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奖励工作指引》出台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 江苏东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梁垛分局启航“知识产权维权保护直通车” 山东菏泽市工商局:3批次电动车电池、充电器不合格 又被专利绊了个跟头 HTC再上德国法院 遏制商标恶意注册须打出组合拳 湖南发布最新食品安全抽检结果 这16批次食品样品不合格 浙江法院创新知识产权调解护航“智”造 认真对待药品专利链接制度 上海抽检66个批次羽绒服及制品 不合格10个批次 广东汕尾市质监局抽查水泥制品1批次不合格 去年洛阳市共查处3867起侵权假冒违法案件 蒙古知识产权局检查广播电台版权侵权情况 甘肃省多措并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广东食药监局:智多星、美素力等婴幼儿食品不合格 小米空气净化器上质监“黑榜” 海南省食药监局:8批次食用农产品抽检不合格 手机扫扫二维码 就可让海淘假货现原形 让创新者吃下知识产权“定心丸” 转发微博引发的著作权思考 苹果公司不服判决 再战专利流氓VirnetX 日本政府决定着手保护人工智能作品知识产权 湖南非遗工艺美术亮相北京世园会 网络游戏著作权该如何保护 江西省会昌县商标有效注册量连续2年增速超30% 率先出招 三星称苹果鼓励滥用美国专利制度 最高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端研讨会在深圳举办 美国专利法第101条并未阻止金融服务公司提交专利申请 上海市质监局抽查43批次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产品不合格4批次 安徽淮北市市场监管局抽检食品269批次 8批次食用农产品不合格 工商总局:网购七日无理由退货将有“操作指南”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热轧带肋钢筋40批次 1批次不合格 版权保护力度加大 收费内容日益增多 探索内容创业模式 我国知识产权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推动“双循环”,知识产权添新翼 贵州省质监局抽查保温砂浆产品14个批次不合格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抽检食品样品453批次 不合格5批次 谨防电商平台成假货集散地 中国首次发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报告 提出“四治”理念 新疆阿勒泰地区市场监管局:3批次食用农产品抽检不合格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有的放矢) 保护知识产权,须提升侵权行为成本 爱立信诉小米侵权 小米在印度遭棒喝 甘肃省嘉峪关市知识产权相关工作会议举行 贵州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美加墨新协定将为生物制品提供至少10年的数据保护期 湖南新邵知识产权工作喜报频传 日本对我国生产的牛蛙加强监视检查 福建省厦门市市场监管局抽检消防产品38批次不合格4批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出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公开管理办法》 天津市通告5批次不合格食品 广西食药监局抽检肉制品样品14批次样品不合格1批次

“著名商标”就该脱离地方保护

当前,一些地方通过立法给予企业著名商标认定以及特殊保护。这些有关著名商标的地方性法规因违反我国商标法的立法宗旨,有违市场公平竞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近日要求予以全面清理,地方著名商标制度也将面临废止。

全面清理著名商标地方立法,其实是让著名商标脱离地方保护。这是必要纠偏。著名商标本就该由市场说了算。经得起大浪淘沙、通得过市场考验的品牌,才可能成为名牌,成为著名商标。著名商标也应由消费者说了算,消费者长期对某些品牌的产品质量、品牌信誉比较放心,甚至完全满意,那么他们就有从那些品牌中评选认定著名商标的权利。

反之,如果著名商标的评选认定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来裁定,则是越位之举,且存在寻租风险。著名商标本来只是市场荣誉、商业概念,不应是官方荣誉与官方概念。由官方评选认定著名商标,就有让权力为市场和商业作主之嫌。当权力为市场和商业作了主,有可能伤害市场的公平竞争。比如,有关部门选择性支持一些企业,不仅认定其为著名商标,还给予大量的优惠政策,赋予特殊的市场通行证。

尤为值得忧虑的是,在地方政府评选认定著名商标之后,那些所谓的“著名”相当于拿到一把“尚方宝剑”,自认有政府颁发的“金字招牌”罩着,极可能醉心于投机取巧,过度谋取利益,进行不正当竞争,同时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带来更为严重的社会风险。此时,政府公信力、政府信誉就要为个别企业“背书”了。比如西安地铁的某品牌“问题电缆”,曾被评为“陕西省著名商标”,对政府信誉造成的负面影响何其大哉?

此外,著名商标地方立法,大多规定地方著名商标采取“批量申报、批量审批、批量公布”的认定模式和“一案认定,全面保护;一次认定,多年有效”的保护模式,不符合现行商标法的立法本意——促使生产、经营者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以保障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当企业在商标的著名认定上一劳永逸,还会有多少提高商品和服务质量的动力?没有退出机制,也不适合商标评定的国际惯例。

全面清理著名商标地方立法,无疑是扭转商标品牌建设偏差的务实之举。当然,著名商标地方立法被全面清理后,还要简政放权,让商标评定与政绩脱钩——不搞某某省、市、县(区)拥有多少著名商标之类的比较、宣传与竞赛。近年来,许多地方提出了商标战略,希望以“驰名”“著名”“知名”带动企业的产销量增长,甚至在商标评选认定上下任务、定指标,如此,怎么不会鱼龙混杂、滥竽充数?

李秀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