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糕点抽检不合格 山西太原综改区有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 短视频版权保护,平台要当好“守门人” 贵州贵阳市累计有效注册商标突破十万件 巴新方明确反对外国假冒手工编织袋涌入巴新市场 广东17批次食品被抽检不合格 卡士酸奶酵母数超标 上百元在线课程卖1元 知识付费产品遭盗版侵权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抽检食用农产品602批次 不合格2批次 中孚特铝银湖公司收获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釜山行》续集在柏林卖出15个地区的版权 着力治理“版权蟑螂”现象 山东淄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抽检纸尿裤/卫生巾电商品38组 不合格1组 青海省药监局公布15批次化妆品抽检信息 1批次隔离霜不符合规定 综艺节目如何度过商标“劫”?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抽检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68批次不合格样品1批次 湖北随州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专利诉讼战升温 高通反咬苹果 德国“毒鸡蛋”食品安全事件已波及12个州 重庆市食药监局通告18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 江苏省版权局督查组对宿迁市侵权盗版案件查处情况进行督查 新疆塔城和布克赛尔县组织召开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交流会 外媒:美国将中印等列为知识产权“最重点监视国” 科技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 土特产包装“傍名牌”当心侵权 纳米比亚全新《工业产权法》介绍 筹备落实反盗版工作 湖北省版权保护协会召开反盗版工作座谈会 河南省质监局抽查125个批次卫生陶瓷产品不合格1批次 95种服装鞋类商品不合格 标称商标涉及博柏利、PRADA等 知识产权问题不应成为贸易战借口 美国一组织抽检45款燕麦制品 桂格被检出除草剂成分 中国对全球商标增量贡献率超八成 内蒙古公布2019年第三批不合格产品名单 LG起诉Blu Products侵犯标准必要专利 广东省梅州市农业部门开展农资打假行动 广东省广州市食药监局抽检食品16批次实物质量不合格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通告8批次食品不合格 短视频版权保护研讨会在京召开 各平台用科技手段打击侵权行为 专利代理机构2014年年度报告提交工作正式开始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抽检方便食品样品67批次 不合格1批次 如何理解与适用商标审查标准一致性规则 江苏省第二届专利(成果)拍卖季启动 中关村查获假耗材:路边收购名牌包装盒装假货 成本几十元卖数百 无限极心系大众健康 构筑食品安全防线 切不可让农村成为消“废”市场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办法(试行)》印发 2018年度第三批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 浙江省丽水市市场监管局抽检150批次食品 7批次不合格 “齐白石案”在先,著作权继承中的共有权利究竟该如何分配? 四川省泸州市抽检30大类食品2873批次样品 不合格110批次 内蒙古将重点保护黄河流域、长城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治时评:网购食品安全应重点监管

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1亿,占网民整体比例达73.6%。本周是我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尚德守法·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但据24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披露,自2018年9月9日成立以来,截至目前受理的网络购物合同纠纷、产品侵权责任纠纷案件中,网售食品类案件占比高达73%(6月25日中国之声)。

两个超七成的数字,让网售食品安全问题有足够的理由登上重点监管日程。监管要有针对性,方能保障实效性。根据北京互联网法院提供成立九个月来受理案件情况来分析可以看出,比较突出的违法违规问题主要涉及食品标签不合格、滥用食品添加剂、违反食品进口禁令、商家不具备生产资质,具体集中在代购食品、自制食品和“绿色食品”滥用等方面。消费者需要注意什么?监管该如何加强?

首先,代购食品的真假需要分辨。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照进出口商品检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检验合格。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按照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要求随附合格证明材料。而绝大多数代购食品通过物流到达消费者手中时,很少有进出口商品检验合格证明,这不仅不能保证食品安全,更给是否真正从海外采购而来打上问号,进而质疑是否物有所值。

据报道,不少打着代购旗号的网售食品经营者实际上并没有获得食品经营许可,也无法提供涉案产品许可进口的证明文件以及检验检疫证明。这给热衷于代购海外食品的消费者提出忠告,也给监管者全网审核代购食品经营者合法证件提出警示。

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食品安全事关民生,抓好预防格外重要,待悲剧酿成再行动,难言切实有力保护好群众生命健康。代购食品如此,自制食品同样如此。

近年来,朋友圈、好友群不时冒出诱人的自制食品卖家秀,凭借天然的客户群,在众多食品中赢得了一定市场,但此类食品往往“缺乏必要的生产准入许可”,食品安全、质量无法保证,不规范和不理性买来的食品一旦出现问题,维权有陷入人情关系、举证难等多重风险。

这些问题都指向监管。问题是,网购食品数量巨大,风险情况不一而同,如何能做到监管无遗漏?笔者认为,要求经营者做到“尚德守法”,要靠法律,要靠真正有触动性的监管和执法举措。首先是平台的责任,平台应首先确保自己平台的食品经营者有资质、食品来源可追踪,及时督促,及时清理。其次,职能监管部门应坚持高频次大概率的抽检工作,严格查收,抓住平台责任落实,营造守法经营方能长久致富的经营业态,真正让尚德守法开出实实在在的经营致富和惠民利民之花。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