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市江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食用农产品不合格 WOW公司起诉亚马逊 因后者涉嫌销售盗版VR头显 湖南长沙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近3倍 新修著作权法将对媒体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登台融资还需知识产权提高“颜值” 福建龙海:制售不合格养生茶 违法受罚十几万元 浙江杭州举办2018年度专利执法培训班暨第五次流通领域专利检查 商标是企业抢占市场的“武器” 生产销售问题医用口罩发不义之财?最高可判无期 河南省质监局抽查93批次住宅厨房排气道产品不合格40批次 山东德州市知识产权保护绩效考核获评优异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抽查250批次文具用品 不合格1批次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市场监管局:3批次白酒抽检不合格 哥伦比亚参加WIPO全球数字内容市场在线会议 多地建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一站式服务 高水平保护 阿玛尼皮衣标称100%小羊毛皮 经检验是兔毛皮 爱都等品牌T恤衫抽检不合格 手游市场是非多,商标“混战”白热化 江苏省电热暖手器产品风险监测显示样品合格率仅为33.3% 工商机关五年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案47万余件 广州市工商局抽检:3款电子产品样品不合格 首家高校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入驻江宁 更严监管剑指海淘 代购假货这回认栽 英国专家称在音乐产业中“暂停执行”私人复制豁免 安徽利辛:抽检64批次食品样品不合格2批次 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取得丰硕成果 2019年全国知识产权新闻宣传通讯员业务培训班在重庆万州举办 重庆首次在中欧班列(重庆)查获跨境电商出口侵权案件1起 广东省江门市五邑大学逾300名学生参加知识产权保护培训 重庆汽车产业专利数据中心上线 向社会免费开放 印度再发假酒致死案 至少8人丧生 质检总局责令31家企业召回缺陷玩具 广东省深圳市食药监局:4批次食品不合格 “清澈的爱”被污染:商标规范管理迫在眉睫 河北邯郸市3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分中心正式挂牌成 别吃这些油了!抽检不合格 意卫生部查获23吨伪劣食品 迪斯尼《冰雪奇缘》预告片遭遇版权诉讼 牟利性打假 超市成重要目标 辽宁省质监局监测足浴器30批次样品不合格3批次 食药监总局:御宫坊纯蜜岛等品牌蜂产品不合格 山东省潍坊市抽查14批次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产品 不合格1批次 江苏新添一处“商标注册窗口”!专利、商标一站式服务 服务企业,山东胶州将建上合知识产权服务与保护中心 南方网评:时代需要的不是盗版侵权的“人人” 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将电商专利侵权纳入地方性法规 出租场地制售假冒食品房东也要担刑责 青海局举办专利信息利用专题培训班 新疆大力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 海南三亚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培训 助力企业“知产”变“资产”

假冒协和、山寨同仁,就医路上的“李鬼”怎么打

求医问药,怕的是病急乱投医。可眼盯着知名医院的品牌而去,就能确保无虞?未必。大家熟知的协和医院,曾一度出现了千余个“冒牌货”。此前,相关部门已出台通知,要求规范医疗机构名称管理,重拳打击冒牌医院。但目前仍有部分“假协和”医院仍在挂牌经营。

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北京协和医院,是国家卫健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在全国享有盛誉。但现实中,一些私营医疗机构却蹭起了“协和”的知名度:自称“协和医院某某分院”“属于协和医疗集团”“与北京协和医院是技术上的上下级关系”;有的盗用协和医院的医师工作照片,给自己“贴金”。事实上,从协和到同仁,从湘雅到华西,被“傍名牌”的知名医院不止一家。一些患者出于求医问药的需求以及对知名医院的信任,加之冒牌医院或明或暗的引导,难免让未经查证的求医者防不胜防。

医院尤其是民营医院傍名牌,危害不可小觑。这类医院很多“搭便车”行为已涉嫌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而且误导不知情群众,扰乱医疗秩序。一些地方出现了冒牌医院诱导医疗、术中加价、二级医院自行开展四级手术等违法违规行为,直接影响患者诊疗,贻误治病时机,危害显而易见。冒牌医院已成为困扰大众已久的问题,各地时有投诉与举报。

“傍名牌”行为之所以治而未绝,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明令禁止跨地区使用相同“字号”的行为,不少假冒协和、山寨同济的医院才会通过当地有关部门注册。深受其害的“正牌”医院虽可维权,但面对成百上千的“李鬼”,靠自己天天盯着举报、时时追着投诉并不现实。正因如此,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名称管理工作,整治利用名称误导患者的行为,成为社会各界的呼唤。

今年来,从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对知名医院等机构被冒牌问题开展清理整治的通知》,到国家卫健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名称管理工作的通知》,相关部门聚焦医疗机构名称管理和规范,出台相关规定补齐漏洞。一方面“治未病”,对含有“协和”等知名医院名称相关字号的企业名称,无授权的一律不得登记;一方面“治已病”,对已经登记注册的,如无投资关系或相关授权,须立刻“改名”。下一步,有关部门还应加大力度清理整治已经存在的冒牌行为,让蹭名牌的医疗机构无处容身。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蹭热度、傍大牌的现象并不鲜见。越是赢得消费者肯定的品牌,越容易被山寨和仿冒。除了医院外,一些食品、药品等领域的老字号品牌也经历过他人滥用、盗用及抢注商标的困扰,“王致和”“冠生园”艰难维权的事件相信不少人还记忆犹新。站在一堆“老字号”面前“傻傻分不清楚”的尴尬,归根结底还需要更明确的法律规定、更严格的行政执法。立法、司法、执法等部门通力合作,才能为名机构、老字号提供保护,使其长远健康发展。

这正是:寻医问药路上,谨防“李鬼”相拦。重拳出手打假,还需执法更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