三部门如何合力协同办案?典型案例有哪些特点?下一步,三部门如何进一步加强协作?三部门相关司局负责人2月19日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题一:“四个最严”专项行动查办了多少案件

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查办涉食品安全违法案件28.48万件,罚没款27.25亿元。

答:食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体现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展了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

期间,全国检察机关、市场监管部门、药品监管部门因地制宜,加大协作力度,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取得积极成效。据初步统计,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查办涉食品安全违法案件28.48万件,罚没款27.25亿元,吊销食品类行政许可775件,移送公安机关3346件;药品监管部门查办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领域违法案件10.77万件,罚没款18.40亿元,责令停产停业2041家,移送公安机关1306件,完成对全部在产的37家疫苗生产企业年度巡查,有力保障流感疫苗等供应;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涉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3945件7298人,起诉8791件17066人;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此类刑事案件1369件1499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731件810人;立案涉食品药品安全公益诉讼案件35381件,办理诉前程序案件30800件,提起公益诉讼1683件。

问题二:三部门如何相互协作、加强配合的,尤其再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三部门采取了哪些应对举措?

答:我们三部门以此次专项行动为契机,密切沟通协作,齐心协力共同维护食品药品安全。

一是加强沟通交流和信息共享。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就重点案件开展研讨、联合观摩庭审、互派人员岗位交流、相互支持业务培训。

最高人民检察院邀请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等多家单位召开座谈会,就推进惩罚性赔偿制度构建达成初步共识。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药监部门主动商请检察机关参加食药安全督查等执法活动,及时通报案件行政调查进度和移送公安情况,共同研究处理疑难复杂案件,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形成执法司法合力。

二是联合开展特色“小专项”。各地针对当地食品药品安全风险较大的重点领域和区域,以“小专项”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推动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如多地检察机关联合市场监管、教育、卫生防疫等部门对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积极落实国家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有力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

三是合力助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结合《药品管理法》假劣药范围的修改共同研究完善惩治药品安全犯罪相关法律规定,助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假劣药认定问题出台批复,对刑法修正案(十一)相关条文提出意见。针对司法实践中涉食品刑事案件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在联合修改《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积极参与研究,共同结合办案实践和保障民生需求,合理设计规则。

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长效机制。相关职能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市场监督管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这些文件的出台将进一步理顺“两法衔接”机制,推动各职能部门充分凝聚工作合力,扩大工作成效。多地检察机关与有关行政监管部门联合制定了“两法衔接”具体实施细则和配套规范,确保衔接机制有效运转。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紧紧围绕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发挥职能作用,从严从重打击伪劣防护产品、假劣药等违法犯罪行为,全力保障疫情防控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充分发挥“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平台作用,确保各类防疫用品和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稳定、质量安全、供应充足,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驾护航;以案件挂牌督办为抓手,不断探索建立健全重大案件报告和案件查办协作机制,持续深化执法办案协调联动,积极做好案件查办督办工作,对42件涉案金额高、违法情节重、社会影响大的案件进行挂牌督办,组织查办315晚会曝光的“汉堡王”等食品案件,相关涉案门店及责任人已被处以吊销行政许可、罚没违法所得及罚款等行政处罚。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疫情防控用药用械集中整治,积极推动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上市,做好新冠肺炎治疗药物和医用防护医疗器械应急审批,主动对接相关生产企业,完成注册检验、审查,为新冠病毒疫苗大规模生产做好准备。并严把质量关,加强风险管理,派督导组赴重点省份就医疗物资质量专项督导。目前,共应急批准22个药物开展新冠肺炎及其相关适应症的治疗、预防临床试验;附条件批准2个药品上市;应急批准新冠病毒检测试剂54个,日产能达到2401.8万人份。各地应急批准医用防护服注册证420张、医用防护口罩注册证307张。已附条件批准我国2个新冠病毒疫苗上市,应急批准5条技术路线共16个疫苗品种开展临床试验,其中6个疫苗品种已开展III期临床试验。

