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4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3年获专利1144项 连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口岸卖假烟现象屡遭游客举报 “商标”顶级域:“互联网+知识产权”的创新之道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解读李克强总理与WIPO总干事高锐会谈⑥ 总局发布2017年第1期国家医疗器械质量公告 陕西西安市未央区市场监管局抽检29批次食品 6批次不合格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10批次茶叶(商品包装)产品不合格 云南玉溪市红塔区食味园粮油门市部检出不合格干笋丝 高校专利管理与运用或将开启新篇章 警惕“不请自来的盗版书” 天津市红桥区:1批次食品监督抽检不合格 湖北省工商局:286批次儿童用品和文体用品不合格 红牛之争罗生门:授权合同有两个版本 谁在篡改? 欧盟知识产权局推出商标和外观设计检索工具的新版本 安徽省合肥市食药监局:1批次调味品样品被检出不合格 湖北武汉举办知识产权金融激励机制创新政策研讨会 湖南省市场监管局抽检85批次食品 3批次不合格 宁波北仑区企业喜获国际发明大奖 质检总局:Gucci、GAP、Zara等进口童装不合格 安徽六安:3批次食用农产品检出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 最高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端研讨会在深圳举办 福建福州宁化诞生全省首枚木活字印刷商标 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工作站在河南平顶山郏县挂牌 法律“小白”拍拍照即可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山东省食药监局:一季度抽检1399批次食用农产品合格率95.60%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即将开幕 食品药品监管局:坚决查处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企业 标称山东沙土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绵白糖(分装)复检不合格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琪玛酥等3批次糕点抽检不合格 黑龙江绥化化市4件地理标志产品评价结果再创新高 北京市食药监局抽检水产品13批次样品不合格2批次 欧亚专利组织成员通过《欧亚专利公约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议定书》 广东广州在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中名列前茅 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又有新举措 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十万餐企食品安全知识大测试” 汕头市佳源食品公司大香芋抽查不合格 兰博基尼Centenario专利图 全球限量40台 俄外交官被指窃取日本软银公司知识产权,无视警方传唤回国 中美地理标志研讨会在成都举办 “傍名牌”“搭便车”将无处藏身 北京7家企业成品油不合格被立案查处 浙江省绍兴市质监局:三季度中小电机产品抽检37批次1批次不合格 四川南充顺庆区:13个知识产权维权工作站揭牌 知识产权助“三农” 实现脱贫奔小康 网红商标遭花式抢注怎么办?专家:规范商标注册市场 四川省食药监局:10批次保健食品不合格 2017年印度创新指数排名上升6位,位列全球第60名 “反山寨兵马俑”也得依知识产权规则 广东省工商局抽检:41款人造板样品不合格 最高检:检察机关重拳出击打击侵权假冒犯罪 版权磋商未果 谷歌在法国支付5亿欧元罚款

食品安全期待“哨声”响起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总体状况已有很大改善,但问题仍然存在,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前不久,上海网红面包店发生使用过期面粉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让食品“吹哨人”制度进入公众视线。笔者认为,在食品安全领域建立“吹哨人”制度并实行奖励措施,有利于监管部门掌握有效线索,惩处违法行为,保障公众舌尖上的安全。

近年来,在维护食品安全方面,监管部门囿于人力、物力、财力,难以实现对庞大繁杂市场全方位、全覆盖的监管巡查,让一些违法者成为“漏网之鱼”。食品安全法律专家也曾表示:全球食品安全案件中,由政府部门查出来的很少,大部分是企业内部员工、竞争对手或维权组织揭露的。由此可见,在现有执法力量所能承担的成本下,如果不是内部员工提供线索,要想发现违法行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其实,最容易发现产品问题和了解内情的,就是内部人员。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内部知情人士对产品生产流程、隐秘的违法行为、作案方式非常熟悉,甚至超出一些执法者和行业专家的水平。正所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来自内部人的举报,能够充分揭露行业潜规则,不仅可以填补政府监管力量不足的空白,大幅度降低监管成本,对不遵纪守法的企业也可起到震慑作用。

基于此,欧美一些国家普遍建立食品安全“吹哨人”制度,即靠内部员工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察觉问题,吹响哨声,制止问题。譬如在美国,就会对“吹哨人”予以重奖,奖励来自于罚金。同时,很多国家和地区还都单独制定了“证人保护法”——《吹哨人法案》。一些国家甚至设立了专门的证人保护机构,对举报人予以包括整容、更改住址、移民在内的特殊保护措施。

事实上,我国一些部门和地方此前也曾出台过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但现实中,一方面在证人保护上没有周密的法律设计,证人的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举报奖励金额不够多,举报者积极性不高。

“制度才是最好的武器”。“吹哨人”制度的法理在于:不管举报人主观上出于何种动机,或者为了达到何种目的,只要举报的内容属实,其结果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大众,维持社会公正,就理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增设了“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举报人举报所在企业的,该企业不得以解除、变更劳动合同或者其他方式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的条款。值得期待的是,随着这一法律规定在各地的实施,各地建立食品安全“吹哨人”制度,进而形成全社会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良好氛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