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发现,多地打着“协和”“同济”“华西”等知名医院招牌的“山寨医院”经媒体曝光后,依然屡禁不止并有增长趋势。这些医院不仅“傍名牌”、假冒名医,还存在骗钱骗保、无资质行医、大肆销售相关产品等行为,对患者财产安全及身心健康存在威胁,亟待监管整治。
2020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名称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医院名称管理,明确对于申请登记含有协和、同仁、华山、湘雅等知名医院相关字词的,无相关授权的一律不予登记。
有媒体曾统计,在该通知下发前一个月,“天眼查”数据显示名称中包含“协和医院”“同济医院”“华西医院”的企业数量分别为2122家、926家、828家。而记者在近日重新在“天眼查”查询上述三家医院名称时,这组数据不降反增,分别变成了2130家、1199家和993家。
多部门联合整治之下,“山寨医院”数量为何不降反增?这其中既有历史遗留之难,也有现实未解之困。北京协和医院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过去医院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较弱,以致“协和”二字被私人抢先注册;而申请注册“北京协和”四字,又被审批部门以商标中不得带有地名驳回;再申请注册“协和医院”时,审批部门要求必须与“武汉协和医院”与“福建协和医院”达成共识并一同申请注册,实际很难操作。
现实中,针对“山寨医院”的监管权限不够清晰明朗,准入门槛低、违法违规成本低,也是造成“山寨医院”泛滥的主要原因。由于“山寨医院”属于民办非企业,其登记、名称核准等手续办理在市场监督管理局、民政局、卫健委等部门均有交叉,监管权限较为模糊。若有正牌医院维权起诉且胜诉,“山寨医院”需赔偿的金额标准很低,难以起到震慑作用。
然而,“重金医治轻症疾病却落下后遗症的新闻”却屡屡发生,这些事件或教训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山寨医院”顽疾,该从根本上治治了!
患者要擦亮眼睛,遇到可疑的“山寨医院”,及时监督举报。对于打着“名牌”“名医”的医疗机构,一定要多加防范,如发现非法或违规行医,及时向相关责任部门举报。
知名医院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畅通信息渠道,形成行业保护合力。“被山寨”的医院不能在发生医疗事故后再去维权,而是要加强信息监测,对冒用商标的行为及时报警,同时利用网络多方式加强宣传科普,让普通患者更快更好地识别品牌医院与就医渠道。
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主体,并加大执法力度。对于“山寨医院”的监管,不能再是“九龙治水”,而需明确牵头部门,健全问责机制,同时要加强“山寨”乱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治理存量、杜绝增量,让投机行为无法继续,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与生命健康。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刘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