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购物已经成为消费者的日常消费习惯,但网购到的假货也是不计其数。近年来,电商不断规范生态的同时对制假售假行为零容忍,开始采取各种手段“追杀”假货分子。甚至运用民事诉讼手段“追杀”售假者,“让售假者疼”,提高制售假成本。消费升级下,电商平台刮起的品质之风,或助力正品电商市场快速发展。
日前中消协组织开展了“双11”网购商品价格、质量、服务调查体验活动,对16家网络购物平台的服装鞋帽、手机数码、食品特产、化妆洗护等9大品类进行了调查体验。
从本次调查体验结果来看,“海淘”商品是涉嫌仿冒的重灾区,仿冒的“海淘”商品高达三成。聚美优品、网易考拉海购、蜜芽网、拼多多、贝贝网、国美在线、京东、淘宝等知名电商平台均涉嫌销售假货。
对于这种现象,各大网站纷纷表示一定会严查,并且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正在积极配合进一步的调查。
假货危机,对于国内任何一家跨境电商平台都是致命的打击,因此保障正品和品质成为了电商平台的共识。令人欣慰的是,“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已然形成了社会共识,“阿里打假”在国家质检总局指导开展的2017“质量之光”公众评选活动中,入选“年度质量事件”。“阿里打击假货显示出平台不会偏袒这些售假商家,这个示范效果是巨大的。”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
事实上,过去的一年里,已有多个平台参与了打假。去年3月,京东CEO刘强东在与央视前主播郎永淳对话中,回应了破钞者存眷的假货结果,他说:任何一个商家只需敢在京东平台卖假货,我会想尽一切编制让你破产。成立仅2年多的拼多多在2016年初就建立了打假团队,建立一系列规则,从源头预防不诚信行为。
假货问题是悬在电商平台头顶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要彻底剔除假货“毒瘤”,不仅需要企业协同打假,更需要打假法规的落地执行。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艳东表示,要打击假货,首先要从舆论、立法、司法等领域树立造假可恶、售假可耻、用假可笑的理念;其次,打假思路一定要从政府和公安主导的打假来转向激发民间活力的全民打假模式。全社会共同推动制假直接入刑,并引入惩罚性赔偿,让制售假者倾家荡产,才能彻底遏制全社会的假货问题。
同时,高艳东还认为,要真正做到全民打假,关于假货的立法也应该进行修订。“现在的假货定罪都是以数额为标准,比如5万元、3万元,未来应实现对假货类犯罪定罪标准的多元化,并降低数额标准,实现对假货治理的严刑重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