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海关推出服务跨境电商新举措 新常态下保护知识产权也成“新常态” 爱仕达成首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企业 广东省东莞市市场监管局:29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江苏太仓市市场监督管理局: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三审 网购假货谁负责? 广东抽检:1批次诱香紫薯仔 和1批次甘草橄榄不合格 苹果诉三星侵权 一大帮设计师发声意味什么? 打击短视频盗版要出实招见实效 广西工商局:15批次通讯器材样品抽检不合格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聘“智囊”助力查明技术事实问题 欧盟法院确认功能的原创性是版权以功能形状存在的前提条件 适用于销售者的商标:班克西未能捍卫“Flower Thrower”商标 外媒:美军工企业愿意印度花巨资建生产线 但不希望失去专利技术 萍乡市消费者向戴尔公司维权近4年胜诉 陕西省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山东省版权保护与服务平台升级改造 新功能即将上线 美专家探讨前诺华制药高管提出的专利策略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抽检:1批次贵州原汤羊肉粉(方便食品)不合格 2017年广西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举行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100批次配装眼镜产品 8批次不合格 青海西宁市集中销毁一批假冒伪劣商品 黑龙江抽检:1批次淀粉及淀粉制品不合格 安徽淮北市林业局开展“打击侵犯林草植物新品种权”宣传活动 财政部加强资助向国外申请专利专项资金管理 广东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专项抽查热水器产品 燃气热水器抽检近三成不合格 澳大利亚专家探讨大学应如何推进知识产权的商业化工作 广东省佛山市食药监局:4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河北廊坊三河市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 爱奇艺加紧国际化:获美国Film Nation独家版权 天津市深化商事登记改革 推进商标战略 “电影和版权”圆桌会议:盗版重灾区转向网络 河南省食药监局抽检食品3批次不合格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抽检:4批次食用农产品腐霉利超标 知识产权刑事案中非法经营数额的认定标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饮料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信息 陕西西安市灞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1批次豇豆氧乐果超标 走出“知假买假”的治理困境 夏普对彩虹光电等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粤港澳严打世界杯侵权商品 山东省莒县食药监局:1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湖北武汉市市场监管局抽检端午节令食品164批次 不合格2批次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关于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29期) “职业打假人”何去何从,绕不过去的“必答题” 内蒙古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商品 温、杭、广三地高新区牵手布局知识产权战略联盟 重庆沙坪坝区市场监管局:怪味胡豆等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辽宁丹东举办“保市场主体”知识产权专题调研暨知识产权相关政策解读会 四川举办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暨维权援助工作培训会(图) 广东省江门市开展商标知识培训 助推品牌强市建设

为海底捞辩护的背后,是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

近日,由“海底捞后厨被曝光事件”引发了一场关于食品安全的争论,一些人为海底捞进行的辩护反而超出了事件本身,而北京时间“锐评”认为,这背后一部分反映出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焦虑和无可奈何。

对于海底捞的辩护,有一些其实是不值一哂的,比如有人说他家后厨也禁不起暗访,有人质疑媒体为什么要曝光海底捞而不是其他企业,有人质疑记者是不是收了钱来“找茬”,还有人提出海底捞后来的公关稿写的不错。

上述内容大致都犯了一个基本错误,也就是忽略事实基础。

比如讨论他家后厨的人,大概忽略了海底捞后厨是服务于成千上万付费食客,并且不断有员工进出甚至发生人事变动的情况。当然如果他家也是全家人付费给后厨,并且他爹妈子女也像海底捞员工一样不断进出厨房甚至人员还频繁变化,那倒可以理解了。

至于媒体曝光某个企业,某种程度上不排除有“狙击大企业”的心态,但这本身就是舆论监督的一部分,记者或者媒体只要没有造假,那么这种曝光就是正常的,而海底捞自己也承认了曝光事实无误。

尤为有趣的是很多人点赞海底捞的公关稿,认为其中表现出来的不推脱不掩饰甚至还保护员工的态度非常好,但这或许是平时见多了推脱、掩饰和甩锅,见多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企业,因此模糊了好的标准,以至于把很正常反应当成了好,却忘了这是一家餐饮企业本来就应该有的态度。

然而有一种辩护却是值得深思的,很多人认为海底捞要比绝大多数的餐馆都干净都卫生都规范,以至于认为这家企业已经“做的很好”了,甚至说要“原谅”。而有媒体就批评这种态度是“比烂”和“不分对错”。

但在锐评君看来,媒体这种批评未免过于居高临下,实际上为海底捞辩护的人中,不乏知识分子、商界精英,但没有一个人会真心地认同“烂”,真心地想吃地沟油,真心愿意为厨房老鼠横行的商家买单,他们对于海底捞的辩护或许更多是源于现实中产生的无奈。

这倒让锐评君想起电影《黄金大劫案》中的一个细节,男主角跟他父亲说“上流社会天天喝疙瘩汤”,于是他父亲怒斥其“吹牛”。那么如今替海底捞辩护的人们,倒是有点像那位父亲了。

试想,如果那位父亲从小锦衣玉食,自然不会拿疙瘩汤当回事儿,但是正因为生活贫困,使得他不但视疙瘩汤为珍馐美味,甚至还将“天天喝”作为一种不可能的情况来吐槽。

但这位父亲的表现未必就是笑话,在经济不发达时代,很多人吃一顿饱饭尚且不能,于是能喝上“疙瘩汤”未必不是很多人的梦想。“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经被认为是一个发达社会的象征,90年代中国人听说欧州有“公共自行车”都觉得不可思议,过年能吃上顿饺子就觉得非常满足。

请问现在你拿手机刷共享单车去下馆子的时候还会有这种感受么?曾经的言之凿凿现在看来或许荒谬,在当初却是很多人的真实想法。

从海底捞引发出来的食品安全争论,或许分歧也是如此。如果你从一个文明社会应该达到的食品安全程度来考量,那么海底捞作为全国知名大企业竟然是这个水准,实在让人不能接受;而如果你从社会现实中来判断,从运动员吃肉需要定制,从满街苍蝇馆子的卫生状况,从地沟油、瘦肉精多年屡禁不绝的感受来判断,那么海底捞自然还算是做的不错的,甚至堪称“业界良心”了。

而由于这种判识标准的不统一,前者认为后者在比烂,后者认为前者是空唱高调,这不正如怒斥“天天喝疙瘩汤”是“吹牛”一样么?这背后其实是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和期待,只不过这种期待而得不到满足,焦虑却无法舒缓,于是以一种类似“逆向吐槽”的方式发泄出来而已。

而锐评君认为,正如“天天喝疙瘩汤”、“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不用过年也能吃饺子”这些事情一样,中国人获得一个更高的食品安全也只是个时间问题。一方面法律法规不断的完善,政府执法的不断加强,让食品安全在逐步提升;另一方面中国人的消费升级已经开始,随着消费水平提升带来的更高消费需求,也自然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从而倒逼食品安全的提升。

而在这其中,媒体同行们击浊扬清,对大企业进行监督,本身也是推动食品安全向前发展的一股助力,这要为坚持在新闻一线的媒体同仁点赞。

或许,有朝一日,当食品安全变得像“天天喝疙瘩汤”一样正常,关于海底捞的这种场论也就不可能发生了,届时媒体卧底数月也终无所得,如今那些辩护言论也就成为了记录一个时代的笑谈。

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文/北京时间评论员梁千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