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知识产权局推出商标和外观设计检索工具的新版本 开展“若羌红枣”地理标志注册商标专项保护活动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解读李克强总理与WIPO总干事高锐会谈⑥ 江苏省工商局抽检:蚕丝被合格率为54% 湖北武汉发明专利申请量三年翻番 首次登上2万件关口 给知识产权上保险!北京首次试点,142家科技企业“尝鲜” 山东青岛知识产权法庭积极推进“智能3D证据系统”深度应用 上半年河南洛阳市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居全省第二 完善商业秘密保护刑法制度安排 2014年公安机关破假币案715起 收缴假币5.3亿元 儿童家具“网售版”不能减配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智能门锁质量安全消费警示 【长城评论】全国1700多家假“协和”,医院“傍名牌”最终伤害的是患者 宁夏商标有效注册量逾3.7万件 京东7天无理由退货只是传说:拆开就不能退 文化部检查组到广西钦州市检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浅谈网络播放设备侵权案件的审理原则 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赴苏州市进行工作绩效现场考核 黑龙江省抽检:标称佳木斯市清真回民食品厂生产的1批次清真绿豆糕不合格 非洲地区知识产权组织商标保护概述 湖南湘西食药监局抽检食品3批次不合格 天津: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达20.6件 贵州贵阳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区分局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腾讯游戏发布多款作品 注重版权多元开发 美联邦法院判定嵌入带有照片的推文可侵犯版权 国知局:新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培育市场确定 朋友圈假冒伪劣泛滥微商:不知货物优劣 华北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落户天津自贸区 市政协委员、著名导演郑晓龙:要像打击偷盗一样 打击盗版行为 卫生部回应禁止在婴幼儿食品中添加牛初乳规定 印度德里高等法院在丰田案中强调驰名商标的重要性 重庆市荣昌区市场监管局关于4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2年第3号) 医院“傍名牌”顽疾何以久治难愈 加拿大广播公司:盗版设备是“僵尸网络”问题的一部 云南省市场监管局抽检:1批次果味饮料(低热量)(葡萄味)不合格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7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 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多领域公司区块链专利 【高谈阔论】莫让“洗稿”侵蚀自媒体原创力 版权壁垒打破 数字音乐平台拼什么 消防产品检查45批次7批次不合格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签署——彰显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坚定决心 沃尔玛自有品牌纸杯被曝不合格 广州仍销售 甘肃嘉峪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4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耗氧量等超标 江西省13批次饮用水抽检不合格 由中国提出的首个知识产权管理新国际标准提案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立项 欧洲专利局在工业4.0中的作用 社会各界积极建言“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 山西省阳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7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发布 16项专利入选2018年度山东桓台县专利奖授奖项目

国家医疗器械质量公告(2017年第26期,总第44期)

为加强医疗器械质量监督管理,保障医疗器械产品使用安全有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对一次性使用无菌阴道扩张器、医用电子体温计等4个品种44批(台)的产品进行了质量监督抽检。现将抽检结果公告如下:

一、被抽检项目不符合标准规定的医疗器械产品,涉及8家企业的3个品种11批(台)。具体为:

(一)一次性使用无菌阴道扩张器5家企业6批次产品。新乡市康民卫材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一次性使用无菌阴道扩张器,结构强度、环氧乙烷残留量不符合标准规定;南昌卫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一次性使用无菌阴道扩张器,外观不符合标准规定;南昌市康洁医用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批次一次性使用无菌阴道扩张器,1批次抗变形能力、1批次环氧乙烷残留量不符合标准规定;河南亚都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一次性使用无菌阴道扩张器,抗变形能力不符合标准规定;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一次性使用无菌阴道扩张器,环氧乙烷残留量不符合标准规定。

(二)医用电子体温计1家企业3台产品。厦门安氏兄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3台医用电子体温计,测量时间不符合标准规定。

(三)医用缝合针(线)2家2批次产品。上海仓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医用缝合针,穿刺力不符合标准规定;Covidienllc生产的1批次可吸收缝合线[代理人:柯惠医疗器材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缝线抗张强度不符合标准规定。

以上抽检不符合标准规定产品具体情况,见附件1。

二、抽检项目全部符合标准规定的医疗器械产品涉及12家企业的1个品种33批,见附件2。

三、相关企业应对抽检不符合标准规定的产品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医疗器械缺陷的严重程度确定召回级别,主动召回产品并公开召回信息。同时,应尽快查明产品不合格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按期整改到位,有关处置情况于2017年12月22日前向社会公布,并及时将相关情况报告至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四、对上述抽检中发现的不符合标准规定产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要求企业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抽验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办械监〔2016〕9号)的要求,对相关企业进行调查处理,监督企业进行产品召回、不合格原因调查、整改措施及公开披露信息的落实情况;产品对人体造成伤害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应依法采取暂停生产、经营、使用的紧急控制措施;需要暂停进口的,应及时报总局做出行政处理决定。企业未按要求落实上述要求的,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依法严肃查处。有关信息应及时向社会公开。

五、以上各项落实情况,相关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于12月27前报告总局。

特此公告。

附件:国家医疗器械抽检不符合标准规定产品名单.docx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2017年11月23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