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市场监管局抽检6类食品215批次样品 不合格7批次 打击“三无面膜”需监管升级 墨西哥拟对本国知识产权法律框架进行调整 上半年湖南主要知识产权指标实现快速增长 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39.93% 河南省食药监局:6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印尼专家探讨流媒体时代的盗版现象 四川凉山州专利申请量实现新突破 雀巢欲起诉加盟商侵犯其商标权 网信办再关闭35家严重违规失信婚恋网站 广西​南宁市专利创造实现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健全转移机制 激发创新动力 安徽滁州全椒中学举行省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授牌仪式 我国将建最严食品药品监管制度 推动地区间打假协作 河南注册商标近42万件 新增5处商标受理窗口月内启用 或因版权问题 豆瓣阅读遭App Store下架 食药监总局:“唐人神”五花腊肉不合格 消费者权益处罚办法实施 商家拖延退货将受罚 家居知识产权宣传周落地蓝景丽家 广东省汕头市食药监局抽检食品147批次不合格13批次 天津市宝坻九园工业区获批 专利密集产业园区培育工程 闽电商诚信联盟成立 首批13家电商承诺诚信经营 江西启动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 优化进出口营商环境 质检总局监督司赴浙江调研消费品质量提升工作 江西省有效注册商标13.3万件 2天内审理了4起案件——最高法知产法庭赴深圳开展巡回审判纪实 日本专利局完善远程工作通信系统 吉林省食药监局抽检208批次食品4批次不合格 广东抽检:1批次诱香紫薯仔 和1批次甘草橄榄不合格 科技创新“六大”行动 为贵阳“强省会”赋能助力 国产片热映受欢迎 版权方需防全片盗链 美国版权小额索赔委员会正式启动 2015年全国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联盟年会在京举办 “私人影院”不能成盗版放映温床 浙江省食药监局公告不符合标准规定药品36批次 Facebook被判赔383万欧元!涉嫌侵权剽窃软件 广东深圳加快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 北京两批次粽子抽检不合格 商业无菌不达标 Apple今日获得36项专利,其中包括支持手部跟踪、动作跟踪等功能 河北衡水滨湖新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微信圈里卖“名牌” 警方一查全是假货 山东广饶查处两家发行盗版教辅的图书店 南通出台《南通市专利奖奖励办法》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45批次床上用品 不合格18批次 新疆奇台县商标质押贷款解企业忧 四川省成都市工商局:1批次车用柴油抽检不合格 山东省食品抽检聊城又有7批次食品上“黑榜” 云南省市场监管局:2批次低压成套设备产品样品实物质量不合格 山东青岛市质监局:1批次弹簧软床垫产品不合格 田世宏出席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征求意见会时指出推进企业产品标准管理改革 贵州省质监局抽检73批次人造板4批次不合格

不能让“山寨货”成为民生痛点

春节假期,农村又见“六个纯核桃”“养粥道”“正宗椰汁”“特仑五谷”核桃牛奶等仿冒“六个核桃”“银鹭好粥道”“椰树椰汁”“特仑苏”品牌的山寨货,其中不少能在电商平台上买到。(据媒体报道)

这些冒牌货,虽然存在蹭名牌的嫌疑,但给人的感觉还不够专业。相较而言,有些山寨货不仅赤裸裸地傍名牌,而且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诸如,海乙丝、雷碧、王老古、大个核桃、周住牌洗衣粉、太白兔奶糖、营养抉线、真汁棒等等,满满的套路让人防不胜防。

近年来,国家对制假、售假加大了打击力度,在城市难以立足的山寨商品纷纷涌向农村,使得农村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重灾区。

山寨货能在农村落脚和横行,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从监管层面看,由于农村面积广阔、店铺分散,加上基层执法力量有限,想实现全覆盖、全天候监管并不容易。从山寨商品看,不良商家为了谋取高额利润,对名称、商标、包装等往往只做细微改动,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稍不留神就会吃亏上当。从消费主体看,留守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这一群体的防范意识、维权意识较为薄弱,即使事后发现被骗,有的觉得损失不大干脆自己认倒霉,有的觉得维权麻烦权当花钱买教训。甚至,有的觉得价格便宜明知是假也照买。

俗话说得好,一分价钱一分货。表面上,山寨货与名牌商品几乎一模一样,甚至能以假乱真。但假的真不了,大多数山寨货不过是徒有其表罢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质量问题。比如,卫生条件不达标,超剂量使用添加物,使用国家禁止添加物,使用有毒有害包装物等等,给农村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另外,用高仿真的山寨货误导消费者,不仅损害了品牌持有人利益,而且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环境和经营秩序。

因此,对横行农村的山寨货,是该治治了。具体而言,一要加强源头防控,做到两手抓。一手抓线下渠道,要求实体店铺规范采购行为、建立进货台账,从而确保在售商品来源可追溯。一手抓线上渠道,要求电商平台尽到告知义务、负起审查责任,坚决切断假冒伪劣产品流向农村途径。线下线上形成合力,农村才不会沦为消“废”市场。

与此同时,还要加大末端治理。山寨货敢在农村肆意招摇,问题就出在监管薄弱上。这给相关部门提了个醒,必须尽快构建农村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必须对农村市场经常开展大扫除,必须顺着线索查清假源头、端掉黑窝点。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惩制假、售假者,聚焦“常、长”下功夫,就一定能把山寨货彻底赶出农村市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