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郊区怀柔有一座“篱苑书屋”公益图书馆,因为外部造型设计非常有创意且贴近大自然,在创立近6年来火到需要排大队参观。而且,这座图书馆,是中国地区唯一上榜的“世界最美图书馆”。
这么美的图书馆,笔者一直想找时间慕名前往。但就在19日,这家图书馆被责令暂停营业,原因竟然是收藏了大量盗版书。
根据一篇揭露此事的文章描述,“篱苑书屋”公益图书馆的盗版书不但数量多,而且劣质。“有封皮上写着人民文学出版社、内页却是十月文艺出版社的盗版《白鹿原》;有中英文夹杂、翻译混乱的盗版《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将7本揉成1本、盗版商直接将正版商标换掉的《藏地密码》;甚至还发现有大段露骨色情描写的书籍”。
至于在这个如此美的公益图书馆里大量盗版书是怎么来的,相信后续的调查会给出原因。谈到盗版这个问题,笔者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在看待知识的价值上,中国确实经历了一个过程。在中国传统认识中,知识是“无价之宝”,它是一种无形产品,所以导致人们对知识的价值衡量并不看重。通常就是先生收徒授业,得到一点点学费,作为对知识的报酬。
此外,中国老百姓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收入微薄,这使得他们不得不把钱花在“吃穿用”这些生存必需品上。大约20年前,笔者写过一篇当时相当有名的文章,叫《盗版有理》。无需回避,那个时代的过来人都明白,当时中国人用的软件绝大部分是盗版的。别的不说,当时家用计算机软件有几个人用的是正版?那时工资比现在低得多,软件的价格却比现在高得多,一套能花掉你几个月的工资。如果当时都买正版,中国大部分个人电脑都运行不了!
然而,时过境迁,我们现在终于赶上来了,经济收入大幅提高。而“对知识付费”的观念需要建立起来,也正在建立。今天的中国已处于新的发展阶段,不需要靠盗版来赶上世界现代化的步伐。正相反,我们要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来鼓励人们创新,包括创造新技术,写出好作品。只有尊重知识、保护知识,我们的国家才能再上一个台阶。
就个人而言,笔者其实也是盗版的受害者。2009年时,我和几个朋友一起撰写的一本畅销书出版,仅仅一周之后,我就在北京玉渊潭公园南门口看到了这本书的盗版。
如今,中国人尊重知识产权,愿意为知识付费的意识已经大大提高。比如说,笔者时下在社交媒体上写一些知识问答及付费阅读,不少网友都能自觉付费,不去想办法钻空子(其实还是有办法钻空子的)。可以感受到,更多人已经不屑于盗版。
当然,从对“篱苑书屋事件”的评论看,依然有一些人认为,为知识付费不重要,创造知识的人不应该像其他劳动者一样收费。这也是盗版问题依然存在的道德伦理基础。要彻底改变这种思想,恐怕还需要完善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加大执法力度。否则,怎能更好地鼓励人们知识创新,中国怎么在现代化道路上更进一步,成为世界上知识创新的领头羊?
这次在篱苑书屋这个问题上,有关部门出手高效,很好。(作者是北京知名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