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庆检察机关开展“‘保护知识产权,推进创新发展’——2020年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宣传周”系列活动,向社会公布一年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成绩单”。
办案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批捕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38件61人,起诉62件159人,追诉漏犯5人、漏罪2条,立案监督1件2人,发出检察建议2件5人,1个案例入选2019年度全国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专业化办案:打出司法保护“组合拳”
近年来,重庆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最高检部署要求,持续加大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力度,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效助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打出司法保护组合拳,始终保持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高压态势。”据该院检察四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专门出台《关于充分履行检察职能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指导意见》,已连续两年部署开展保护民营企业财产权、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协调推进完善知识产权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大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力度,织密知识产权检察保护网,助力营造创新发展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为办准办好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018年1月,该院成立了刑事检察知识产权办案专业团队,坚持办案专业化、指导精准化、调研深度化、队伍精英化等一系列理念,大力推进司法办案专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自成立以来,该团队通过提前介入引导取证、办理案件、研究论证全市重大、疑难、复杂的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20余件,在案件定性、证据审查运用、提升指控能力、矛盾化解等方面作用突出。
平台化协作:织密多方衔接“保护网”
“检法两家用一个司法标准办理知识产权案件。”在办理古某某假冒注册商标抗诉案中,该院一分院与市一中院多次就缓刑适用法律标准会商研究,最终形成一致认识,共同纠正适用缓刑不当的一审判决。该案被最高检评为2019年度全国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维权的过程太艰辛了,持续追踪三四年了,是检察机关给了我看得见的公平和正义。”该案受害企业负责人施某表示。
近年来,该院加强与公安、法院等部门沟通协作,通过开展联合调研培训、专案会商、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不断加强协作,统一司法尺度和证据标准,共同提升办案效果,形成司法保护合力。
与此同时,该院发挥捕诉一体改革优势,实行知识产权犯罪专门机构或专业办案组办理,推行全市上下一体化办案模式,对重大、疑难、新型案件打破层级、区域限制,市院、分院对案件管辖、证据审查与运用、案件定性实行精准把关。
此外,该院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强化在线索移送、信息共享、追赃挽损、检验检测等方面协作配合,形成刑事打击、行政处罚监管的多方合力。
正是依托该项机制,江津区检察院发现一起网络销售假冒注册商标“江小白”400余万元案线索,遂建议行政机关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经该院依法提起公诉,此案4被告人均被判处了有期徒刑刑罚。
“办案检察官详细梳理了淘宝网店的十余万条交易记录,从海量电子证据中抽丝剥茧,引导警方锁定了关键证据。”江津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对于占据国内白酒市场相当份额的著名商标“江小白”来说,随着这些网售“李鬼”被重拳打假,从重庆走向全国,从线下走向网上的道路也将更加平坦。
定制化服务:打造民企创新“助推器”
“我们不仅坚持以惩罚促保护,还重视以普法宣传促预防。”该院检察四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检察机关大力开展以案释法、法律讲堂等普法宣传,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去年5月,重庆市三级检察院在江津区德感工业园联合开展“莎姐普法·大接力——进民企”启动仪式。检察机关送货上门的“普法大礼包”中,少不了知识产权方面的“干货”。
为使普法更具靶向、更加精准,重庆检察机关更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检企共建”工作,先后对重庆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方盛净化设备有限公司等回访、走访,帮助分析管理漏洞,提供定制化检察服务,促进企业规范管理。
大足区是远近驰名的五金之乡。浙江省一家民企生产的品牌镰刀被大足一家小作坊“仿冒”,如何才能“办理一案、净化一域”,推动解决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社会治理问题?“我们在办案中 发现,一些民企法律意识不强,维权能力缺乏。”大足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院通过走访一批民营企业,掌握知识产权保护诉求,组织检察官为当地互联网电子商务联合工会、互联网电子商务协会送法上门。
“不让五金之乡这块‘金字招牌’蒙尘,每个企业都是受益者。”当地一名五金从业者表示。
下一步,该院将按照最高检和重庆市委有关部署,围绕有力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打造经典案例、培养专业团队、健全联合司法保护机制等方面重点发力,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加优质法治环境。(记者满宁,通讯员古卫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