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沪研讨知识产权非诉纠纷解决机制 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认定驰名商标的差异 德国联邦宪法法院认定音乐取样受艺术自由保护 “专利流氓”Wilan公司在华起诉索尼专利侵权 茅台:每瓶低于850元便可能涉嫌假冒伪劣 保护知识产权从KTV做起 广西食药监局抽检速冻食品29批次样品不合格1批次 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通报65批次食用农产品抽检结果 3批次不合格 山东省潍坊市市场监管局:1批次家用电器产品不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安徽芜湖市首个专利导航服务基地落户弋江区 特朗普在华新申请38个“川普”商标初步获批 也门将上调知识产权的公开费用 存侵权争议 大红大紫的“饭制剧”亟须监管 天津市宝坻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抽检食用农产品42批次 不合格1批次 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管局抽检43批次食品 不合格2批次 尼康公布了全新无反用双层传感器专利 美国NewBalance在华被判侵权“新百伦”商标归国货 日本企业垄断稀土专利技术 令中国错失高端市场 国家网信办:50家违法违规网站及公众账号被依法关闭 广西食药监局抽检4类食品113批次样品不合格3批次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两项专利获巴州首届专利奖 贵州抽检:1批次特鲜酱汁和1批次凯里香醋不合格 湖北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3批次食品不合格 陕西省召开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对接会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糕点抽检不合格 莫让电商平台沦为山寨“戏台” 化妆品特殊功效不可信 食药监局拟出台新管理规定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三审 网购假货谁负责? 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抽检4大类食品202批次样品 不合格8批次 澳大利亚知识产权公司收购三声母域名DCC.com 一汽大众、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召回部分新速腾和甲壳虫汽车 创元投资一年获专利102项 五成为新品贡献 “中国光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专家呼吁知识产权与经济融合发展 广西百色市市场监管局:强化知识产权工作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陕西省质监局抽查74批次电线电缆样品不合格13批次 “药品专利补偿和药品专利链接闭门研讨会”在京召开 电商法:中国电商的“成人礼” 美国版权局发布《新闻出版商版权保护报告》 乌克兰.UA顶级域名将可使用UDRP程序来解决域名争议问题 江苏苏州抽检5类食品71批次样品 不合格4批次 安徽阜阳市食药监局:糕点、饮料等6批次食品样品不合格 撕下假名牌,还原“山寨”医院真面目 黑龙江哈尔滨海关开展知识产权日系列活动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抽检儿童及婴幼儿服装30批次 不合格发现率为13.33% 恢复经济秩序更需发挥知识产权作用 索尼手机中国侵权被判赔专利战再升级 浙江省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4批次食用农产品农兽药残留超标 湖南14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包括饮料糕点等六类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关于专利等案件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中国首个具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资产管理系统上线

有机食品市场乱象:近70%受访者觉得名不副实现象多

认证花钱就能买?有机食品市场乱象调查

69.9%受访者希望认证机构在各个环节加强审查监督

有机食品因为对环境友好、口感也更好而受到追捧。不过价格高昂的有机食品都有严格标准,产量较低。很多人对于有机食品缺乏了解,一些商家利用这一点,把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与有机食品混在一起销售。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0%的受访者购买过有机食品,50.5%的受访者不能分辨出哪些是有机食品。69.9%的受访者觉得“有机食品”名不副实的现象多。69.9%的受访者建议认证机构要在事前、事中、事后每个环节都严格审查监督。

69.9%受访者觉得“有机食品”名不副实现象多

凌风是浙江杭州的一名自由职业者,他坦言买有机食品主要凭感觉,“我一般会看生产日期等基本信息,还有包装是否精美”。凌风坦言对市场售卖的有机食品不是特别信任,“我购买后还会问问朋友,或者上网查询资料看自己买的是不是真正的有机食品。作为消费者,我对这方面了解得并不多”。

