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批次食品不合格,涉河南爱厨大豆油 脸书表示已删除平台上大量侵犯知识产权的内容 耗时3年 国内LED企业首次胜诉美国“337调查” 福建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7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欧洲刑警组织取缔4500多个销售冒牌货的网站 山西省知识产权局新一代专利检索分析系统投用 苹果专利败诉 赔付300万美元赔偿金 职业打假人“钓打”网商 法官微信劝和 时评丨拼多多不能“先污染后治理” “新华字典”案落槌是一堂普法课 湖北宜昌:《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6月1日起施行 四川:泸州市9家白酒作坊登上“黑榜” OPPO与杜比达成专利合作 湖南湘西食药监局抽检食品3批次不合格 山东各级法院以知识产权审判助力产权保护 慎用赠送的小家电 应先检测识别是否假冒伪劣产品 中国企业被判盗用Under Armour商标 上海市质监局:2批次人造板产品不合格 浙江杭州企业首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高度评价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成就 青海:四部门措施联动强化知识产权纠纷调解 法国地理标志制度改革:成果与争议并存 辽宁省食药监局:7批次食品样品抽检不合格 云南省文山州4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涉昆明裕泰兴商贸公司等 北京:2021中关村论坛“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论坛”举办 吉林龙井召开青少年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试点校经验交流会 自主知识产权ADS显示技术首次亮相科技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 内地与香港签署新的知识产权领域合作安排 四川凉山州会东县联合开展涉外知识产权执法检查 使用盗版教材的学校教不会孩子尊重知识 内蒙古将重点保护黄河流域、长城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夏质监局抽查220批次家具建材类产品不合格14批次 青海省78个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Apple新专利曝光 iPhone用VR装置似Gear VR 海南省食药监局:8批次食用农产品抽检不合格 2016年度甘肃省专利奖建议授奖专利产生 澳洲最大葡萄酒品牌奔富在华遭侵权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有的放矢) 质检总局:冰箱省电多为厂家虚假宣传 山东潍坊“舜凯”膨化豆腐皮抽检不合格 因含脱氢乙酸 贵州省贵阳五家生产企业 贵金属饰品不合格 英议员称脱欧导致英国在食品犯罪方面支出增加 广西南宁市食药监局立案查处抽检不合格企业 云南昆明5区(市)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 苹果/高通就专利费闹翻:CEO库克将出庭为公司作证 打假纳入政绩考核,终结“造假之乡” 《导演的起点》遭侵权 盗版书籍缘何屡禁不止 第十一届中国专利周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启动仪式举行 苏州抽检“炒瓜子” 7种瓜子被检出含铝

评论:治理手机APP侵权急需惩罚机制

莫名其妙收到的短信、不知何时安装的APP、后台正悄悄运行的程序……在智能手机已得到全面普及的时代,人们的生活高度依赖各式各样的手机APP。2016年8月国家网信办发布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规定要建立健全用户信息安全保护机制,不得开启与服务无关的功能,但用户被手机应用程序侵权的现象依然屡有发生。

手机APP的广泛应用的确方便了人们的互联网生活,但也衍生出很多令人头疼的问题,如何让手机APP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已经成为亟待破解的技术性、法律性难题。《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要求,手机APP须依法保障用户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未向用户明示并经用户同意,不得开启收集地理位置、读取通讯录、使用摄像头、启用录音等功能,不得开启与服务无关的功能,不得捆绑安装无关应用程序。

手机APP凭借技术壁垒随意侵犯用户的个人隐私,或者强行进行广告推销,近乎于一种非法挟持行为。曾有新闻报道披露,有手机用户在使用某软件应用商店安装完一款手机APP后,发现自己手机中的通讯联系人、短信等信息都被自动上传到这个软件账户中。

很显然,这种未经许可的备份让用户的个人信息有着极高的泄露风险。

如果说获取个人信息或强制性发布广告是手机APP对用户利益的潜在性威胁,那么用格式条款给用户设置消费陷阱,就是赤裸裸的强取豪夺了。例如,曾有新闻报道披露,某租房APP就利用隐藏的格式条款给用户设置陷阱,条款规定如果APP用户对中介不满意,就算是同一套房通过不同的中介公司介绍,在六个月内签合同时也得给不同的中介佣金。这样的霸王条款就是要彻底剥夺APP用户租房的选择权甚至议价权,用户必须同意接受此霸王条款才能使用该软件,但在要求用户同意时内容属于隐藏状态,需要用户手动点开才能看见全文,这简直就是挖坑让用户跳。

尽管手机APP获取用户个人信息、强制捆绑软件、设置霸王条款等行为不符合相关法律基本精神,手机用户权益的保护在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乃至民法都有所涉及,可在未造成严重后果之前,手机APP的侵权行为很难被及时制止,也很难被认定为违法行为,这也造成没有被实际侵权的用户缺乏举报的积极性。即便是具有针对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服务管理规定》,也缺乏明确具体的惩罚措施,只是规定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和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的相关义务,并未规定违反相关义务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在这种意义上,手机APP的霸道,折射的是法律与监管部门的疲弱。为此,需要制订行之有效的惩罚措施,以激活既有行政法规;还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实行源头治理。最为重要的是,要能增加不法分子的违法成本,让他们得不偿失。只有让法律硬起来才能打掉手机APP的霸道,让其回归应有的服务属性。齐鲁晚报评论员刘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