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长沙经开区依托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审查员实践基地两张国家级名片,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日渐成熟,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三年保持16%以上的增长。据统计,2018年长沙经开区发明专利申请共计1527件,同比增长16%,连续三年位居国家级园区绩效考核排名第一。
在“地下空间”时代,谁掌握了破土利器的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地下市场”的话语权。目前,铁建重工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地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掘进机和特种装备产业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获奖项目名单。铁建重工《一种环形切削成拱预支护隧道施工成套设备》发明专利摘获中国专利优秀奖。这是铁建重工继第十六届以来连续第五次摘获该奖项,彰显了企业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专利运用能力。
“打造中国的盾构机专利”,一直是铁建重工人的梦想。自2007年成立以来,企业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目前,铁建重工共申请专利1300余件,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下一步,企业将围绕核心与优势技术领域逐步进行全产业链专利布局,为企业发展和产品“走出去”保驾护航。
在长沙经开区,另一家工程装备制造企业三一重工同样依靠高价值专利在优势领域内占得先机。
1998年,三一重工生产了国内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臂架泵车。如今,它仍陈列在智能制造车间“18号厂房”外的展厅。
“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是买不来的。”三一重工技术创新带头人易小刚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一重工从一开始就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自2005年以来,集团先后成立十余家零部件公司,累计投入超过70亿元,对关键零部件进行研发及产业化。
依托创新,三一重工打造了一大批世界第一的产品:世界最长钢制臂架86米泵车、“神州第一挖”200吨液压挖掘机、全球第一吊3600吨履带起重机、亚洲首台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一系列产品奠定了三一集团的行业领军地位。
记者了解到,2018年长沙经开区新认定和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3家,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27家,现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7家。
发明专利的持续增长与长沙经开区一贯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分不开。早在2014年,长沙经开区就出台了《专利驱动创新发展鼓励办法》支持企业知识产权工作。2018年,长沙经开区出台《加快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升级实施办法》,其中对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后补助进行了进一步拓宽优化,引导企业培育高价值专利。
根据《办法》,对园区企业职务发明专利当年新获中国专利金奖且在园区进行转化的企业,一次性补助50万元;对园区企业职务发明专利当年新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且在园区进行转化的企业,一次性补助20万元。
除了对发明专利直接进行奖励,长沙经开区还通过支持企业研发投入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明创造环境。通过宣传落实省市区研发奖补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企业研发项目立项,并以项目为载体优化专利布局,不断激发企业发明创造潜力。2018年铁建重工、山河智能承接的湖南省100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获评优秀项目,全区超过50家企业申报了市级以上科技和知识产权项目,有效促进了园区发明专利的不断增长。
“2019年,我们将不断创新工作办法,提升科技服务水平,继续推进科技创新“1+4”和“知识产权十二条”政策体系在园区落地,同时引导企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助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使知识产权真正成为园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长沙经开区产业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