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钢筋产品抽查不合格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1批次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46号) 2020年江苏镇江丹阳市有效注册商标23959件 吉林省食药监局:31批药品不符合标准规定 中英共议数字环境下版权问题 山东省潍坊市质监局抽查:4批次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产品不合格 印度尼西亚海关查扣大量假冒钢笔 山东潍坊昌乐县版权工作站成立 浙江省开化县市场监管局: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新疆食药监局抽验药品质量2个批次不合格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必须有好氛围保护专利 全国首个知识产权服务省级标委会在粤成立 安徽省安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食用农产品68批次 不合格2批次 广东广州市食药监局:15批次食品实物质量不合格 实现“一窗通办” 中国(河北)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验收 上海市质监局抽查:4批次信息终端设备用锂电池产品不合格 欧亚专利局将作为PCT国际检索和初步审查单位开展业务 河南省食药监局抽检740批次餐饮食品不合格1批次 江苏省淮安市召开全市知识产权工作会议 浙江象山市场监督管理局: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湖北首例食品安全重判案例 制售假酒的主犯获无期徒刑 山东金乡县市场监管局抽检食用农产品357批次 10批次不合格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3批次药品不符合标准规定 江苏省如东供电:13件国家发明专利促进企业创新增效 美国天然产品协会请求FDA采取更多行动打击假冒商品 专利布局是化解风险的关键 上海查处"问题羊肉"70余公斤 将严处涉案熟食店 生产假冒名牌童装 西班牙一华商被捕 全国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截至8月重庆知识产权法庭受理知识产权纠纷一审、二审案3325件 福布斯中文网关闭 消息称与版权授到期有关 别吃这些油了!抽检不合格 共享经济,“专利裸奔”状态下能奔多远? 肯尼亚版权委员会和肯尼亚通信管理局发布联合通告 重庆市璧山区市场监管局抽检食用农产品84批次 不合格4批次 陕西法士特公司同步器技术获美国发明专利 专利权利用尽原则适用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召开 新疆抽检:标称和硕县万源养蜂场生产的“百花蜂蜜”不合格 跨国企业点赞浙江省金华市知识产权保护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7批次食品不合格 江西省赣州市食药监局:保健食品、食用农产品等7批次食品样品不合格 国家知识产权年度考核 青岛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河北省石家庄市工商局抽检:6批次日化用品总活性物含量不合格 亚马逊上盗版书籍泛滥 作者称网站巨头无视欺诈 春节档盗版猖獗手机成重灾区《美人鱼》盗版链接790条 该给打“假”与打“打假人”定个谱 2011年来,佛山11家陶企被诉侵犯版权 “闪电降价”平台被发现售卖假货 想维权遇难 云南省丽水市新增2个省级区域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县(市、区) 贵州省六批次粮食及其制品不合格

“微商”“外卖”食品安全咋监管

点开手机里的外卖APP,无数美食让人眼花缭乱,动动手指,外卖就会送上门;打开微信“朋友圈”,麻辣牛肉干、手工泡菜、自制蛋糕……微商们叫卖的各色自制小吃也令人垂涎不已。随着近几年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的普及,通过外卖订餐、通过微商购买各类自制、定制食品,都成了年轻人十分青睐的消费方式,但其中所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也引人关注。在今年的省“两会”上,不少政协委员都对这一问题予以关注,并针对如何建立管理机制,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提出了建议。

销售靠口碑“朋友圈美食”监管存空白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微信、微博用户群的日益壮大,微商的影响力日渐广泛。利用‘朋友圈’这个天然宣传平台做起美食生意的例子屡见不鲜。”省政协委员周建玲表示,美食微商作为微商里的新兴势力,通过朋友圈发送让人垂涎三尺的图片,同时主打“绿色环保”、“物美价廉”、“无添加剂”、“良心定制”等口号,再加上快捷方便的送货上门服务,吸引了许多消费者的关注与购买。“微信是基于熟人关系的社交平台,这种以情感为支撑的关系更容易产生信任,引发购物冲动。不过,这种更为私密、个人化的购买,也意味着维权难以实现。”

“美食微商的注册过程,不需要验证任何相关许可证,有些甚至没有实体店铺,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只注重外观和口感,完全忽略了商家的相关资质。”周建玲委员表示,经营者是否有营业执照,从业人员是否有健康证,烹调卫生条件是否达标,食材进货、保鲜是否合格等等方面,想要查证也有很大难度。“因此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很难追究食品售卖方的相关法律责任,消费者也往往难以获得赔偿。”

目前,我国针对第三方平台销售食品的问题暂无明确监管部门。工商部门负责对外经营商户的监管工作,但家庭经营不在管理范畴之内;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负责稽查有实体门店的餐饮单位,但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销售的虚拟店家并不在列;质检部门只对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并已取得许可证的经营者进行监管。况且微信朋友圈作为社交平台,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因此在朋友圈出售美食的微商,还暂时处于无监管的“真空”地带。

“厨房店”随处可见外卖食品安全存隐患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各种‘网上订餐’和‘电话订餐’日益受到大众青睐,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在电脑、手机上订购各色餐食,并由配送员送货上门。”从事餐饮业的政协委员王新发告诉记者,目前我省开通网上订餐的中小餐馆众多,使得“外卖”食品的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化,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和处理更加困难。

王新发委员表示,目前我省“外卖”行业在线商家无证照经营现象屡见不鲜,部分商家在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情况下,依然进行网上交易。“其中不乏一些开设在城中村或居民楼内的小作坊、小餐馆,硬件设施不达标,卫生状况、食品原材料来源、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等存在隐患,却仍然出现在知名订餐平台,并获得了不错的销售量。”此外,一批只做外卖,不提供堂食的“厨房店”也随处可见,“比如提供简易午餐、晚餐、甜品、烧烤的‘厨房店’,主要靠微信朋友圈口碑传播发展壮大。商家只需租用一小块店面,在不具备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条件下,就能从事在线外卖服务,严重扰乱了食品行业秩序。”

“目前的外卖行业,仍处于‘野蛮增长’的阶段。”王新发委员认为,部分订餐网站平台把关不严,准入门槛低,致使许多证照不全的小餐馆混杂其中。而一旦发生问题,消费者往往投诉无门,“维权难”也成为网络订餐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

提升准入门槛健全退出机制规范经营者

今年“两会”,周建玲和王新发分别提交了《关于加强微商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和《关于加大“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的提案。其中不仅对微信食品、网络订餐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也对如何加强行业监管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

“要想实施有效监管,必须做到政策法规先行。”周建玲委员表示,应该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定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落实主责单位,理顺监管主体间的协调合作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在准入门槛的提高、真实身份的查验、经营证照的核查办理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采取先办证、再经营的措施,从源头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对出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坚决处理,绝不姑息。”

“除了对网上订餐网站和外卖APP公司等的经营资格进行审查,加强准入和实际操作过程中执行标准的监管外,还可以创新利用大数据的监管模式,将线上送餐平台的数据库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数据库对接,通过检测入网餐饮单位的基础数据和动态数据,实施自动化监管。”王新发委员建议,要厘清食品安全问题责任,由订餐网站对入网餐馆进行预先审核,明确各方权责。如果因外卖平台疏于管理或监管不力而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平台应当负主要责任。他还提到,要健全网上订餐退出机制。畅通电话、信访、网络“三位一体”举报平台,引导消费者留存证据、及时举报、依法维权,净化网络订餐市场环境。“对外卖食品不符合规定或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由监管部门对经营者调查、取证、处罚,并强制其退出网上订餐平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