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授权确权程序中的公共利益与不良影响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食品690批次 5批次不合格 四川省知识产权中心召开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推进会 深圳在全国先行先试  探索以标准化手段补齐知识产权服务“短板” 2012年全国质检系统保“两节”执法打假工作情况 河北省邢台市工商局公示2017年6月份成品油质量抽检信息:合格率为98% 海南省市场监管局抽检食用农产品247批次样品 不合格1批次 四川省成都市工商局抽检:3批次学生用品样品不合格 浙江杭州举办2018年度专利执法培训班暨第五次流通领域专利检查 “伪进口食品”鱼目混珠 无中文标签或为假冒 打击侵权假冒,今年将建“黑名单” 河北省廊坊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量达到12件 山东淄博召开保护知识产权原始创新认证报告会 网红的“任性”付出了惨重代价 名模吕燕涉商业诋毁案看知识产权侵害的认定 互联网假冒伪劣产品冲击知识产权保护 河南三门峡市食药监局抽检33批次食品 2批次不合格 多品牌水龙头被曝铅超标 商家不承认 福建漳州入选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 耐克对StockX提起商标侵权诉讼 新疆抽检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样品68批次 不合格2批次 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7批次药品抽检不合格 安徽召开全省地理标志工作座谈会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薯类和膨化食品抽检不合格 山东省商河县食药监局:9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中国版权产业发展十年来贡献显著 2015年增加值已占GDP的7.30% 湖南湘西州实施首期知识产权线上直播培训 全国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商标行政执法研修班在深圳举办 反职业打假,我看还不宜过早乐观 中国首个海外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开通 中企走出去再添保障 市场监管总局就消防产品强制性认证(CCC认证) 目录调整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2021年湖北天门市知识产权工作量质齐升 标称广东深圳市古方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生产的黑木耳抽检不合格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进校园受欢迎 福建省南平市市场监管局:1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这五批次药品不合格,已被查封 广东深圳市市场监管局:18批次玩具产品不合格 北京市工商局:思凯乐等品牌63批次商品出现在不合格名单中 北京出台意见推进文创产业创新发展 主攻“数字创意”和“内容版权” 从知识产权视角看艺术品交易创新 山东省潍坊市食药监局:10批次餐饮食品抽检不合格 江西省九江市食药监局抽检36批次食品不合格样品3批次 《在南非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发布:增强公平竞争和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广西食药监局抽检速冻食品29批次样品不合格1批次 山东平度:市场监管局重拳出击整治农村市场假冒伪劣商品问题 浙江省食药监局:4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山东德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菠菜抽检不合格 10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呼吁 在汉设立知识产权法院 建立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广东省质监局抽查电动平衡车产品8批次不合格

更严监管剑指海淘 代购假货这回认栽

厦门机场海关跨境电商监管科查验关员在查看从海关查验系统上经过的从澳大利亚运抵厦门的跨境货物。

为了维护网络市场秩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于今年6月至11月联合开展2019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网剑行动),严格海外代购行为监管,加大对跨境电商进出口环节整治力度。对于许多喜欢“海淘”的消费者来说,这无疑预示着,一个更清朗的代购环境正在到来。

海外代购真假难辨

习惯了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在享受到互联网便捷、省时省力的优点后,时间久了也会面临另一个难题——商品真假难辨、鱼龙混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海淘”“代购”的兴起,足不出国就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国外商品,在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周全的购物体验之时,海外代购也乱象频发,假货问题、质量困扰、维权艰难……一些商家以“代购”之名行售假之实,侵犯了消费者权益,相关案例数不胜数。

今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对从事跨境电子商务做出了明确的资质要求。但事实上,不少代购者并无法定经营许可证,多是私下交易,在回国通关时超过免税额度的部分也未按规定向海关申报纳税。这样不仅违法了国家的有关规定,还会给消费者自身售后维权制造障碍,更有可能触犯刑法。

2018年11月,广东就曾曝光某网店店主因境外代购服饰,逃税达300万元人民币,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550万元人民币。法律底线不容触犯,也给不少之前将“代购”作为主业或兼职的卖家敲响了警钟。根据《电商法》的规定,从事代购活动必须登记,并依法纳税。之前代购市场无序发展、野蛮生长的阶段已一去不返。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此次的网剑行动明确指出将严格海外代购行为监管,加大对跨境电商进出口环节整治力度,释放的是进一步规范“海淘”“代购”市场秩序的信号,也展示出监管部门对于“海淘”乱象绝不手软、坚决打击的决心。

售后差、维权难

海外代购从来就不应是法外之地。一直以来,“代购”“海淘”虽带来不少便利,却也因“假货”“维权难”“售后差”等问题饱受诟病。有的消费者花高价在代购商处购买奢侈品,结果被骗,有的消费者合法维权时却被商家以“批次有不同”“国内外产品有差别”等各种借口搪塞。过程之糟心、维权之艰难,不只影响用户体验,更让一些消费者深受其害。某些代购商家,由于买家无法核实其真实身份,更增加了维权成本,时间久了往往不了了之。长此以往,对于业态的良性有序发展也将产生恶劣影响。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今年3月时,就曾发布2018年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审理情况。其中指出,“‘海淘代购’广受追捧的同时,商品质量及售后服务却难以保证,消费者个人信息遭受侵犯、电子支付缺乏安全保障等问题时有发生”。可见,距离让消费者“放心买买买”的目标,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位长期做德国代购的卖家告诉记者,代购市场中良莠不齐现象的确存在,但《电商法》颁布后,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市场秩序。他坦言,自己之前也并未拥有代购营业证,但现在已经在线申请了电子营业执照,他的不少代购同行也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拥抱、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和相关法律。

诚信的生意才会做大

《2018-2019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的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已达到9.1万亿元,用户规模超1亿。在如此可观的用户规模之下,如何让消费者“买得放心”“淘得安心”,如何促进业态持续向好发展,是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业内专家指出,从严监管并非旨在打击代购行为,而是引导其在良性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无论是着眼于行业发展还是消费者权益保护,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对于代购活动的经营者来说,只要诚信、守法经营,就不必担忧自己的生意会“难做”,只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与此同时,专家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需要购买海外商品时,一定要尽可能地选择正规渠道或平台购买,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若是需要托人代购,也要掌握对方真实身份以及产品来源,切勿随意相信某些聊天群内发布的代购广告,以防花了高价买到假货,上当受骗。

这次的网剑行动,再次释放了监管必将从严的信号。不管是海外代购还是跨境电商,一定要合规合法,正当经营,绝不触犯法律底线,为消费者创设省心、安心的购物环境。否则,一定会被市场淘汰,留给他们的时间可不多了。(孙亚慧)

新华社 记者 林善传 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