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京城的一些商场里福袋机成为新一代“网红”。但是,在福袋机“30元赢大奖”的口号背后,其实却是套路满满:不仅抽到的礼物往往都是不知名的廉价商品,就连在一旁“热心指导”的“粉丝”都是厂家派出的工作人员。(11月25日《北京青年报》)
继抓娃娃机、口红机、盲盒机、迷你KTV等娱乐机之后,又一种福袋机悄然出现在京城的一些商场里。福袋机的出现,工作人员充当“托儿”,轮番上演虚构获大奖经历,刺激着人们的购买欲,结果消费者几无差别地得到一些不知名的廉价物品。更令人憎恨的是,福袋机里充塞着“三无商品”,福袋机怎么一个乱子了得?
商家在利益面前,不择手段,毫无底线,套路满满,消费者的心里会是多么别扭。也许消费者对获大奖本来就没抱多大希望,只是在零碎时间里娱乐一下,满足一下福袋内物品的猎奇心理而已。结果呢,花了30元冤枉钱,得到的全是欺局,权当一场教训,肯定不会再有下一次了。当更多人知道福袋机的内幕,福袋机还能继续维持下去吗?
福袋机源自日本,但简单的拿来主义,让福袋机走了样。如果以货真价实物美价廉为亮点,能吸引很多顾客注意力,让商家快速有效地畅通积压产品的渠道。同时,福袋机上的大屏幕,还能吸引广告投资,可谓一举多得。然而,商家毫无底线,为追求成本压缩成本,让各种假冒劣质产品充斥其中,如此杀鸡取卵的短视做法,注定网红福袋机“香消云陨”。
消费者所得奖品属于伪劣产品,涉嫌欺诈,因维权成本太高,消费者往往选择沉默。但如果每一个消费者都上当后忍辱吞声,对商家而言,就是一笔巨大财富。对此,消费者对福袋机保持冷静外,当地工商、质检等监管部门应当主动出击,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不能让福袋机成为伪劣产品重灾区。
福袋里的物品到底值多少钱?如贴图上的手机、iPad、拍立得、Dior口红、硬壳行李箱等奖品是“挂羊头,卖狗肉”搞噱头吗?还有,福袋里面的商品质量谁来把控?这种经营方式是否规范?相关部门是该出来走两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