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扬州将迎来一场空前的盛事——2017年世界地理标志大会的召开。本次大会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各成员国轮流主办,逢两年举办一次。此次会议是继2007年北京承办之后,第二次在中国召开,4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名嘉宾将来扬赴会。
经过近半年的实质性筹备,目前扬州市2017年世界地理标志大会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会议缘何落户扬州?据介绍,这与近年来扬州市深入实施商标战略并取得显著成效关系密切。2013年,市工商局、市农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注册工作的指导意见》,市工商局还专门制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商标品牌战略的实施意见》。由此,掀开了扬州市地理标志商标提速发展新篇章。
2013年底,扬州市地理标志商标仅两件,分别是“宝应荷藕”和“高邮鸭蛋”。近三年,扬州市地理标志商标培育工作取得较快发展,全市成功新注册了宝应“泾河西瓜”、宝应“广洋湖青虾”、宝应“鲁垛乱针绣”、邗江“沙头绿壳鸡蛋”、“高邮湖大闸蟹”(2件)、高邮“界首茶干”和“扬州漆器”等8件地理标志商标。至此,扬州市地理标志商标拥有量达到10件,增长速度在全省位居前列。
2016年,全市新申请商标注册8376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54件、地理标志商标2件,有5件商标获评2016年度“扬州最喜爱的江苏商标”,并成功获得2017年世界地理标志大会承办权。
历程 获批商标后,市场知晓度显著提高
作为一种新型知识产权,地理标志商标主要应用于农产品、食品和手工艺品等领域。实践证明,在获批地理标志商标后,扬州市一些农产品迈上了品牌化发展的新征程。
以“高邮湖大闸蟹”为例,作为高邮市的特色水产,2004年被中国渔业协会评为“全国十大优质名蟹”,但长期以来,因为缺少有效的包装宣传,知名度一直不高。2015年3月,通过工商、行业协会等多部门协助,“高邮湖大闸蟹”成功获批地理标志商标,并建立了“五统一”地理标志商标管理制度,即: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经营、统一监管。高邮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质量标准组和维权执法组,严把产品的品质关,对假冒“高邮湖大闸蟹”名义的“李鬼”加大打击力度,使“高邮湖大闸蟹”的品质得到有效保障,加快了高邮湖大闸蟹产业化发展进程。
“高邮湖大闸蟹”地理标志使用一年多来,“高邮湖大闸蟹”行业协会销售收入从2.54亿增长至3.99亿元,净增长了57.09%,养殖户、经营户户均增收逾10万元。截至2016年底,高邮市拥有大闸蟹养殖、流通经营户38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养殖户900户,年总产量达4000多吨,养殖面积近20万亩,其中高效渔业养殖面积4万亩。
与“高邮湖大闸蟹”的发展历程相似,“宝应荷藕”、“高邮鸭蛋”、“扬州漆器”等,在成功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后,市场的知晓度、美誉度和占有率都有显著提高,地理标志商标正逐渐发展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展望闪亮名片将扬州特色推向世界
目前,扬州市已经在地理标志商标资源的普查、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申请资料的准备、地理标志商标申请注册的奖励扶持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工作机制。各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组织等对地理标志商标申请注册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申请注册的经验也日渐丰富。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继“扬州漆器”今年3月成功获批地理标志商标之后,扬州市又有“高邮湖龙虾”、宝应“核桃乌青菜”、“仪征紫菜薹”3件地理标志商标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注册申请。扬州市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商标的工作机制、工作氛围已初步形成,越来越多的地理标志商标资源正在不断被发掘。一张张闪亮的名片,把扬州市众多的特色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延伸“地理标志商标”有何价值?
获批“地理标志商标”,可以对市场消费产生强大的导向作用,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选用该地理标志产品,并禁止他人使用该标志,从而导致该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产品附加值相对提高,给地理标志使用人及地方经济带来较高的收益。
据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商标与经济发展关系”课题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前后价值平均提高了50.11%,地理标志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产值,带动比达到了1:5.2,来自地理标志的收入占到当地农民总收入的6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