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进入第二天。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全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下午3:15,主题为“数据的价值”的分论坛召开。对企业而言,数据的真正价值在哪里?有哪些典型的应用场景和成功的商业案例,可以帮助企业家认识、接受数据的价值?腾讯财经全程视频并文字直播。
关于如何收集数据,深圳碳云智能科技(iCarbonX)创始人、总裁、华大基因原CEO王俊在回答提问是表示,收集数据一在保护数据的隐私,二在判断数据的价值。如果把数据放在一个公众的,能够随时下载研究的地方,更好加速科学研究的进程,将是很好的价值传递。
联合利华公司前董事长MichaelTRESCHOW表示,数据牵扯到每个人的安全,企业必须确保不会泄露任何的名字,泄露任何的个人身份信息。知识产权受数据驱动越来越多的时候,特别是我们在研发产品的时候,你就要决定哪些是你的自主产权,而哪些是你要跟其他人进行共享的。
以下是论坛实录:
徐汉华:感谢张力奋,我不知道我影响力那么大,今天是挺高兴的参与这个会议。今天我们说搜集数据,大家很容易陷入一个情况,数据很重要,收集很多数据,但是源头是什么数据有用?今天我们往往留在一个场景里面,很多大数据公司跟我们交往之前会告诉我,我有多少数据,我每天有多少用户信息,我今天可以接触多少量。但是你的数据跟我要的关系在哪里。
第二点,收集数据。比如说我知道这个客户上个礼拜买一双运动鞋,我知道他去肯德基买了鸡腿,这背后的逻辑,跟刚才院长说的一样很重要,但是如何收集他们,这是一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我昨天听到一个论坛,陆金所董事长说一个观点,数据不是断开的,数据是连接的。他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历史累积的数据让你研究清楚。我们说数据有会产生很多问题,今天大家说有很多黑客,如何保密,数据的使用有没有拥有价值。
张力奋:数据源的问题,在Palantir公司里面,数据源你们是怎么解决的?你们跟数据源提供者有没有什么样的契约在里面?这个问题我想也是中国很多公司面临的问题。
KevinKAWASAKI:我们不提供数据,也不存储数据,我们是帮助我们的客户使用他们所存储的数据,或者其他第三方获取的数据,而把它变成重要资产。所以在我的机构当中所生成的数据,不管是历史数据,还是实时数据,我是帮我的客户和机构去把这些获得的数据变成价值和资产的。所以,我们其中一个挑战就是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一成不变的世界当中,我们不知道明天会有什么样新的数据来源,什么样的交互方式,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适应,也要能够不断的整合这些新生数据,整合到现有的模型当中来,不断解决新的生成的问题,这是我们面临非常重要的挑战,我们必须要不断的适应。
张力奋:我问一下王俊先生,跟个人,特别是和生命健康有关的,还有我们的隐私问题。不管您以前做华大基因也好,还是现在做新的公司,你们是如何来收集你们的数据?有没有你们说的基本准则?
王俊:深圳碳云成立第一件事情就是成立了,保护数据隐私。我们去医院抽血、看病,医院有了我的数据,这个数据是属于医院还是我们的?很多时候医院就拿这些数据做很多事,跟药厂合作。
张力奋:你觉得属于谁?
王俊:当然是个人。我的基因数据当然是我的,这是我最基本的权利,可能其他的数据还难说,这是我生命体产生的数据。
张力奋:如果从伦理问题这个答案是很清楚的,从法律架构来说作为一个数据提供者,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吗?
王俊:第二件事情就更加清楚,讲这件事情就用比较积极的方式来讲,第二是数据价值。每个人愿意去分享数据的意愿和他获取的价值很有关系。比如说我自己生病了,已经病入膏肓了,一个药厂说你能不能把数据共享给我,我们开发药品。我相信99%的人都愿意共享这个数据。
退一步讲,有人说你能不能参与一下科学研究的计划,会有可能有科研成果,会在长期的情况下影响到每个人的健康生活,很多人也愿意这么做,我的基因数据可以在网上下载,你们可以去看。我觉得如果把我的数据放在一个公众的,科学研究能够随时下载下来研究的地方,能够更好加速科学研究的进程,这是很好的价值传递。
我之前做一个科学的讲座,我在丹麦的时候讲了一个讲座,我讲了一个议题,发言丹麦人很多都举了手,我说你要不要测你的基因,愿意不愿意把你的基因数据贡献出来。
我还问在座各位谁想知道你的爸爸是不是你爸爸,举手的不到20%。我来做自己的基因,我分享数据,最后一个所有的人几乎都举手了,我讲了一个案例,全球有5%到6%的出生缺陷,基因疾病,可能有很多,上万种。但是,如果我有某一种病,比如说渐冻症,有这个基因不发病的人,如果把这个人找出来,搞清楚就可以找到治愈疾病人的方法了。你愿意不愿意做帮助别人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都不完美。结果所有的人都举手了,我觉得所有的事情如何去做,取决于你的价值传递,取决于你的价值观,取决于你用什么方式来对待这个数据,这个是很重要的。
张力奋:在我们给在座各位朋友提问之前,我想MichaelTRESCHOW还没有回答。我们开放观众回答提问的时候,我想问您一点,在您担任联合利华总裁的时候,你在公司当中推行的数据政策是什么,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能跟我们简单聊聊吗?
