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第一的杭州,还将通过构建涵盖市域、全省、长三角、全国、全球“五圈联动”的追梦创联体,打造创新、产业、人才、资金、政策“五链集成”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城。
8月21日从杭州市政府官网获悉,市发改委、市委政研室起草的《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双创”示范城的实施意见》正公开征求意见。
《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2年,杭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要保持在3.7%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力争达7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累计新增自主发明专利申请10万项以上,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57件以上;投入小微企业的民间资本和创投资金超过2000亿元,新增小微企业25万家以上。到2025年,成为全国双创人才集聚地、双创成果转化地、双创文化引领地和全球创新创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
据《杭州日报》报道,杭州2017、2018年新增创投机构数量超过北京、上海。至去年底,全市备案的大学生创业企业累计达1.5万余家,集聚创业大学生3.3万余人,有707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万元,111家超千万。
6月1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杭州出席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并发表重要讲话,观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果,并与中外创客交流。
《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做强线下线上两大创新创业“极核”,打造“特色小镇联盟”,加强与上海、南京、合肥等地的对接,协同推进G60创新走廊和杭州都市圈建设,在上海、合肥探索设立“沪杭梦想小镇”、“合杭梦想小镇”,在钱塘新区设立“长三角小镇”;更好发挥“硅谷钱塘中心”等海外创新孵化中心的作用;提升做强“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园”;通过3~5年努力,重点打造100个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在生态系统打造上,要着力完善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依托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和之江实验室等载体,开展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聚焦“城市大脑”、“1+N”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应用场景,打造5G+四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文化创意等产业链;落实外国人来浙工作、出入境、居留等便利措施,改革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探索建立“杭创投”,到2022年将市级创投基金扩大到50亿元的规模、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达15亿元,各级创投基金规模达200亿以上。
政策链方面,将完善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新创业政策,完善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试点优化科研人员出国审批流程,加快办理进度;改进科研人员评价方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在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比重;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政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后,可在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机构能力建设和人员奖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