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要跟上“假药广告表演艺术家”的套路 福建厦门:印发贯彻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方案 三星申请新专利 扫描掌纹就能帮你想起密码 上海检察机关所办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 陕西西咸新区抽检餐饮食品样品3批次 不合格2批次 美国一组织抽检45款燕麦制品 桂格被检出除草剂成分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6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 瑞典法院推翻对盗版IPTV有关人员的监禁判决 商标大国,品牌数量缘何较少 山东省临沂市市场监管局:1批次“美鸥”锅包肉(速冻生制)不合格 山东威海市市场监管局:4批次食用农产品抽检不合格 辽宁严打移动客户端、APP商店、“自媒体”侵权盗版 山东青岛市农科院“大棠婷美”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 截至8月重庆知识产权法庭受理知识产权纠纷一审、二审案3325件 江苏武进国家高新区举行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高峰论坛 浙江“嘉兴粽子”获批地理标志集体商标 美议员重提INFORM法案以应对网络假冒 中消协公益诉讼告雷沃重工欺诈 称其生产严重超标摩托车 直播带货,出了问题咋维权?这些法律知识你要知道 作品版权免费登记相关知识 江苏常州市新北区抽检13个大类40批次食品样品 不合格6批次 去年全国海关扣留侵权嫌疑货物1.74万余批 浙江慈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知识产权何时才能引起重视 青海这家公司生产的纯芝麻油抽检不合格,已有多人购买! 天津市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 江西赣州安远县市监局:重拳打击赣南脐橙假冒侵权行为 保护赣南脐橙品牌 山东省聊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盘子检出大肠菌群 广东广州南沙全面搭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批次农用薄膜产品抽查不合格 广东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批次生食鱼生产品抽检不合格 国内净水器如何提高"净"争力? 提供“兜底式”服务 推广“无风险”质押 新疆兵团十一师二中开展“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宣传活动 16批次数字电视监测东莞产一批次不合格 卜蜂莲花超市被曝销售假羊肉 北京卜蜂称未卖问题羊肉 山东省济南市工商局:1批次胶粘剂抽检不合格 近半数中科院专利被成功拍出 有望进入市场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非执业会员管理办法》9月1日起试行 河南济源示范区首例商标质押融资项目企业获贷款600万元 国家林业局知识产权研究中心4月24日正式成立 没有版权保护,知识付费经济将成为空谈 知识产权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甘肃省食药监局抽检食品30批次不合格 广西南宁商标受理窗口一季度受理商标注册申请302件 上海市质监局抽查56批次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产品不合格1批次 重庆市南川区市场监管局关于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2年第4号) 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13组家具产品不合格 西班牙议会批准新知识产权法案 华为中兴在美国被起诉侵权 中兴国内反击暂时落败

苹果突发难 高通专利授权模式的背后力量

创新乏力苹果寻找“利润新增长点”

从2017年1月苹果突然发难开始,高通与苹果的专利之争,就一直在刷屏。

苹果挑起事端原因简单:希望以后生产iphone不用再向高通支付专利授权费用,以此来缓解利润占比下降的压力——在手机行业中,苹果一家攫取利润占比曾经高达90%以上,但从2017年以来,开始持续下降,现在约为八成左右。

导致苹果利润率占比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iphone创新乏力,给华为、OPPO、vivo等中国手机企业崛起的机会,iphone自己的溢价空间也被压缩。为突破利润天花板,寻找利润新增长点,苹果不得不采用其他手段来扩张利润来源,其中较为著名的两手,一是向腾讯微信打赏抽取三成提成;二是向高通发起诉讼,要求停止缴纳专利授权费用。

苹果一方面起诉高通,一方面直接要求iphone代工企业停止向高通缴纳专利授权费用。高通执行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唐纳德·罗森博格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称,iphone代工厂一直在支付高通专利费,但今年突然决定不付了,然而代工厂自己都承认,与高通的授权协议仍在有效期内;与此同时,这家代工企业为其他品牌代工的手机产品仍然在支付高通专利费用——代工厂也承认合同的有效性,但在苹果指示下拒绝支付。

这种自相矛盾的作法本身就说明即使是苹果iphone代工厂都认可高通的专利授权许可模式,现在停止缴纳这笔费用,是苹果授意行为,代工企业自己并不认同——在生产iphone上,代工厂处于弱势,要听苹果摆布。

自2007年面世以来,iphone就成为一个巨大的吸金磁场,为苹果带来滚滚红利。迄今为止,iPhone的销量已超过12亿部,共计实现利润3210.2亿美元,约2.157万亿元人民币。凭借iphone,苹果一举成为全球最赚钱的科技公司,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目前苹果市值已经接近8000亿美元,从而使包括三星在内的其他手机企业沦为配角。

苹果的成功,是靠创新驱动。如果不是由于iphone问世给手机行业带来的颠覆性创新变化,苹果也难有今天。但iphone问世转眼十周年了,现在的iphone与当年的第一代iphone相比,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革命性创新技术,导致消费者审美疲劳的出现。为维持高额利润,苹果不得不通过对微信打赏抽取提成,停止缴纳高通专利授权费用等损害其他合作伙伴利益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高通专利授权费用该不该交?

