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记者通过第三方软件检索发现,全国竟有1700多家“协和医院”。“同济”“华山”等知名医院,同样长期遭遇“傍名牌”困扰:正牌就几家,但全国不认识的“亲戚”却有成百上千。
这就意味着,你以为的“协和医院”并不都指北京协和医院。自以为到了全国知名医院“协和医院”看病,最后发现,居然是一个“傍名牌”的“山寨医院”,不但病没看好,钱还白花了。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鲜见,尤其在优质医疗资源缺乏的中小城市,甚至农村。
这些“山寨医院”为何对傍名牌情有独钟?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借助名牌的效应,以及小城市医疗资源缺乏的现状,欺骗患者,从而获得暴利。
事实上,这是极其危险的行为,这等于是置患者的生命健康于不顾,一旦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势必还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于法于情都无法容忍。
“山寨医院”的存在,影响“正牌知名医院”名声、品牌是肯定的,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它们极大损害了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患者冲着品牌却进了“山寨医院”,而等待他们的却是牟利的陷阱。
这些“山寨医院”往往盯住人们的“下三路”和“难言之隐”,多主打妇科、男科、皮肤病、人流等方面病症,通过编造疾病、术中加价、诱导医疗等违法行为获益。不少患者在“名牌”光环下,进去容易,被“狠宰几刀”才能出来。且即便出了事,一般也“有苦难言”,因证据难查等方面的原因,只能接受医院的“私了”。
既然这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山寨医院”危害如此之大,“正牌医院”及相关部门也多次对“傍名牌”现象发布声明“以正视听”,但“傍名牌”潮依旧有涨无落,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一方面,相关部门监管缺位客观上纵容了“山寨医院”的疯长。据报道,有的“协和医院”注册资金仅3万元。业内人士介绍,这点钱连一些专业仪器都买不到。作为监管部门不可能连这点常识都没有,但依旧让这些医院“注册成功”,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是否存在猫腻。
另一方面,处罚过轻也是造成“山寨医院”肆虐的重要原因之一。报道中提到,刚刚被处罚的定州协和医院,出现的医疗纠纷时过境迁,界定为医疗事故鉴定难度很大,只能按医疗纠纷处理,而按违反广告法认定的罚金,顶格处置也只有50多万元。
这种处罚力度,与之获得的巨大利润相比,这点罚款显然不痛不痒。
另外,当下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优质资源相对集中于大城市、大医院,也让“傍名牌”的“山寨医院”有了可乘之机。
当下,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公众大都相信“品牌的力量”,在多数人认知中,品牌就等同于更好的医疗设备、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就意味着有更高的治愈率。因此,一旦生病,患者首先想到是去大医院、名牌医院,不法分子也正是利用了患者的这种心理,开“山寨医院”意图赚得盆满钵满。
对此,相关部门绝不能置之不理。要严厉打击“山寨医院”,该处罚处罚,该追责追责。但不能一关了之,更应研究如何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保障更多患者能就近享受到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如此一来,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效应,“正牌”多了,“山寨”自然就没了市场,这才是消灭“山寨医院”的根本之策。(郭慧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