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抢注事件频发 注册商标该怎么把握“量”与“度”? 网络二手交易 还能不能愉快地买卖 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最高可获30万元补贴 安徽阜阳市食药监局:糕点、饮料等6批次食品样品不合格 重庆全成食品公司陶家分公司麻饼不合格 “花式营销”也得靠诚信站住脚 知识产权可抵押 浙江温州创新抵押登记 企业融资更便利 川渝六区县携手深化知识产权一体化合作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市场监管局抽检餐饮食品14批次 不合格3批次 浙江湖州市市场监管局:冷拔精密无缝钢管等3批次产品不合格 全国近年来查获假烟210万件、烟丝烟叶近10万吨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批次餐饮食品抽检不合格 苹果诉三星侵权 一大帮设计师发声意味什么?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在提速 上海市质监局抽查40批次蜂产品商品包装不合格15批次 破解专利等同侵权判定难题 湖北随州市抽检食品159批次样品 不合格2批次 黑龙江绥化成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点 山西省检察院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 苏绣走进国家知识产权局文化大讲堂 甲骨文二次诉谷歌侵权 索赔93亿美元 安徽省安庆抽检:7批次电线电缆商品不合格 河北唐山工商局深入实施商标战略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加拿大歌手赢得域名抢注纠纷胜利 山西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批次食品样品抽检不合格 消防产品检查45批次7批次不合格 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计划确定 湖南长沙知识产权法庭鼎力保护创新 河北廊坊大城县:加强品牌建设 推进质量兴农 吉林通化中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辽宁丹东举办“保市场主体”知识产权专题调研暨知识产权相关政策解读会 山东潍坊法院司法创新走出保护知识产权“新路径” 食药监总局:御宫坊纯蜜岛等品牌蜂产品不合格 安徽安庆:地理标志运用助推乡村振兴 专家:英国法院判决表明将不会推翻域名争议解决小组的裁决 建立健全制度 严防虚假报道 广东省广州开发区搭建全方位知识产权海外维权体系 第三届国际工商知识产权论坛在济南举行 中国知识产权诉讼中的证据问题 商标侵权屡禁不止怎么破? 朋友圈非法外之地将有更多“实锤” 浙江省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印度又现民众饮假酒后死亡事件:已致5死 河南省质监局抽查122批次新型墙体材料(烧结类)产品不合格3批次 新加坡科技初创公司注册小鸟图形商标的尝试宣告失 浙江省宁波市市场监管局:7批次糕点食品抽检不合格 北京“极草5X”销售商涉嫌无证经营药品 浙江省食药监局公告不符合标准规定药品36批次 劣质豆腐制品成抽检“重灾区” 小作坊卫生不达标 我国将加快推进中国产品品牌提升工程

评论:对付知产流氓需要法律升级

2月7日,阿里巴巴首次针对利用虚假投诉骚扰勒索淘宝商家的恶意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发布封杀令。杭州网卫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卫”)因屡屡对商家进行虚假投诉,成为首个遭封杀对象。

之所以将其称为“知产流氓”,原因是其通过故意虚假陈述、伪造凭证和恶意抢注商标等方法,对合法商家发起大量虚假投诉,造成商品下架乃至商家被迫关店,胁迫商家收取保护费,甚至称为成为经销商私下合谋打击对手的黑色工具,利用投诉机制达到渠道和价格管控。

从媒体报道来看,“知产流氓”的三重危害再明显不过。其一,将本应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知识产权法律,变成了利用其漏洞来谋取私利的工具,此乃法律之憾。其二,商家合法经营,却因为“知产流氓”的恶意攻击而蒙受巨大损失,甚至被迫缴纳所谓保护费,才能守住自家安宁,此为市场之耻。其三,某些经销商恶意利用“知产流氓”来排挤竞争对手,劣币驱逐良币,进而对广大消费者权益造成严重损害,此乃行业之乱。

“知产流氓”不是一般的敲诈勒索者,而是有知识、有文化、善于赚法律空子的投机分子,他们作恶的嗅觉很灵敏,恶意抢注商标,无法是瞄准了商标背后的灰色生意,通过获得商标注册环节的资源入口抢占,变成了成本极低的赚钱工具。他们作恶的胆子也很大,通过虚假投诉来威逼商家,扰乱市场秩序,甚至越乱越好,如此方能浑水摸鱼。

而“知产流氓”区别于一般敲诈勒索者,在于他们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变成了对自己不法行为的“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绝不能“保护”这样的人。英国专利法提出了“知识产权滥用”的概念,是指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在行使合法的知识产权过程中超过了法律规定的范围或界限,损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行为。我国《反垄断法》第55条则明确规定:“经营者依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不适用本法;但是,经营者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适用本法。”知识产权是“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享有的财产权利”,而利用时间差恶意抢注商标等行为,其实是对他人或者企业智力劳动乃至更广义知识产权的恶意侵占,用看似合法的行为掩盖其不合法性,

诚如报道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所分析的,除了电商平台建立黑名单制度“自救”外,法律上也应尽快制定出配套方案,包括合格通知(投诉)的门槛设定、恶意投诉行为的法律认定、恶意投诉导致损失的救济性规定以及相应的平台免责措施等等,甚至在恶意投诉达到相当危害程度时候,建议追究投诉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针对日益泛滥的“知产流氓”现象,知识产权保护现行法律需要升级,堵住存在的漏洞,对“知识产权滥用”行为设定约束性条款,恶意滥用产权谋取非法利益者更要接受法律惩处,如此才能真正体现法律引导个体弃恶从善,谨守正当行为边界、最终形成社会和市场规范的意义所在,也才能为日益兴旺的消费者网购生态留一片净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