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阳市抽检食用农产品样品154批次 不合格1批次 山东省食药监局:食糖、水产制品等20批次食品样品抽检不合格 云南省市场监管局抽查饮料样品68批 不合格2批次 中国农村伪劣商品横行 农民消费维权任重道远 河北省上半年查办知识产权案件大幅增长 冬虫夏草30年价格暴涨3500倍 制假掺假泛滥 莱茵阳光北美金象等众多木制品国检不合格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市场监管局抽检602批次食品 10批次不合格 二维码侵权战:输赢之外是“练兵” 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将签署关于相互承认地理标志的新的全面协议 江苏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国大赛摘桂冠 使用正版软件营造创新氛围 福建厦门市抽检12大类食品680批次样品 不合格14批次 还记得大白吗,能保护它的是知识产权 视觉中国背后的版权“黑洞”有多深 广东省广州市质监局抽查11批次电缆桥架产品不合格4批次 近30万劳动者成功追薪18.3亿 司考培训机构莫在“知识产权课”上丢分 地理标志助推湖南永州乡村振兴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第十七届中国专利奖结果 首家高校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入驻江宁 福建福州食品抽检:标称福建省诏安四海食品有限公司的1批次糕点不合格 《白夜追凶》著作权纠纷,将是一场难打的官司 山西阳泉市启动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 食品安全责任险投保率北京餐饮企业不足一成 国家卫计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推进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意见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2批次人造板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要求 安徽省质监局抽查31组商品煤样品5组不合格 四川举办电商知识产权案件侵权纠纷判定业务培训班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广东省和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3批食品抽检不合格 43批次烟花爆竹抽检不合格 上海抽检:标称张家港市房锦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苏式豆沙月饼酸价超标 山东东营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今年全市专利预审申请已突破1000件 眼镜抽检13个批次不合格 重庆专利申请电子申请率达97.1% 26日将发布白皮书 公安部:集中开展打击假劣肉制品犯罪破案会战 江苏常州中国驰名商标突破百件 居全省第2位 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琥珀核桃仁等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人工智能是否应该享有著作权?专家:法律规定尚未明晰 山东滨州9家单位被认定为首批知识产权指导站 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召回部分进口克莱斯勒300C车辆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抽检食品12批次不合格 社评:华盛顿有“知识产权遭侵犯”妄想症 山寨“土巴兔”侵权 傍“独角兽”企业吃官司 “互联网+知识产权”有了升级版 广西食药监局:11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江苏省常熟市召开全市知识产权(专利)政策解读培训会 甘肃嘉峪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4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浙江宁波市抽检475批次食品样品 不合格8批次

疫情之后 知识付费市场会不会断崖式下滑

2020年开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令人猝不及防。“宅”在家里的日子取代了原本安排的出游计划、节日活动,进入公共场所需要扫码,连出入小区都需要通行证。网上的多种课程、娱乐产品、购物网站填补了生活的空虚,各类知识付费产品迎来了小高潮。对于知识付费产品,一直有多种声音。有人看好知识付费,认为它市场空间无限;也有人不屑甚至唱衰知识付费,认为它只是人们自我安慰的“捷径”,发展前景黯淡。我认为疫情期间知识付费的“走红”不属意外,但疫情结束后该领域想要持续稳定发展,途径和方法还需探索。

其实,知识付费已然初具规模。有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增长率保持在100%上下。单单从知乎用户数量上来说,从2014年的600万到目前的2.2亿,可以说是质的飞跃。知识付费的迅速发展,背后的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消费者知识产权意识增强。网络进入千家万户不过是20多年前的事情。由于互联网有强隐蔽性、虚拟性,还有去中心化的特征,初始阶段网民知识产权意识淡薄。而近些年来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环境一步一步完善,促进了知识创造的良性循环。

知识付费观念有一定基础。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数据,有63.6%的受访者支持为知识付费,73.9%受访者会为了获得某一问题答案而付费。尤其在青年群体之中,为知识或是版权付费成为普遍接受的共识。作为知识付费重要参与者的青年群体,更加认可网络知识具有经济价值,为知识付费市场提供了扎实基础。

支付方式的便捷为知识付费提供可能。若是在10年前,交易还停留在现金支付或是刷卡支付的形式,知识付费不可能兴起。尤其是疫情期间,大学生和中小学生无法按时返校,网络教育平台等付费知识提供者的优势更加凸显,具有了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各种线上支付方式完美地、跨时空地连接了知识提供者和消费者,成为知识付费市场的保障。

疫情之后,知识付费市场是否还能持续火热?笔者认为,任何市场都有其周期,存在波动很正常,由高点下滑岀现起伏并不代表整个市场走向穷途末路。当然,市场中的个体应当积极调整定位和策略,力求更加稳定长期的发展,以下是笔者建议。

首先,知识平台特别是线上教育平台的定位,可以从“学生课余时间”转向“学生作业时间”。虽然上学的天数多了,但每天上学的时长不变,做作业的时间是多了而不是少了。若能抓住学生作业问题的解答和讲解,需求应当不会出现断崖式下降。

第二,知识平台要抓住目标客户群的需求,分析需求变化,及时推出对应产品。比如,复工后需要加班赶活,心理压力变大,疏解压力的需求可能会上升。如果平台能推出相应优质课程或讲座,迎合消费者需求,当能获利。疫情结束后心理问题可能会比较多,心理辅导类产品、心态调节类知识的需求增加,新的营利点也会出现。

第三,提高知识产品质量。喜马拉雅对用户的调查发现,网络在线评分对青年知识付费影响较大,平均分为4.03,说明产品的口碑会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很大影响。产品不在多而在精,口碑好,消费者自然会在同类产品中优先选择。久而久之,会形成用户黏性,利于长期发展。

第四,丰富知识付费产品的形式。在学生、工作人群可用空闲时间缩短的情况下,开发新的知识传递形式,比如从文字变为视频,视频变为音频,直播变为录像,讲座精炼成要点纪要,可以满足新的要求,开拓新的市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