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制售伪劣防治、防护用品、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等违法犯罪案件多发高发的实际,加强研究,把握犯罪规律特点,及时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出台《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并通过“两高”答记者问的方式,积极回应制售伪劣口罩案件如何准确把握案件证明标准、准确适用罪名等问题。发布多批典型案例、组织条线培训,对涉疫情犯罪案件的办理明晰标准,统一认识,实现精准打击,依法防控。2020年,检察机关办理了一批涉疫情防控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介入侦查此类案件682件,批捕400件683人,起诉451件959人,一审已生效裁判225件404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61件77人。各地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把依法打击犯罪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紧密结合起来,有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稳定。

问题三:典型案例有哪些特点?

答:此次我们针对执法司法实践中易发频发的案件,结合专项行动成果,一共筛选了15件行政、刑事、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覆盖领域广,既有涉及境外疫区肉制品、添加禁用物质的减肥咖啡和保健食品、“毒酿皮”“假烤鸭”、篡改生产日期的熟食、网络订餐平台不履责等食品领域案件,也有黑作坊制售假药、药店销售过期劣药的药品领域案件,还有不合格化妆品案件以及危害农业安全的伪劣种子案件。有的在传统实体店面销售,有的组织销售团队大规模推销,有的则是通过网络广泛发售,危害很大。

如上海韩某某、洪某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韩某某、洪某某在减肥咖啡中掺入国家禁止添加的西布曲明并在网上大规模销售,销售金额达800余万元,危害众多网络消费人群的身心健康。提示消费者提高防范意识,了解“西布曲明”咖啡的危害及辨识方式,做到科学瘦身。又如吉林孙某某等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案,孙某某等人在未取得相关生产许可资质的情况下,在小作坊内套用不同包装生产保健食品,随意添加西药成分,销售数量达1400余箱,严重破坏了保健食品市场秩序,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引导消费者树立健康消费、安全消费的理念,行政执法部门也要加强监管,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秩序。再如安徽李某某等人制售假药案,李某某等人在黑作坊生产假“盐酸贝那普利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假药后销往多地,生产、销售金额合计300余万元,直接危及心脑血管等疾病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社会危害极大。提示广大群众要注意用药安全,从正规途径购买药品并查看药品包装、质量是否存在异样。

此次发布的案例都是发生在群众身边,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一方面显示了我们积极维护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有力震慑犯罪分子,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醒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要提高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同时,这些案例还涉及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此罪与彼罪的区分把握、通过公益诉讼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等问题,对各地执法办案部门也有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

问题四:在保护食品药品安全方面,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答:我们会继续严守食品药品安全底线,保持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力度不减,狠抓案件查办,完善治理体系,实实在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进一步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突出重点领域,聚焦“三无食品”“过期食品”“未经检验检疫食品”等问题,严厉打击农村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切实维护农村食品安全。依法加大对制售假劣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犯罪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大力惩治保健食品领域非法添加、虚假宣传违法犯罪,满足人民群众保健需求。依法妥善办理涉疫案件,精准惩治制售伪劣防治、防护产品、药品以及来源不明冷链食品违法犯罪,紧盯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积极推进疫苗等重点防疫产品的监管,加强前瞻分析研判,依法惩治犯罪行为。深入开展网络违法违规售药和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专项整治,维护药品、化妆品网络消费安全。

二是进一步完善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增进监管协同,推进有关市场监管、农产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制定出台,提升打击合力。

三是加强问题研究,结合刑法修正案(十一)出台、药品管理法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食品司法解释大幅修改的新形势,有针对性地深入研究解决新问题新情况,尤其是对于违法犯罪案件中出现的疑难复杂问题和刑法新设罪名适用等问题深入探索,促进各方达成共识,形成统一标准。

四是共同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结合执法司法实践需求,通过联合培训、挂牌督办案件、组织督导等方式深入开展调研指导,积极推进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专业化办案核心团队建设,全面提高办案人员业务能力和案件办理质效。(记者 苏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