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奔富”取巧 澳洲老牌无语 福建泉州:整治假冒伪劣食品 规范农村市场秩序 法国海关收缴10吨中国产假药 伪装成茶叶被识破 蓉欧·国际知识产权大数据运营服务平台上线 质检总局通报烟花爆竹等5类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结果等内容 河北:34种抽验不合格药品上“黑名单” 安徽安庆市市场监管局抽查:儿童玩具、学生文具等8批次产品不合格 宁夏食药监局:10个批次药品抽验不合格 国家工商总局认定并公布599件驰名商标 重庆合川区兑现2020年第一批专利资助 上海市工商局抽检180个批次贵金属饰品56个批次不合格 重庆市璧山区市场监管局抽检食用农产品84批次 不合格4批次 湖北省襄阳市食药监局:谷城龙皇泉纯净水有限公司生产经营不合格产品被查处 重庆市长寿区市场监管局关于8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2年第9号) 广东河源市人大代表朱华益: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认证和管理保护 山东淄博市首例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完成司法确认 Google 新专利曝光,这次要在海上放“风筝” WIPO裁决恢复西门子域名 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6批(台)医疗器械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 公安机关破获一起特大假冒世界杯参赛队球衣案 毛伟明出席2014年世界标准日宣传周中国主题日活动 浙江省温州市抽检:1批次即食海蜇皮铝的残留量超标 国际锐评丨中国将多点发力进一步保护知识产权 辽宁省市场监管局: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山东菏泽:向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亮剑 青海省市场监管局抽检调味品25批次样品 不合格3批次 去年我国植物新品种申请量达1772件 大庆“知本”变“资本” 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安徽六安金安农产品商标助力脱贫攻坚 浅析知识付费阅读与版权保护形势 四川广元苍溪将对新晋“全国驰名商标”奖励10万元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批次豆芽抽检不合格 山西太原综改区有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 Harman新专利显示将采用飞行机器人来移动扬声器 韩国商标申请量剧增,增长率中国第一 美联邦法院判定嵌入带有照片的推文可侵犯版权 广东省茂名市食药监局:4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印度最高法院同意审理个人要求电商产品展示“来源国”的诉求 国家知识产权年度考核 青岛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安徽省六安市市场监管局:2批次绿茶检出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召回部分进口奥迪A4和国产奥迪A4L汽车 电商打假的尴尬:“假一赔十”遭遇落地难 广州质监局抽检结果:奥美斯电吹风不合格 “剑网行动”让网络侵权盗版无处遁形 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数全球占比超两成 跨国企业点赞浙江省金华市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中东欧国家海关合作论坛”在宁波举办 市场监管总局:哄抬熔喷布价格违法行为,严查! 山东省食药监局抽检保健食品200批次样品不合格1批次 江苏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10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47期)

旅游纪念品“一张脸”让景区掉价

旅游纪念品长“同一张脸”,不仅会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且不利于推广各个景区的独特旅游价值。尤其是同质化、低端化、地摊化的旅游纪念品会大大拉低国人的旅游购物消费

本应为旅游目的地独一无二的纪念名片,却以“同一张脸”出现在全国各地旅游景点,“同质化”“低端化”甚至“地摊化”,成为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尴尬标签。记者近期在多地景区采访时发现,木梳、披肩、帽子、手串等成为多数景区的标配型“地方特产”。更有甚者,一块一模一样的丝帕,在杭州叫“杭绣”,去了苏州叫“苏绣”,到了四川成了“蜀绣”,在河南又称“卞绣”。

旅游纪念品高度同质化,确实是个普遍问题,甚至有人编段子调侃,“到景区买旅游纪念品还不如去义乌,那里应有尽有”“义乌人民出去旅游一定没啥意思吧,毕竟纪念品都是从你们那儿拿货的”。

旅游纪念品本应是某地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富有当地的文化历史内涵,有些纪念品甚至只能在当地才能生产。然而,当成百上千个景区都在贩卖长了“同一张脸”的旅游纪念品时,谁还会认为值得购买、值得为“到此一游”留念?据说有人在四川旅游,竟买到了写有“少林寺纪念”的“特产”,如此忽悠手法实在是太低级了。

不同景区销售相同纪念品,从表面看,缘于那些纪念品缺乏创意。实质上,却是因为景区纪念品以“钱”为本,而非以景区为本、以游客为本。

为追逐经济利益,他们纷纷通过工厂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旅游纪念品。比如被称为“×绣”的手帕,就可以被冠上“杭绣”“苏绣”“蜀绣”“卞绣”;他们拼命节省成本而粗制滥造,生产出的旅游纪念品质量低劣,价格却畸高,反正购买旅游纪念品大多是“一锤子买卖”,很少有回头客。

为追逐经济利益,一些景区甚至“山寨”其他景区的纪念品,当作本地旅游纪念品予以大量生产和销售。加之有关部门对旅游纪念品版权保护不力,对盗版打击不够,更加导致诸多景区所售纪念品大同小异,即使不同景区相隔数千公里,但出售的景区纪念品却“不谋而合”。

有了强烈的利益驱动,景区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文化与历史内涵等,又会有多少景区顾及?

旅游纪念品长“同一张脸”,不仅会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且不利于推广各个景区的独特旅游价值。尤其是同质化、低端化、地摊化的旅游纪念品会大大拉低国人的旅游购物消费。据统计,旅游购物在欧美国家占旅游业收入的50%到60%,在亚洲发达国家占40%以上,而在我国目前只占28%,国内外游客对旅游商品的满意度可见一斑。

如何让旅游纪念品走出同质化怪圈?各景区要舍得投入人力财力,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搞旅游商品研发,打造离开本景区就买不到的特色纪念品。各地相关部门应针对地区文化挖掘、研发文创产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文化、版权保护等部门应注重旅游纪念品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不仅会影响旅游纪念品研发的积极性,也会拖累文创市场的发展。(李秀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