“我买有机食品会观察包装上是否有国家有机认证的标志,会看生产机构和单位,上网搜索一下是否合格,还会通过外观、味道来判断。”上海某高校大学生张凯铎也买过有机食品,“我还是比较相信国家和政府对于有机食品市场的把控,完全不合格的产品应该是不能流入市场的”。

调查显示,86.0%的受访者购买过有机食品,14.0%的受访者没有购买过。55.5%的受访者信任市场上售卖的有机食品,30.1%的受访者信任程度一般,14.4%的受访者直言不信任。

49.5%的受访者称自己能分辨哪些是有机食品,50.5%的受访者坦言不能。69.9%的受访者觉得“有机食品”名不副实的现象多,26.2%的受访者觉得一般,仅3.9%的受访者感觉少。

“现在虚假标称有机食品的现象挺多。”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告诉记者,虚假标称有机食品的现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根本不是有机食品,既没有遵循有机耕作规范也没有进行认证;一种是“挂羊头卖狗肉”,形式上符合“有机”的标准,也贴上了“有机”的标签,但实际上产品不是“有机”的,被调包了。

“产生这种现象,首先是利润驱使。真正的有机食品虽然价格高,但是生产成本也很高,真正的有机食品行业应该是微利行业。但是用普通食品冒充有机食品,生产成本会低得多。”朱毅介绍,有机食品凭感官难以分辨,而且真正的有机是生产全过程的有机,检测有难度。再者,对有机食品的监管主要依赖认证机构和行业自律,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

69.9%受访者期待认证机构在每个环节严格审查监督

有机食品名不副实,68.5%的受访者认为原因是认证机构没有尽到监管责任,66.7%的受访者认为认证机构“重认证、轻管理”,对有机食品疏于后期的跟踪检查,59.1%的受访者认为是有机食品售价高,一些不法商家为了利润弄虚作假,30.6%的受访者认为这与有机食品生产难度大、成本高有关。

“我国目前把有机食品认证交给了市场,由第三方机构完成。但是这些认证机构同时也是商业机构,需要营利。”朱毅认为,这就有可能产生认证机构自律不足,商家花钱买认证的问题。“另外,我国目前对有机的认证是先认证,后生产。认证机构对土壤、空气、水和种植方式进行认证后,发放证书,核准产量,确定期限,批准生产,这可能会产生认证之后疏于过程管理的现象”。

“冒充有机食品获利高,不法商家很容易为了利益弄虚作假。有些有机食品的标价是普通食品的十几倍,会有很多滥竽充数的情况。”凌风认为,当下国家对有机食品生产的监管力度不够强,整个监管过程也不是很透明。

朱毅介绍,现在有机食品的监管主要是由认监委负责,采取飞行检测的方式,对生产的某一过程进行抽测。如抽测其在播种或耕种的过程中是否撒化肥、是否使用化学农药,如果只是在最后对产品进行检测,因为农药间隔期后农药降解等原因,很难检测出来。

要保证商家销售的有机食品“名副其实”,69.9%的受访者建议认证机构要在事前、事中、事后每个环节都严格审查监督,61.2%的受访者建议政府部门重视对认证机构的监管,让整个链条透明有效,59.2%的受访者建议超市等卖场要对有机食品进行严格区分,37.4%的受访者认为企业本身应加强自律,32.9%的受访者建议对虚假认证加大惩处力度。

张凯铎希望,对有机食品的生产,从头到尾都严格把控,完善监管机制,同时向大众多普及有机食品的知识。

朱毅认为,有机农业是对中国市场诚信的考验,包括监管者和生产者的诚信,政府应该负起认证和监管的责任。“因为有机农业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发展方向,政府应该予以重视,整顿市场”。

朱毅表示,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环境较好,且无力负担农药和化肥,是发展有机农业的理想场所。但现在中国有机农业主要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农户拿到的仍然是普通种植的收入。“有机农业先期投入大,认证费用高,相信市场天然正义是不现实的,政府应该加强补贴、引领和帮扶”。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1.3%,90后占27.8%,80后占51.2%,70后占14.3%,60后占4.7%。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