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阳区检察院:建盏文化行,共话知识产权保护 民建湖南衡阳市委:加快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工作 国际奥委会打击媒体直播服务盗版 文艺作品版权之争频现 抄袭与借鉴的界限在哪 食药监总局:27批次食品不合格 水果占比最高 正牌赫拉入华遭遇"商标劫" 或影响在华传播力度 五线合一!全国12315平台上线 修订后的英国《不合理威 胁法案》需引起知识产权所有人的高度重视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市场监管局抽检67批次食品 5批次不合格 河北省食药监局: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山东东营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训 四川贺家仁字食品公司豆腐干不合格 黑龙江省公布食品抽检信息 4类共10批次样品不合格 国家动漫园“大师走进动漫园”企业版权开发培训 四川广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食品84批次 4批次不合格 评论:被侵权品牌不能当“怨妇” 购买进口一次性卫生用品还需谨慎 福建石狮纺织服装产业联盟版权保护服务中心成立 吉林长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固体饮料抽检不合格 “小市场”成不合格建材重灾区(1) 贵州六盘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海南海口琼山法院探索适用“一会一庭”知识产权庭审新模式 立陶宛国家专利局正式实施“知识产权用户资料库”工具 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食药监局抽检23大类食品 20批次样品不合格 上海普陀区抽检:1批次蔬菜色拉不合格 建议在成都设立知识产权法院 云南省市场监管局抽检:1批次果味饮料(低热量)(葡萄味)不合格 湖南省张家界市市场监管局:2批次饮料抽检不合格 江苏省南通市食药监局: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浙江象山市场监督管理局: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保护网络版权就是保护文化发展 美组织:美国政府应保护公众免受极端版权的侵害 青海省稳步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四川省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5批次食品不合格 河北省张家口市食品抽检320批次 不合格8批次 新疆食药监局抽检5大类食品262批次样品不合格3批次 浙江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流通环节抽检224批次食品 不合格12批次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童车产品不合格 幼儿园食品安全岂能出问题? 山西省食药监局抽检22大类食品182批次样品不合格6批次 上海长宁区市场监管局抽检食用农产品27批次样品不合格2批次 杜绝假货,要画好社会治理同心圆 湖南省邵阳市市场监管局抽检112批次食品 6批次不合格 广东省茂名市市场监管局:16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青岛乐好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一批次西服被检出不合格 云南省市场监管局:4批次湿巾样品抽查不合格 上海杨浦区开展暑期青少年知识产权教育推进会 福建省屏南县抽检食品59批次 不合格7批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抽检427批次食品 8批次不合格 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办公室主任培训班在湖南长沙开班

销售者或使用者是否有权提出专利先用权抗辩?

我国专利法第六十九条第(二)项规定,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上述规定并未明确规定可以主张专利先用权的主体范围。从条文的表述来看,有权提出先用权抗辩的主体似乎仅限于产品制造商或方法专利使用者,而不包括销售者、使用者等其他主体。从司法实践来看,法院认可产品制造商或方法专利使用者有权提出专利先用权抗辩,而对于销售者、使用者等其他主体是否有权提出专利先用权抗辩,存在分歧。

在“广州斯达克汽车传动配件有限公司与王国亮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申请再审案”中[(2016)最高法民申596号)]中,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指出,“先用权抗辩的主体应当是产品的制造商或方法的使用者,产品的销售者或使用者不享有先用权。”

与此相反,在“北京英特莱技术公司与北京华润曙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北京蓝盾创展门业有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再审案”[(2015)民申字第1541号]中,最高人民法院认定,在制造商并非本案被告,但销售商能够证明被诉侵权产品的合法来源以及制造商享有先用权的情况下,销售商可以提出先用权抗辩。

在符合下列条件的前提下,笔者认为,销售者、使用者有权主张专利先用权,即:首先,专利权人仅起诉销售者、使用者,而未起诉制造商;其次,销售者、使用者能够证明被控侵权品合法来源于制造商;最后,销售者、使用者能够证明制造商享有专利先用权。本质上,销售者、使用者在诉讼中主张的专利先用权,是代替制造商主张制造商享有的专利先用权,而非依托于销售者、使用者的地位而新产生的专利先用权。

根据专利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享有专利先用权的制造商有权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制造出的产品,不属于侵权品,可以合法流通。对于享有专利先用权的制造商而言,在原有范围内制造产品的制造行为,只是部分地实现了专利先用权,只有将制造出的产品销售出去才能完整地实现专利先用权,将专利先用权项下的技术价值实际转化为经济收益。如果对该产品的后续销售、许诺销售、使用行为均构成专利侵权行为,等于实质上切断了制造商的市场流通渠道,架空了制造商享有的专利先用权,与专利法规定专利先用权制度的宗旨相悖。

结合我国专利法第十一条的规定,销售或使用的产品为侵权品,是销售、许诺销售、使用行为构成侵权的前提。在专利权人仅起诉销售者、使用者,致使制造商无法在诉讼中直接提出专利先用权抗辩的情况下,销售者、使用者依据制造商享有的专利先用权代为提出抗辩,证明被控产品并非侵权品,有其正当性。相反,法院如果仅以销售者、使用者不享有专利先用权而直接驳回销售商、使用者代为提出的专利先用权,将实质性剥夺销售者、使用者得到救济的权利,导致其陷入既不能继续销售、使用被控侵权产品,又不能向制造商追究责任的两难境地,进而损害专利先用权制度。

笔者认为,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先用权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平衡先用权人和专利权人的利益,减轻先申请原则带来的不良后果。对于销售者、使用者是否有权提出专利先用权抗辩的问题,也应侧重于立法目的的实现,提高纠纷解决效率,而非拘泥于条文的字面解读。(廉成赫)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