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峥带领拼多多的小伙伴们敲响纳斯达克钟声后,成功上市的喜悦还没有散去,就坐上了一趟惊心动魄的过山车。7月26日,拼多多上市之后,针对拼多多出售假货、山寨商品的质疑声就如潮水般袭来,让这家3岁的电商平台陷入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份担忧直接反映到股价上——拼多多的市值从最高峰的近300亿美元,直接蒸发了50多亿美元。
相对资本市场的忧虑,让黄峥更为揪心的,或许是监管部门的介入。舆论的质疑也引发了监管的重视,8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公告称,高度重视媒体反映的拼多多平台上销售侵权假冒商品等问题,已经要求上海市工商局约谈平台经营者,要求上海市和其他相关地方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对媒体反映的以及消费者、商标权利人投诉举报的拼多多平台上销售山寨产品、傍名牌等问题,认真开展调查检查。不管是第三方平台,还是平台内经营者,只要构成违法,都将依法严肃处理。
一夜之间,拼多多从创业明星、仅次于阿里和京东的第三大电商平台,成为舆论口诛笔伐的对象,成为监管调查的重点,黄峥多少会觉得有些不公。毕竟,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中国互联网都是以创富论英雄的。
可现实却好像与拼多多开了个玩笑,上市之后,它迎来的不是鲜花与掌声,而是各种挑毛病的声音。在黄峥和拼多多看来,公众对他们似乎过于“苛责”。可是,恰恰是这种“苛责”,折射出了社会的进步,折射出了我们的市场在走向成熟,大家不再以创富论英雄,大家更在意你的财富神话是否取之有道,更在意你有没有承担起和财富相称的社会责任。
不管拼多多是创立了三年,还是三十年,既然要上市,要成为互联网新贵,就必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就必须遵守基本的商业道德底线。作为一家企业,不能在上市时要享受大企业的估值,在监管时却强调自己是初创企业,希望大家包容自身的劣行。拼多多应该明白,并不是公众拿着放大镜在看你,对你有多高的要求,而是你自己不能把底线当上限。
同样,我们在为黄峥直面媒体,当面沟通而点赞的同时,也希望黄峥摆正位置。作为一个市值达到几百亿美元,年活跃用户数达到2.95亿的上市公司,拼多多应对自己有更高要求,不能出了问题还希望别人给你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包容。如果作为创始人抱着这样的心态,只能说拼多多的境界还达不到上市公司的要求。拼多多是中国互联网继BAT之后一个成功创业的典范,我们期望它变大变强,更希望它能够健康成长,能够配得上这个不断进步的时代。本报评论员李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