MichaelTRESCHOW:我觉得直截了当的,首先数据的政治性这个是很重要的,因为数据牵扯到每个人的安全,你必须确保不会泄露任何的名字,泄露任何的个人身份信息。所以,在我们整合数据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些身份和标签抹掉,这很重要。
另外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就是哪些数据是你自己留着,而你会分享哪部分数据,因为开源是一个好东西。但是另外一方面,知识产权受数据驱动越来越多的时候,特别是我们在研发产品的时候,你就要决定哪些是你的自主产权,而哪些是你要跟其他人进行共享的。
而且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另外一个维度,当然是跨国的。不同的国家对于这些事情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政策。再说到刚才您说的医疗方面一些基因,在我的国家,你甚至都不能把这些你当时一些看病的,比如说看了哪些医生跟其他人分享,如果说你去了另外一个没去对的医院,他根本都不知道你以前是什么样的病史。这样的话,就像刚才您讲的这一点,每个国家都不一样,这是我们需要去找到的一个方式。立法者、监管者不会特别的恐慌,他们可能不要因为这件事情而禁止所有的方式。因为我们当然是希望能够保全每个人他们的权利和权益,但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应当去讨论,什么能分享,什么不能分享,就像刚才您说的基因,DNA序列,还有刚才您说的这些设计师,工程学、艺术,这些您是可以分享的。但是我觉得立法者来讲,我们作为商界人士帮助他们知道,哪些可以分享,哪些不可以分享。
第一财经:在座各位嘉宾您的企业有面向于C端的消费者,也有面向对企业提供服务的。对于消费者来说需求是千变万化的,对于企业来说也需要不断的升级。在座嘉宾,你们给消费者也好,给企业也好,你们会不会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引导来发现新的需求?
第二个问题,大家都说大数据是一个工具,我觉得大数据是一种思维,大数据这种思维是不是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谢谢。
洪小文:我想可能跟在的行业不一样有关,通常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会有一些东西是想不到的需求。我们越来越发现特别是在你的顾客还没有买你的差别跟服务以前,他对于你的产品了解跟问题,常常你可能是因为他发现你这个产品不是他要的产品就没有买了。这个时候对你来讲就是一个额外的情报,以前传统没有大数据情况之下是很难知道这个东西的,特别是如果你销售的渠道根本就无法得到这个信息。
现在当你能够跟你的顾客做更直接沟通的时候,你就有可能利用这个东西了解一个新的需求,当然你可以决定你要不要去做这方面的事情,还是能够怕你的合作伙伴找进来,最后达到一些分成。
MT:我想说刚才我们想要预测消费者的行为,因为现在其实你要去买这些数据的话是要花钱的,这些大的数据,不管是这些AI,还有一些搜索引擎,不管是什么样的公司,基本上你都会发现这是从市场调研当中来的。对任何一个人,反正你们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你觉得这个是不是特别脆弱方面的技术支撑。
我们看到如果这些数据已经饱和了,会不会赚不了钱了?
崔晓波:其实我觉得大数据已经能做很多事情的,只是人们对他的认知度比较低,举个例子,拿消费升级这件事情来说,举个例子,现在我们在地产企业有很多客户,中国前十大,七家是我们的客户,我们已经能够用模型预测出,最近看房的人群,在上海3个月周期只有100万人,几点几点分布在哪些写字楼里面。我们可以指导碧桂园这些企业几点去做递推效果会好。
我们做商业地产,像万达引入一些商户的时候,很重要的因素会考量这些商户之间有没有带动的效应,比如说到这家消费有可能去另外一家消费,这样会有一个带动消费。我们可以帮他们算出来品牌之间的关联度,如果这两个品牌放在一个购物中心就会好。
另外,政府这边,我们前一段时间帮政府做了,在北京大栅栏地区是一个旅游地区,政府是投了很多钱做改造,把那边推了做商业界,但是效果怎么样,政府是没有概念的。后来我们在那个地区放了很多传感器,红外摄像头,给了他一个热力图。我们叫做设计周,旅游期间两边热力的情况,你会发现一端是推了重建的,一端是老的四合院,真正活跃的还是老的方式,给北京市政府真正的一个洞察,但是实际上他的效果是怎么样。这并不是数据源和数据的问题,更多是认知问题。
张力奋:认知问题是什么?对公司要启蒙和教育?
崔晓波:对的,最基础的数据思维或者意识,我觉得这个可能还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