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的产生既有产业技术链按部就班的升级换代,也有灵光乍现的天才创造。苹果公司的滑动解锁专利,翻开智能手机新的一页。越是这种简单基础性的专利创造,越会为其他企业进入这个行业造成难以逾越的鸿沟。在某项空白领域的基础性专利出现,往往带动一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而最先捞得盆满钵满的,总是这种占得市场先机,具有核心专利的公司。
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故事往往发生在国外市场,中国高科技公司如何能在全世界的专利战争中突围,不仅是企业管理层应该考虑的问题,也需要中国政府从旁协助,扶持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微企业把专利做大做强。
目前高科技企业行业密集度高,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新型能源、智能手机等领域,核心专利绝大部分掌握在美日欧跨国公司巨头手中,中国公司也在国内申请了海量相关专利,但为何一到国际贸易争端中,总是一触即溃?往往与其专利布局及专利预警做得不到位有关。中国绝大多数企业仍然停留在就产品而专利的低级阶段,对行业巨头缺少专利申请布局的警觉,一旦初创型专利出现,就应引起同行业的密切关注与预判,是否应即刻在该领域内申请外围专利与改进专利,形成专利包围,而不是等待对方形成完整的专利池,最后只能望专利兴叹,缴纳高昂的使用费。
其次,中国企业的专利质量不高也是专利侵权保护中的硬伤,我国专利数量的80%以上都由专利代理机构完成申请,企业在选择代理机构时往往只看重专利是否能尽快授权以及申请成本,忽视了专利申请质量。某些代理机构会为了尽快取得授权而缩小专利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往往只针对单一产品的具体方案进行撰写,缺少覆盖这一领域类似产品的可扩展性,这往往导致企业在发现侵权行为时,由于专利撰写质量不高,而损失侵权责任追偿,更严重导致失去这一行业的话语权。
专利运营管理体系建立的缺失也是造成企业盲目发展的症结之一,国内企业以专利授权作为专利工作的终结,而这恰恰是专利工作的起点。企业由于上市、申报高企等目的申请专利,很少真正在“用”专利创造效益或减少损失。必须帮助企业建立专利运营管理体系,使得企业在研发、激励创新、专利预警、许可转让、专利维权、专利质押等各个环节有章可循,帮助企业提升专利运营意识,使“死”专利真正“活”起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在大力推动这一进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能看到企业在专利运营方面开花结果。
中国正在从专利大国转型为专利强国,政府也应从加强专利代理机构评级、帮助企业建立专利运营体系方面鼓励创新发展。企业只有不断加强专利意识,才能打赢下一场专利战争。(作者是苏州市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