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推出新政支持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 专利运营基金 蓬勃发展迎春天 如何破解“337调查”? 维权有后盾那些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汽车新政 浙江抽检41批次电容器产品3批次不合格 不规范使用成语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TD联盟否认TD设备专利费率定为4.2% 江苏宿迁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成效显著 商标用了十多年 却是别家先注册? 上海发布2017年知识产权白皮书 四川省达州市市场监管局抽检206批次食品 10批次不合格 食品安全隐患 不仅消费者受伤害 江门法院知识产权工作以审判护创新以创新促发展 重庆海关查获999件LV等大牌仿品 平遥假陈醋“专坑外地人”鸵鸟心态要不得 淘宝“实拍保护”来袭,盗版图将无活路 著作权要保护“维权碰瓷”不可纵容 河南新乡市抽检6大类食品61批次样品 不合格1批次 跨国企业点赞浙江省金华市知识产权保护 福建省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6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捷克修订有关原产地名称和地理标志的法律 图片版权从来不是门坏生意,但商业潜力却被低估 湖北省食药监局抽检14类食品473批次样品不合格7批次 多家品牌面临商标侵权,新茶饮如何摆脱“成长的烦恼”? 最高法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成绩斐然 赢社会赞誉 四川德阳市市场监管局:12批次食品样品抽检不合格 山东潍坊潍城区:强化知识产权服务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五粮液回应网红冰淇淋侵权:暂时不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落实国务院会议精神 知识产权局系统专项行动方案出台 山东省药监局:53批次中药饮片质量抽检不合格 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召回部分进口2014年款迷你(MINI)车辆 短视频平台音乐被指侵权,音集协向国家版权局投诉 英国专家称学校的知识产权教育有助于激励下一代创新者 广东省佛山市食药监局:1批次餐饮食品内在质量不合格 青海小作坊专项监督抽检 1批次酒类检出酒精度不合格 吉林鹏珅福利公司生产的牛板筋不合格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市场监管局抽检23批次食用农产品 1批次不合格 福建民建:建议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河南省鹤壁市食药监局:9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管局抽检247件食品样品不合格率为1.62% 四川省成都市质监局:3批次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产品不合格 中国服装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论坛在京召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两级法院曝光“老赖”2344人次 陕西西安市灞桥区抽检16类食品189批次样品 不合格1批次 “苛责”拼多多是一种进步 河南省新乡市工商局:2017年流通领域抽检柴油样品19个1个不合格 河南公布32批次不合格食品 “潮汕记”再上黑名单 加强知识产权合作执法 营造良好电商环境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2016年第8期国家医疗器械质量公告 云南昆明高新区再添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依法阻止“电商恶人”横行

在交易量巨大的电商“江湖”中,活跃着一群特殊的“打假人”。他们通过搜索关键词锁定“猎物”,收货后用“话术”来“套话”,进而采取举报、威胁等多种手段要求退款并索赔。近年来,这种特殊“打假”出现了“产业化”趋势。记者调查发现,很多“职业打假人”虽以维权为旗号,实则逐渐远离了“打假”的初心。在电商时代,如此“打假”的群体正被冠以“电商恶人”的名号。(据《经济参考报》3月18日报道)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后,打假的话题总会成为热点。而时下种种“打假”变“假打”、“职业打假”竟形成产业链的消息,更是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电商恶人”有多“恶”?从他们举报“极限词”的操作中即可见一斑。相关法律条文就禁用“极限词”作出相关规定,原本是为了防止生产商、广告商通过夸大的宣传词语对消费者产生误导。部分“职业打假人”却利用这一点,用“极限词”进行举报,并以“侵权”“虚假宣传”为由向电商卖家索赔。如果商家不受理,他们会邀请电商平台介入,也会联系在线客服,并暗示会向有关部门投诉,甚至会截图正在投诉的页面。如果商家认栽、赔钱,那么麻烦不但不会结束,反而可能会没完没了——很快会有其他“打假人”闻风而至,进行“接力式”威胁。除了这些,他们还有各种各样的骗术、套路,调包商品、伪造证书,甚至敲诈勒索。很多坚持多年的口碑店铺,因为被这些人盯上,又不肯“缴械投降”,在一轮又一轮的“打假”过后,直接倒闭关店。

有人说,这种做法让商家对网页广告宣传和产品质量方面有所警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话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这决不能成为“电商恶人”存在乃至横行的理由。其一,这样的积极作用并非这些“电商恶人”的专利,普通消费者或是一般意义上的“职业打假人”都可以通过举报手段实现。其二,这些人举报、“打假”,并不是真心督促商家改进服务,维护电商平台的秩序,而是打着维权的旗号、披着正义的外衣,干着“唯利”的勾当,通过投诉来牟取私利,甚至进行敲诈勒索。与其目的的不纯、行为的卑劣相比,那一点积极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电商恶人”的做法,根本不是真正的打假,而是涉嫌违法的行为。目前,这种行为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给商家和电商平台带来不小的困扰,扰乱了正常的经营秩序,也给一些地方的执法和司法造成严重影响。

阻止“电商恶人”横行,需要商家合法依规、正当经营,并切实增强防范能力,强化维权手段,避免成为“有缝之蛋”,给某些“恶人”提供机会和空间。更需要有关方面厘清合法打假与不法敲诈的界限,让打假的归打假、敲诈的归司法,对脱离法律轨道并以此形成牟利产业链的“打假”一查到底,使之承担应有的法律后果。如此,才能形成防范打击合力,清除“电商恶人”横行的土壤,让商家、平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护。周丹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