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抽检:2批次食用农产品不合格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批次床上用品抽查不合格 知识产权保护有很多领域可以拓宽 《2018年度内容行业版权报告》发布——内容产品遭“新形态”侵权 广东省东莞市市场监管局抽检897批次食品 25批次不合格 浙江省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抽检6批次不合格 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抽检13类食品221批次样品 不合格7批次 洪都拉斯加入TMclass项目 出租场地制售假冒食品房东也要担刑责 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 工作组分别赴多地开展“回头看”工作 广东省深圳市食药监局:4批次食品不合格 北京市大兴区抽检144批次食品 不合格1批次 国家知识产权国际运营试点平台本月运行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特殊膳食食品抽检不合格 严查假冒伪劣高价口罩 四川遂宁十天查办防疫相关案件51起 湖南湘潭:专利运营成就品牌典范 山西霍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上海青毒死蜱超标 广西:高标准打造知识产权发展新高地 四川贺家仁字食品公司豆腐干不合格 浙江省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9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美国举行2020年《特别301审查》听证会 陕西省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福建漳州云霄:“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响当当 安徽滁州全椒中学举行省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授牌仪式 广东东莞市抽检食品220批次样品 不合格3批次 山东省青岛市质监局抽查20批次建筑安全玻璃产品不合格2批次 广西贺州市市场监管局:1批次粉丝粉条面制品不合格 Frontline PCB Solutions携手中国商业软件联盟打击盗版 重庆:“亮”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成绩单” 广东广州市食药监局对生产经营的月饼进行监督抽检不合格样品3批次 北京市食药监局:抽检食品515次不合格4批次 打击山寨 约翰迪尔商标维权案胜诉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9批次皮凉鞋产品抽查不合格 两个“达利园”,谁是正宗? 美国德州联邦地区法院法官奥尔布赖特与第101条动议 万生酱园1批次锦州大酱被检出防腐剂超标 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出席国际复制权组织联合会亚太区年会 LV在美国控告“国外”造假者 广东江门高新区创新模式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类似适马Foveon 索尼公布三层传感器专利 工商总局:前三季度全国新登记知识产权服务类企业数量有明显增幅 厦门:为开放创新植入“知识产权芯” 买到专利侵权空调能否退换货 宁波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出新招商标侵权“扫一扫”便知 校园餐安全问题频现 专家:应建立家委会参与决策监督机制 山东济南市市场监管局抽检肥料合格率为96.59% 中国电子商会牵头构建二维码专利池 医疗美容“看上去很美” 别让微整形变成“危”整形 辽宁组织参加全国知识产权执法业务培训班 河南抽查34批次液化石油气产品 不合格8批次

“电商专供”套路深:纸巾薄一点 电器少元件

一箱同品牌的纸巾网店售价便宜一二十元?一件同品牌同款的服装网店售价是实体店的一半?一款看似一样的电视机线上线下价格相差千元?

眼下正值“618”电商大促前夕,有不少消费者反映,网上搜到同品牌同款商品的价格虽然便宜不少,但收到货后却与实体店有差距。有业内人士指出,不少商品实为品牌的“电商专供”款。相关专家表示,“电商专供”商品并非假货,但部分商品存在“低价劣质”等问题,而不少消费者在标识不明的情况下,常被“电商专供”商品“套路”了。

杭州市民薛女士向记者反映,有一次在某电商网站购买了一箱心相印的纸巾,促销价格比超市价格便宜15元左右,结果买到手后发现,纸张比超市买的薄,而且形状也小一些,当她与店家交涉时,客服人员明确表示,“我家都是电商装”。

薛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各大品牌纷纷“触电”,很多品牌为了争夺线上客源,用低价来吸引消费者,为此部分商家将某些商品作为“电商专供”,价格低廉,却存在质量差别。据相关机构统计显示,目前“电商专供”产品品类丰富,主要“藏匿”于鞋服、箱包、家电、卫浴、纸品等。

记者在多家电商平台上看到,有些店家会特意标明某些商品是“商场同款”,以区别于“电商专供”款,但绝大部分商品并未有相关标示,导致不少消费者以为“买到就是赚到”,其实却有可能隐藏了“低价劣质”的猫腻。

此前,浙江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宁波市消保委通过线上线下不同渠道,购买了40组对比样品,委托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做了检测,结果发现“电商专供”有猫腻。比如,不同渠道购买的标称美的C21-RH2133S多功能电磁炉,外观、功能标示是一样的,但是拆开以后发现,网购电磁炉比线下款少了一些电器元件。

宁波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这些元器件的缺失,可能不会造成电磁炉使用性能和安全指标上的差异,但在用料方面,线下产品显得用料更足,成本应该更高。

据国内资深电商维权专家姚建芳介绍,目前“电商专供”商品存在几种情形,即同款不同质、同牌不同质、盗用品牌。“电商专供”商品虽为统一品牌方生产,并非假货,但也存在服务短缺问题。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这里的“货”不仅仅指商品质量,也包括商品售价中包含的服务价值。

不过,并不是所有“电商专供”都有问题,例如,记者看到如今很多食品厂商与一些较大的电商平台合作,推出“联名款”“定制款”,“电商专供”也成为一些品牌的营销方式。

那么,部分消费者在未见明确标示的情况下,购买到了“低价劣质”的“电商专供”商品,商家是否涉嫌虚假宣传?平台应该履行怎样的责任?消费者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对此,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电商专供”不应是“低价劣质”的代名词,“电商专供”商品同样应该是具有商品使用性能的合格产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甘海滨律师表示,如果遇到“电商专供”声称与实体店“同款”,但实际不一致的情况,其行为构成虚假陈述或欺诈。对于此类“电商专供”的欺诈行为,根据电子商务法的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及时断开相关链接、并责令其改进,并不得删除消费者对平台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进行的评价。否则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将承担相关责任。

陈音江表示,如果“电商专供”商品与线下同型号商品存在差异,尤其是存在减配或少量问题,经营者要事先明确告知消费者,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他建议消费者网购时,一定要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追求低价,要仔细看清楚商品的配置、数量等具体信息。

“消费者买到不合格的商品,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到‘低价劣质’的电商款商品,要保存好相关购物凭证和证据,与商家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陈音江说。记者张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