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以拼多多为典型代表的社交电商的崛起,“618”也成为社交拼团用户的狂欢,微信朋友圈内的各类拼团信息都打上了“618促销”的标签。社交拼团往往打着熟人经济、亲情友情牌,让很多消费者深陷其中,但部分拼团平台也充斥着质量差、以次充好、服务差的问题。
电商大促来临的时候,消费者可谓有喜有忧。喜者商家促销力度大,有便宜货可买,即便“剁手、吃土”也要开启“买买买”模式,忧者物美价廉只是传说,电商促销活动的价格陷阱太多,假冒伪劣、虚假宣传泛滥成灾,令人防不胜防,一不留神就要中招。抢不到便宜货倒也罢了,可要是买到假货就太糟心了,不仅浪费钱财,还容易损伤身心健康,实在得不偿失。
近年来,随着阿里、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加强打假力度,对制售假采取封店、司法诉讼等,很多制假售假分子因此转换门庭,将假货搬入社交电商平台里销售,导致拼多多等社交电商沦为假冒伪劣产品的聚集地。在知乎、微博、QQ、微信等社交平台,甚至与拼多多相关新闻报道的评论区,用户投诉拼多多商品质量差、虚假宣传、假货横行、客服态度差的声音不绝于耳。
拼多多自2015年成立至今,依靠低价拼单的模式一路开挂,迅速成长电商界“黑马”。拼多多瞄准了这一市场缝隙,依靠社交病毒营销、低价拼单模式迅速做大,从电商红海里杀出一条血路,仅有2年多的时间,就拥有3亿用户、月成交总额突破30亿元的巨大规模,堪称电商业的奇迹。
不过,由于远远低于同行的入驻门槛,拼多多正在成为被淘宝、京东淘汰的不法商家的温床。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6年调查显示,拼多多在全国投诉量跃居行业第一,高达13.12%。2018年2月,中消协也通报拼多多存在售假行为,而售假产品集中在运动鞋、箱包、化妆品等领域。
从网友对拼多多的诸多负面评价来看,其品牌美誉度并不高,已然沦为廉价、低质、假货、虚假宣传的代名词,纵容假冒伪劣产品,甚至还因涉黄涉暴遭到调查,令人对其经营模式和发展前景产生质疑。电商平台上有假货并不奇怪,关键是如何对待假货,在各大电商均对假货严厉打击、清理之际,拼多多却成为承接假货的“下水道”,不仅公然售假,还对售假商家不管不问。
电商业发展至今,商业模式和管理制度逐渐趋于成熟,对商家的资格审核,违规违法商品的打击,平台均有相应的工作流程。拼多多起步得晚,跳过市场教育环节,站在电商巨头的肩上“摘果子”,理应吸取其成熟的管理经验,加强商家和商品的审核力度,主动屏蔽制售假者,防范消费者遭到伤害。
可事与愿违,拼多多只想着走捷径圈占用户,借助社交电商模式成长壮大,却不肯花力气完善管理,导致口碑跌入谷底。显而易见,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拼多多反走“消费降级”模式,与时代发展潮流相悖,趁着电商巨头无暇之时,借机收割三四线市场的红利,此景必不长久。如果拼多多不抓紧进行整顿,完善管理制度,将假货清理出去的话,迟早会面临“雪崩”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