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在全国先行先试  探索以标准化手段补齐知识产权服务“短板” 安徽铜陵市食药监局:2批次山药脆片样品抽检不合格 国家知识产权局:2020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11月中旬举行 区块链技术或帮助艺术家保护其版权 万生酱园1批次锦州大酱被检出防腐剂超标 加拿大就版权、人工智能和物联网问题向公众征求意见 北京市工商局抽检:30批次童装样品不合格 知识产权人才也可评职称激励全社会创新 三星苹果专利之争恐危及所有手机商 山东省潍坊市质监局抽查30批次农业轮胎产品不合格3批次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抽检:2批次电子计价秤样品不合格 “傍名牌”:利润高,违法成本低 多地建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一站式服务 高水平保护 全国首家区(县)级城市国家级知识产权培训实践基地在四川成都郫都区落户 山东省博山区食药监局抽检:4批次食品样品不合格 美国HBO状告无锡一餐厅侵权 餐厅:我们HBO是缩写 内蒙古公布2019年第三批不合格产品名单 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6批次不合格食品 广西“防城肉桂”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维护网络食品安全重在常态化监管 广西注册商标去年猛增三成 有效注册商标已达15.7万件 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日在中检院举行 连续两年推动制假行为直接入刑 广东省佛山市公布2022年春节应节专项抽检方便食品不合格产品信息 广西食药监局抽检3类食品303批次样品不合格21批次 墨西哥拟对本国知识产权法律框架进行调整 中国农村伪劣商品横行 农民消费维权任重道远 甘肃平凉庄浪县有效注册商标突破300件 短视频暗藏侵权风险 正片发布数小时后侵权视频“跟播”上线 2016年全国专利侵权纠纷办案超2万件 山西太原市知识产权局挂牌 山西临汾市市场监管局抽检食品1批次不合格 土耳其宪法法院判决依职权审查商标申请相似性不违宪 安徽省六安市市场监管局:2批次野生葛粉菌落总数超标 数字音乐:建立版权秩序后,付费机制亟待完善 四川省内江市食药监局抽检238批次食品样品不合格34批次 江苏南京:政策创新助力知识产权金融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苏州市食药监局抽检:2家火锅店检出不合格油条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肉制品生产重点检查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广东江门台山市:专利提质增量培训进企业 推进知识产权 保护体系建设 华谊兄弟牵手美国STX 将享有影片著作权 山东省潍坊市市场监管局:1批次高强度紧固件产品不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Facebook发布透明度报告 包括版权和商标投诉数据 山东省商河县食药监局:9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市场监管局抽检23批次食用农产品 1批次不合格 广东深圳龙岗法院快速审结知识产权案1832宗 山东德州:2021年年底实现知识产权仲裁全覆盖 韩法院就游戏“传奇”版权争端做出判决 世纪华通胜诉娱美德 被指控6项数字专利侵权,谷歌再陷“侵权”风波 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保护 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借助大数据,像打击酒驾一样打假

通过大数据挖掘,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6月28日首次向外界披露了“售假账户操控人”“假货生产企业”两张大数据地图,并公布了首批“百家售假企业黑名单”,对这些售假企业进行全平台封杀。今年2月打假沟通会后,阿里巴巴持续对当时公布的18万个因售假被关闭的淘宝店铺进行挖掘,找出了其背后对这些线上店铺进行控制的售假团伙6万余个,并溯源到假货生产工厂1600余个。(6月28日中青在线)

曾几何时,酒驾曾经是人们生活中见怪不怪的现象,因酒驾而导致的人间惨剧更是时不时地上演——相似的情节、相似的场景、相似的不可承受之痛。很多人视酒驾为顽疾,所谓顽疾,其实就是长期存在又长期无法得到有效治理的代名词。但是,随着“酒驾入刑”惩罚力度的加大,随着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对酒驾严厉而持续查处活动的开展,酒驾的发案率迅速地下降了,如今“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更是已经成为人们的常识。

酒驾现象从一度泛滥到得到有效治理的历程说明,所谓顽疾并不是绝对的,之所以没有消除,一是惩罚力度不够,一是惩治方式不佳,好的应对方式配上强有力的惩罚措施,再辅以持之以恒的努力,一定可以让任何顽疾成为过往的历史。

4个多月的时间,从18万家因售假被关闭的淘宝店开始,挖掘出其背后的6万余个售假团伙,进而追溯到1600余个假货工厂,这样的数据如果放在互联网技术普及之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在数据为王的今天,借助庞大的数据资源,使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不仅从制假到售假环节上的一系列关键人物无处遁形,也让线上线下联合对制售假者进行封杀和惩罚成为可能。

甚至,像阿里这样的平台运营商的介入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及其跨地域追溯的特点,使得以往经常成为打假干扰因素的“地方保护”已经难以发挥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数据打假对于地方治理也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影响大,责任也大。像阿里这样占据国内电商半壁江山的企业,未来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能否持续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更取决于其能否承担更大的责任,这责任既是面向消费者的,也是面向社会的。假货无疑是消费者购物体验中最关注的问题,也是长期以来的一大社会顽疾。阿里们大数据方面的优势,使得它们在打击假货方面比传统手段具备更大的优势,而正是这种优势和其自身巨大的影响力,也让他们必须在这方面有更加积极的作为。

可以看到的是,它们的积极作为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售假账户操控人”“假货生产企业”两张大数据地图,以及首批公布的“百家售假企业黑名单”。很显然,这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未来应该还会有更多的售假企业进入这一“黑名单”。

当然,若想让打假取得像打击酒驾那样的效果,单靠阿里这样的平台和它们的大数据是不够的,因为,虽然借助于大数据和电商们的努力可以循着蛛丝马迹挖出制售假链条上的一系列关键人物,甚至可以在电商平台对他们进行永久封杀,但是,没有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配合,没有对制售假者线下的惩罚,惯于制售假者就仍有可能在线下谋得一线“生机”。

从这一点上来说,借助大数据画出的造假地图,其实就是电商平台发给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举报信。而对于将净化电商平台视作生命的阿里们来说,这同时也是它们发给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一封合作函,邀请有关部门与其一起借助大数据的力量联合打假的合作函。只有线上线下联手,只有线上线下都像打击酒驾那样打击假货,假货才会无所遁形,无处藏身,造假地图上的“点”才会渐渐稀疏,直至消失。

文/张楠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