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3批次淡水蟹被检不合格 含氨基脲物质 山东省潍坊市市场监管局:1批次家用电器产品不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河北衡水市持续加强版权保护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管理办法》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盗版有理”的论调不该在大学校园出现 三星商标暗示S8前置镜头将支持自动对焦 上海抽查30批次双层玻璃口杯产品 不合格3批次 厦门市思明区检察院多举措增强知识产权权利人获得感 教育出版机构起诉Shopify侵犯版权和商标 深圳在全国先行先试  探索以标准化手段补齐知识产权服务“短板” 老字号商标频遭抢注 须加强品牌保护意识 知名数字高清门户网站思路网被查封——正版经营才是正道 华为中兴在美国被起诉侵权 中兴国内反击暂时落败 山西阳泉市启动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 浙江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1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山东潍坊市潍城区人民检察院为企业举办商业秘密知识专题讲座 OPPO提交Find Y商标,或用于屏下摄像头新机 美国之宝申请打火机立体商标终被驳 印尼政府继续打击主要盗版流媒体网站 山东省枣庄市明奇餐饮服务公司产品抽查不合格 “奥特曼”制作公司成被告 被指侵犯版权 家居知识产权宣传周落地蓝景丽家 我国首次发布《上市公司专利记分牌》、《上市公司专利价值排行榜》 卧底金汉斯:烤肉变味猛加料 剩甜点再回桌 江苏省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150批次食品 7批次不合格 微软为研发盲文阅读器的麻省理工学院学生申请专利 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规范网盘服务版权秩序的通知》——进一步加强网盘服务版权监管 中兴通讯赢得美"337调查"案四连胜 河北邯郸市市场监管局:12个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巴基斯坦:《植物育种者权利法案》停滞10年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食品监督抽检和餐饮服务食品监督抽检结果 重庆市南川区市场监管局关于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2年第4号) 上海出台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政策 江苏宿迁市宿城区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商标注册工作 韩国亟须从国家安全高度重视假冒伪劣 产品泛滥问题 国家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督导组赴安徽开展督导检查工作 最高法:严厉打击恶意抢注商标行为 民法典背景下,网络著作权侵权如何解决? 天天娱评:斩断盗版“病毒”的传播链条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湖南发布2018年度百项专利转化推进计划重点项目 评:综艺高价邀明星和版权 行业本身陷入恶性竞争 广西来宾市食药监局抽检90批次食品2批次不合格 全国首个知识产权服务省级标委会在粤成立 安徽省食药监局抽检饮料54批次样品 不合格3批次 美国与希腊签署科技合作协议 上海嘉定:“约谈+严查”推进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 从专利角度看基因治疗药物发展 最高法发布环境侵权司法解释 抢注“丁真”商标,法律不会答应

法制日报:技术创新不能侵犯新闻版权

4月25日,即“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夕,杭州市首届新闻作品版权保护大会在浙江杭州召开,旨在引起广大媒体对新闻作品版权的重视,同时提高对新闻作品版权的保护力度,形成保护机制与体系,促进媒体有序融合,推动知识产权健康发展(4月26日中国新闻网)。

此前,在首届全国省级党报采编工作会议上,《北京日报》《天津日报》《南方日报》《解放日报》《湖北日报》等全国20余家省级党报联合发布版权保护宣言,呼吁全社会高度重视版权保护,强烈谴责各种侵犯报纸版权的行为。宣言指出,各类互联网及新媒体应充分尊重报刊单位的合法版权,在使用作品时必须征得权利人授权,并支付合理报酬;同时应规范各类转载作品的行为,建立一种合法的商业模式和合理的互惠互利机制。

关于对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意义,无需多论。这里只需明白一个问题:版权失去保护,新闻将会怎样?虽说,著作权法中确有时事新闻可以无偿使用的规定,但时事新闻可以被合理使用,不代表时事新闻就不包含作者的智慧创作,更何况采写过程还必须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只不过为了维护公众的知情权,而不得不在公共利益面前让位而已。然而,这种妥协也仅止于“单纯事实消息”。再往前一步,一旦跨入作者具有“独创性”的禁区,就是毫无疑问的侵权。

新闻版权是每一个媒体的核心资源,一个充斥着粗制滥造的新闻生态最终损害的是社会全体成员的福祉与利益。在一个对新闻作品缺乏版权保护的环境中,从私自转载、不署作品来源,到对原文改头换面、拼凑嫁接、断章取义,甚至抄袭剽窃,各种乱象纷至沓来。新闻媒体之间必然陷入无序竞争状态,导致大众传媒市场失去创新动力,“逆淘汰”现象丛生。因为在侵权盛行的环境中,新闻侵权的收益高于成本,创新却屡屡成了“为他人做嫁衣”,媒体机构和创作者均失去了对新闻作品投入更多人力、财力及智力的动力和热情,市场的激励机制失灵。如此一来,不仅损害创作方、传播方和使用方等各方利益,长此以往也将影响整个传媒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法律是保护新闻作品版权最有力的武器。新闻媒体在提高自身维权意识和能力的同时,还要紧紧依靠法治力量和运用法治方式,依法依规解决侵权问题,建设风清气正的新闻作品版权市场。健全新闻作品版权保护机制,净化网络环境、规范市场秩序需要全行业的努力。一方面,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时事新闻都不受版权著作权法保护。这是对著作权法相关规定的误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新闻作品侵权行为的泛滥。因此,要对著作权法当中关于时事新闻版权保护条文进一步明晰、正确地解读,不能模糊或随意依据个人主观利益、角度来理解。另一方面,在加强版权保护工作的同时,传统媒体要积极营造新闻作品版权交易秩序和市场环境,以形成稳定的交易模式和市场惯例,不断提高新闻作品的衍生价值。新闻行业如果有了更有力度的法治保障、更为规范的市场秩序,版权保护或者版权开发的前景是非常光明,也是大有可为的。

在互联网时代,固然是要鼓励技术创新和盈利模式创新,但基本的前提是不能伤害原创动力之源。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形势下,全社会一起努力,共同建设一个风清气正的新闻作品版权市场已是众望所归。一方面,需要在我国版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跟踪打击侵权行为的技术手段,持续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也需要媒体及互联网企业加强行业自律,严守“先授权、后使用”“先授权、后传播”的新闻传播行业底线;同时,更需要通过在全社会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宣传力度,让“尊重作者、尊重原创、尊重创新”的理念成为媒体融合时代人们对新闻作品阅读和使用的基本素养,让自律、自觉、自重的版权保护意识成为人们共同的价值取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