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邀请专家,对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科普,这对于消解消费者的安全焦虑,破除一些食品安全的谣言,监督企业诚信经营,实现食品生产、消费的良性循环,都不无积极意义。
食品安全领域已成为网络谣言重灾区,占比45%。一些谣言因没有及时得到澄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生产和消费秩序。儿童牛奶里有添加剂,到底能不能喝?白酒中有少量塑化剂,是不是会致癌?桶装水里有微生物,究竟该怎么清除……生活中的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加之没有第三方的权威解读,常令消费者焦虑不安。长此以往,会对生产和消费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诚实守信本是企业的天职。但从这些年暴露出的食品安全问题看,一些企业为了获取暴利,往往昧着良心干起假冒伪劣的勾当,在坑害消费者的同时,也使自己满盘皆输。更可怕的是,少部分老鼠屎让整个食品安全市场跟着背黑锅。
提高食品安全质量,生产厂家固然是第一责任人,比如,严格加强食品安全质量监管,诚实及时向消费者披露食品的各类信息。作为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主动了解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但这显然还不够,需要有第三方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为消费者答疑解惑。此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邀请专家,对舌尖上的安全知识进行科技普及,顺应了群众对食品安全权威信息的迫切期待。
市场监管总局此举是一种自信。敢说牛奶里有符合标准的添加剂可以喝,白酒中有少量的塑化剂不会致癌,它也是在要求市场监管部门自我加压,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管并及时了解厂商信息,还要确保自己发布的信息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检验。这种信息发布和知识普及,也是将食品安全生产标准大白于天下,一方面提醒生产厂家必须依照法规生产,同时在鼓励消费者放心享用的同时,依照标准积极主动去维权。公开信息,普及常识,应成为一种制度、一种常态,并可积极推广,让广大消费者吃上“定心丸”。(王才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