高通是一家高科技企业,主要面向无线通讯和无线数字技术领域,为产业链合作伙伴提供芯片及系统解决方案和专利授权许可服务,以创新研发著称。在通讯行业,许多系统性、基础性的研发工作,基本上由高通来完成。换句话来说,高通完成了通讯大厦的地基和钢结构工程。

高通的主要业务一直比较固定:一是芯片研发,主要向手机、平板电脑、路由器和系统制造厂家提供芯片解决方案;二是专利授权许可,尤其是向手机制造企业收取专利授权许可费用。

属于产品形态的芯片提供模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生意上都很好理解。但专利授权许可模式,却饱受业界质疑,被认为是高通躺在专利库上“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由于iphone销量巨大,由于觉得自己每年缴纳的专利费用太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苹果开始跳出来反对这种商业模式。

表面看,确实如此:全球一年要产销十亿部以上的智能手机,而这些手机每款都要向高通支付专利费用。或许手机企业都在盘算:如果不用缴纳这笔费用,一年该可以多赚多少钱啊!苹果则是这种想法的倡导者和实施者。

但这只是硬币的一面。设想一下,如果没有高通所做的大量的基础性、系统性的研发创新,今天的手机能有这么便捷、这么多功能吗?如此看来,坐享其成的,并不是高通,而是通讯行业链上的企业。

当然,包括苹果、三星在内的其他手机企业也在不断进行自主创新。但这些创新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的。高通已经把基础性的工作做好了,其他企业的创新研发只是在地基和钢结构上添砖加瓦。高通是不生产手机的,如果没有高通技术专利支撑,每个手机企业都要做基础性研发创新,既不现实,也不可能。现在都讲产业链分工,高通所做的,也是一个分工。其他手机企业使用高通专利生产手机赚钱了,向高通支付专利费用,是不是分内之事,名正言顺?

高通专利到底对手机制造企业到底有多重要?唐纳德·罗森博格告诉记者,苹果有两款代表性产品就能很好地说明问题。一个是苹果的ipod,一个是苹果的iphone。从功能上看,两者主要差异是在通信功能上,一个有通信功能,一个没有通信功能。有没有通信功能,拉开了两个产品在价格上的巨大差别。没有通信功能的ipod,均价约300美元;有通信功能的iphone,均价约为600美元。换句话来说,通信功能让苹果产品价格翻番。这就是高通专利对手机企业的作用和意义。苹果要不要向高通缴纳专利授权费用,答案已经摆在那里。

高通市场副总裁PeteLancia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通通过广泛授权形式与业界其他公司一起分享创新技术和成果,推动行业快速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如果苹果不遵循游戏规则,最终伤害的只能是知识产权系统。

专利背后:一路辛苦一路歌

从智能手机诞生到现在,全球已经产销了86亿部,每部手机如果没有高通的专利技术,则谈不上“智能”,高通拥有的成千上万专利支撑着手机数据传输越来越快的速度,支撑着手机越来越丰富多样的功能体系。

高通联合创始人艾文·马克·雅各布告诉记者,在搭建CDMA系统之初,其商业可能性饱受质疑。为说服客户相信高通设想能够实现,高通曾经什么都做,包括手机、系统设备等。1999年,为更专注于芯片和软件开发,高通将手机和设备业务出售,并成功推出了使用数据传输替代以前语音传输的CMDA。4G时代通行的CDMA2000、WCDMA、TD-SCDMA三种制式都是由CDMA演化而来;通信技术向5G演进,也不是重起炉灶,而是继续向前进化。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化出高通两种业务模式,即芯片和专利授权。

基础性、系统化的专利技术组成高通专利库,成为其专利授权许可的根本。如果没有高通专利技术,目前智能手机广泛应用的数据传输、拍摄、辅助全球定位等功能都将无法实现。或许我们看到的只是高通巨量专利数据以及为这些专利为高通带来的巨大红利,而选择性地忽略了高通每项技术专利的来之不易。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家企业像高通这样在创新研发上不惜血本地投入,高通把税前年营业收入的20%投入到科学研发之中。迄今为止,高通已在研发上共计投入了470亿美元。这种投入,也让产业生态链上的其他企业获益颇丰,免去了研发创新之苦。

即使是高通,其实,每项技术的问世都不容易。高通工程技术高级副总裁马德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技术研发背后不可控的因素和风险太多,非常人所能想象和理解。即使技术被攻克,并不代表效益马上就来。在高通成千上万技术中,并非件件都能马上派上用场,创造价值。这也意味着,在高通研发出来的技术中,有很多都费力不讨好,但又必须得做,必须得投入,因为“没有人能肯定该技术将来会不会派上用场”。

马德嘉称,一些企业也很重视研发创新,但不够开放,他们把专利技术成果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保密保护起来,只归自己所有,为自己所用。但高通选择了更为开放的专利授权模式来实现与业界合作伙伴共同分享,借此推动行业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这种商业模式注定了是一条不同寻常的路,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无论是已退休的联合创始人雅各布先生,还是目前高通现任高层,在接受采访时都不约而同地表示,高通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记者了解到,目前高通专利授权模式已经被广泛认可和接受。雅各布先生称,创业之初,高通期待将来有25至30家企业能跟高通合作,事实上现在跟高通开展专利授权许可的企业已经高达几百余家,涵盖了目前活跃于通信领域和互联网领域的几乎所有大企业。中国企业亦是获益众多,中兴、华为、OPPO、VIVO、小米等都是高通的业务合作伙伴,在与高通的合作中实现了快速成长。(曾高飞)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