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给版权保护带来严峻挑战,网络侵权盗版却屡禁不止。
如何破解互联网环境下版权保护难题?记者日前随全国人大常委会著作权法执法检查组前往上海,实地了解著作权法实施情况,听取各界对修改完善著作权法的建议。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网络版权产业整体产值突破5600亿元,同比增长超三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但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急速发展,网络日益成为侵权盗版的高发易发领域,网络盗版让以创新为核心的版权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著作权作为一种基础性资源,支撑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文化娱乐、网络信息等产业。如果没有著作权保护的支撑,文化产业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生存基础。
如何让侵权盗版不再是一项低成本、低代价、低风险、高收益的行为,如何在行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能够应对不断涌现的新型侵权盗版行为,成为此次执法检查中各方求解的焦点。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高韵斐表示,数字网络条件下,版权作品的表现形式、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作品相关权利的授权情况越来越复杂,建议修法过程中充分考虑数字出版等新业态发展的趋势,并以适量适当的前瞻性、兜底性条款,适应相关技术发展进度。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茆荣华建议完善损害赔偿相关规定,提高法定赔偿额的上限,对重复侵权和故意侵权行为规定惩罚性赔偿措施,加大司法惩处力度。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沈晓初认为,应加快建设包括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信用体系,提高侵权假冒的违法成本,“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维权成本高、异地打击难的问题”。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指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监管的精准度和有效度;将通过修法解决目前存在的立案难、举证难、赔偿难等问题。
“加强著作权保护,是文化科学繁荣的必然要求。著作权作为文化科学发展的重要资源,要加快推动修订著作权法,为建设社会主义知识产权强国和文化强国强化法律保障。”柳斌杰说。(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