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启动知识产权服务“知创泉城会客厅”活动 “面对面”为企业发展支招 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10批次医疗器械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 时评:食品冒充神 药“忽悠病”得狠治 四川成都检察机关多举措为医药企业营造良好司法环境 网络传播绕不开“授权”这道关 网上答题赚钱 如何保护版权让知识不被"贱卖" 国外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分析 印媒称小米手机因侵犯专利在印度遭禁令 陕西宝鸡市知识产权局助力第二十七届“科技之春”三下乡活动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宣传 四家企业生产的5批次药品检验不合格 著作权法修改要适应网络侵权的变化 浙江义乌知识产权保护进“课堂” 全国质检系统加强知识产权运用显成效 上海青浦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地理标志专项检查工作 数据竞争的国际执法案例与启示 浙江温州“洞头紫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福建厦门快动商贸有限公司委托、标称龙岩市星湖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快动香脆鸭掌抽检不合格 上海市质监局抽查40批次蜂产品商品包装不合格15批次 广东东莞市食药监局抽检食品31批次不合格 湖北应城重奖知识产权优秀企业 奖励资金205万元 知识产权司法保障如何助力创新?——江苏全国首批知识产权法庭运行观察 网盘成打击盗版下一风口 版权局界定明知应知规则 广东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6批次 1批次不合格 最高法院公布十起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江西新余市抽检食用农产品81批次样品 不合格2批次 菏泽首批74名“老赖”上最高法“黑名单” 工商总局商标局召开商标代理工作座谈会 最高法: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案审判专门程序和规则 英雄互娱联手众多渠道下架《抢滩登陆》盗版手游 英国知识产权局对亚马逊Blink商标申请作出部分驳回决定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3批次食用农产品抽检不合格 食药监总局:美力优宝多美等产品维生素超标 39批次样品不合格“问题”桶装水还不少 福建省屏南县抽检食品59批次 不合格7批次 认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几个问题 陕西咸阳市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座谈会 “阿里优优”商标之争:中小企业知产权保护存制度困惑 金锣再登瘦肉精黑榜:消费者质疑猪肉到底来源哪里 山东省烟台市工商局:芝罘区第二批成品油抽检74批次1批次不合格 “打假”也需法律“防假” 一本“不一样”的知识产权童书 江苏省连云港市食药监局抽检100批次酒类样品合格率为98% 多家酒店被指WIFI泄露开房信息 华住等酒店否认 山东省版权保护与服务平台升级改造 新功能即将上线 重庆专利申请电子申请率达97.1% 26日将发布白皮书 河南省食药监局:19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内蒙古专利申请量破万同比增长27.68% 四川省广元市商标发展成果喜人 安徽铜陵市“三维推进”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147批次眼镜抽检不合格 雷朋暴龙等名牌均上黑榜

江德斌:拼多多不应沦为纵容假货生长的“温床”

近年来随着以拼多多为典型代表的社交电商的崛起,“618”也成为社交拼团用户的狂欢,微信朋友圈内的各类拼团信息都打上了“618促销”的标签。社交拼团往往打着熟人经济、亲情友情牌,让很多消费者深陷其中,但部分拼团平台也充斥着质量差、以次充好、服务差的问题。

电商大促来临的时候,消费者可谓有喜有忧。喜者商家促销力度大,有便宜货可买,即便“剁手、吃土”也要开启“买买买”模式,忧者物美价廉只是传说,电商促销活动的价格陷阱太多,假冒伪劣、虚假宣传泛滥成灾,令人防不胜防,一不留神就要中招。抢不到便宜货倒也罢了,可要是买到假货就太糟心了,不仅浪费钱财,还容易损伤身心健康,实在得不偿失。

近年来,随着阿里、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加强打假力度,对制售假采取封店、司法诉讼等,很多制假售假分子因此转换门庭,将假货搬入社交电商平台里销售,导致拼多多等社交电商沦为假冒伪劣产品的聚集地。在知乎、微博、QQ、微信等社交平台,甚至与拼多多相关新闻报道的评论区,用户投诉拼多多商品质量差、虚假宣传、假货横行、客服态度差的声音不绝于耳。

拼多多自2015年成立至今,依靠低价拼单的模式一路开挂,迅速成长电商界“黑马”。拼多多瞄准了这一市场缝隙,依靠社交病毒营销、低价拼单模式迅速做大,从电商红海里杀出一条血路,仅有2年多的时间,就拥有3亿用户、月成交总额突破30亿元的巨大规模,堪称电商业的奇迹。

不过,由于远远低于同行的入驻门槛,拼多多正在成为被淘宝、京东淘汰的不法商家的温床。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6年调查显示,拼多多在全国投诉量跃居行业第一,高达13.12%。2018年2月,中消协也通报拼多多存在售假行为,而售假产品集中在运动鞋、箱包、化妆品等领域。

从网友对拼多多的诸多负面评价来看,其品牌美誉度并不高,已然沦为廉价、低质、假货、虚假宣传的代名词,纵容假冒伪劣产品,甚至还因涉黄涉暴遭到调查,令人对其经营模式和发展前景产生质疑。电商平台上有假货并不奇怪,关键是如何对待假货,在各大电商均对假货严厉打击、清理之际,拼多多却成为承接假货的“下水道”,不仅公然售假,还对售假商家不管不问。

电商业发展至今,商业模式和管理制度逐渐趋于成熟,对商家的资格审核,违规违法商品的打击,平台均有相应的工作流程。拼多多起步得晚,跳过市场教育环节,站在电商巨头的肩上“摘果子”,理应吸取其成熟的管理经验,加强商家和商品的审核力度,主动屏蔽制售假者,防范消费者遭到伤害。

可事与愿违,拼多多只想着走捷径圈占用户,借助社交电商模式成长壮大,却不肯花力气完善管理,导致口碑跌入谷底。显而易见,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拼多多反走“消费降级”模式,与时代发展潮流相悖,趁着电商巨头无暇之时,借机收割三四线市场的红利,此景必不长久。如果拼多多不抓紧进行整顿,完善管理制度,将假货清理出去的话,迟早会面临“雪崩”危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