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知识产权维权步入“快车道” 江西新余市抽检食用农产品81批次样品 不合格2批次 陕西创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成绩突出 江苏常州在全省首创诉调对接机制 前9个月处理专利侵权案222件 广东省中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捣毁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窝点6个 越南知识产权局对外发布2020年的具体业务数据 加拿大全新工业外观设计制度将会带来诸多益处 上海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工作亮点纷呈 浙江省质监局抽查21批次太阳镜产品不合格2批次 漳州4批次食品不合格 新华都鲜牛肉检出瘦肉精 印度认证协会称该国每年因假冒问题损失1万亿卢比 河南通告4批次不合格农资产品 苹果申请智能指环专利:可控制其他苹果设备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批次农用薄膜产品抽查不合格 浙江嘉兴累计注册商标近14万件 河北钢铁石钢公司新发明获国家专利授权 不能让“山寨货”成为民生痛点 打造知识产权服务“烟台样板” 四川省内江市食药监局抽检238批次食品样品不合格34批次 陕西西咸新区商标受理窗口启用 广东中山成像与光电子专利联盟成立 盗版链接引纠纷 打击盗版非一日之功 欧盟或制定假冒市场观察名单 安徽省阜阳市2017年度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绩效考核启动 Papi酱公司认错 短视频侵权乱象何时休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6批次电动剃须刀不合格 福建省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1批次粮食加工品不合格 广西钦州市食药监局公布192批次食用农产品抽检信息不合格3批次 中国企业被判盗用Under Armour商标 广东省质监局:22批次童装被检出不合格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有的放矢) 陕西省抽检:1批次烘焙原榨花生油过氧化值超标 新疆两家企业试点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 四川省食药监局抽检7个大类食品124批次样品不合格11批次 浙江71家企业入选国家试点 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吉林白山江源区人民检察院:提高全民意识 保护知识产权 佛得角加入WIPO管理的三大版权条约 江苏常州经开区召开地板产业专利预警分析成果网上发布会 河北228家企业商标总价值超百亿 山东德州市抽检257批次食品样品 不合格3批次 山东省6批次食用油不合格 辽宁丹东市场监管局全面优化商标申请服务 天津市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 11部门联合发文规范食品和药品重大违法犯罪案件信息的通报与发布工作 世界首个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问世 四川原创认证保护中心挂牌成立 广西研发《中小学专利知识教学教案》 LG起诉Blu Products侵犯标准必要专利 广州市工商局抽检:3款电子产品样品不合格 著作权法草案加大力度惩处侵权最高拟赔百万

【社评】品牌“落水”,再打捞就难了

用品牌去透支消费者和市场的信任,最大的输家是品牌自身。对知名品牌而言,“大厦”建起来历尽了艰辛和努力,但“倾覆”可能很容易,“重建”则是难上加难。珍惜“羽毛”,才可能飞得更高、更远。

据央视11月27日报道,很多商家在电商平台上销售阳澄湖大闸蟹,有的一年卖了几十万件,但没有一件是真的。据知情人介绍,阳澄湖大闸蟹产量有限,网上店铺和当地实体水产市场上销售的均是外地大闸蟹,它们被运往阳澄湖过了一遍水后就成了“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久负盛名。相关统计显示,2017年所谓“阳澄湖大闸蟹”总营销额约为300亿元,而去年真实的阳澄湖大闸蟹产量为1600吨左右,差不多只有3亿元销售额,仅占市场销量的1%。市面上有多少“阳澄湖大闸蟹”是冒牌货不言自明。

事实上,这种外地大闸蟹到阳澄湖“过水”的做法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成气候”的背后有环环相扣的原因,一是利益驱动——真的阳澄湖大闸蟹有限,在供需矛盾下,周边各水产区螃蟹都来贴“阳澄湖”的牌子,牟取利润;二是约束机制形同虚设——阳澄湖大闸蟹必须按规定加装“蟹扣”防伪标识,然而市场上诸多“外形相似,没有真正防伪标”的假蟹扣大行其道,不仅失去了“证明”的意义,还可能形成反向激励;三是相关监管部门“踢皮球”——阳澄湖相关部门表示某些店应归其注册所在地管辖,而后者认为应去找供货上家所在地相关部门……

阳澄湖大闸蟹是地理标志产品,也是当地的名片,不论是真正的阳澄湖大闸蟹养殖户及品牌商,还是当地有关部门,都应该悉心呵护这个用口碑堆积起来的品牌。然而,在此番事件中,从一些线下的水产市场到线上的网店,售卖的多为假的阳澄湖大闸蟹,还充斥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现象——面对这种明目张胆甚至形成产业链的侵权,当地养殖户、品牌商以及有关部门似乎不以为意、无所作为,实在匪夷所思。

外地螃蟹贴上“阳澄湖”的牌,从品牌维护和长远利益看,这么做其实是在吃“子孙饭”——品牌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肆无忌惮地去透支,轰然倒塌只是时间问题。维护品牌和扩大市场,要做的不仅仅是满足消费者对量的需求,更应是对质的把关,珍视这块金字招牌。

只看眼前利益,不注重品牌保护和用户体验,再硬的牌子也经不住同业竞争和自我消耗,有时还可能引发破窗效应。比如,一些企业把外地大米拉到五常,换个包装就当成“五常米”对外销售获取暴利,尽管五常市建立了相关保卫机制、采取了不少措施,但要挽回“五常米”的口碑和形象着实不易;某国外知名品牌在一款手机出现“爆炸门”后明确表示不召回中国市场相关产品,随后其在我国市场份额遭断崖式下跌;最近,某意大利品牌因辱华言论而在中国市场遭遇寒冬。这些都是明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就极有可能断送自己的好前程。某种意义上说,利用品牌价值,其实是一项风险投资——保值、增值还是透支价值,有时几乎是一念之间的事情。用品牌去透支消费者和市场的信任,最大的输家是品牌自身。对知名品牌而言,“大厦”建起来历尽了艰辛和努力,但“倾覆”可能很容易,“重建”则是难上加难。珍惜“羽毛”,才可能飞得更高、更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