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商总局规范电商无理由退货义务 国家知识产权局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抽检187批次月饼 3批次质量不合格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2016年第8期国家医疗器械质量公告 英国知识产权局驳回“Chef Uber”商标注册申请 花3200元买来设备制售假冒纯净水 大力推进贵州省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建设 沈东平:为何中国专利在海外弱不禁风 陕西宝鸡市陈仓区抽检:1批次菜籽油酸价(KOH)超标 报告显示:中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排名升至第八位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5批次车用柴油产品不合格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广西贺州市食药监局抽检:7批次食用农产品样品不合格 山东省青岛市抽检:3批次儿童针织服饰不合格 德国法院维持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临时强制许可 山东烟台市举办2020知识产权金融实务培训班 山东省济宁市市场监管局:油条、杯子等4批次餐饮食品(餐饮具)不合格 天津市西青区抽检10批次食用农产品样品 不合格1批次 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市场监管局:1批次韭菜抽检不合格 安徽省食药监局抽检饮料42批次样品不合格2批次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抽查19批次危险品包装用塑料桶产品 不合格1批次 河南驻马店市食药监局抽检食品1批次不合格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86批次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不合格3批次 安徽省铜陵市食药监局抽检3类食品19批次样品不合格1批次 福建漳州入选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 促融合 强创新 打好奶业振兴攻坚战 2019中国奶业D20峰会在上海召开 广西发挥知识产权保护主导作用 山东省青岛市市场监管局抽检5批次老人鞋 1批次不合格 今年前7个月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受理专利案件大幅增长 马来西亚允许将气味、声音、颜色和形状等非传统标志注册为商标 湖南新化县:1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市场现兜售假冒纪念币 工商机关提醒网购纪念币需谨慎 广东省药品抽检中山2批次不合格 “电商专供”套路深:纸巾薄一点 电器少元件 河南省抽检:1批次小磨芝麻油复检不合格 广西玉林市食药监局抽检食品2批次不合格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检化妆品633批次 26批次不合格 侵权产品出关难 中国海关去年扣留七千余万件 安徽省]宣城市食药监局抽检2类食品10批次样品不合格5批次 几内亚市场上销售的90%食品调料不合格,相关部门将整治 商标注册屡遭阻击 中企出海仍需“补课” 美国专利商标局发布可专利性报告 20款女鞋质量不合格 COMELY康莉等品牌上黑榜 江苏省仪征市市场监管局抽检食品159批次 不合格1批次 印DPIIT部长:提高创新的便利性至关重要 OPPO提交Find Y商标,或用于屏下摄像头新机 a-baby、七彩虹、松堡王国等3批次床头柜不合格 “猴姑”告“猴头菇”,通用商标到底通用不通用? 山西上半年下架不合格农村食品1900余公斤 烟台今年第二批不合格产品名单出炉 涉21种产品

地板行业“傍名牌”泛滥 企业需加大打假力度

在地板行业,山寨品牌屡见不鲜,不仅让消费者受假产品所累,也使得被仿冒的地板品牌美誉度降低。近年来,关于商标权纠纷的案件在地板行业时有发生,亦越来越引起地板企业的关注。地板企业需积极加大打假力度,不要让自己的品牌成为他人制假的“保护伞”。

山寨品牌堂而皇之地站在“名牌”的肩膀上,投机取巧。而山寨品牌们的手法非常多,业内人士总结道,在商标以及商标使用权上,主要存在四种山寨方法。

第一,在商标上做文章

对于文字商标,不法分子在著名品牌名的基础上加前缀、后缀或稍微更改,对消费者造成混淆。对于图片商标,他们在细枝末节处“精心打造”,让消费者难辨真假。

第二,在商标使用权上费心思

其主要手段就是先在境内注册一个商标,然后依法转让给自己在境外注册的“傍名牌”企业,再让境外企业通过“商标许可使用”、“授权生产”等方式,许可境内企业生产、销售与著名商标同类的产品,通过迂回手段“傍名牌”。

第三,将著名商标注册成公司字号

为了混淆商标与字号,达到销售商品的目的。很多商家会将著名商标注册成自己的公司字号,故意混淆公司名与品牌名的区别,使消费者误以为该品牌就是这家公司生产的。

第四,内地注册,境外授权

将境内著名商标、知名企业字号到境外注册为企业名称或商标,然后以境外企业的名义,授权生产、委托加工、监制等形式,委托境内企业生产同类产品,侵害合法企业的企业字号和商标在先权。

“商标故意做得与知名品牌类似,而产品价格则定得略低,目的就是要让消费者产生误解,同时利用部分消费者喜欢低价的心理,进而销售‘傍名牌’产品。”某业内人士说,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仔细看商标的文字、字体、颜色、英文拼写,通过这些应该可以分辨出谁真谁假。如果走入某名牌店内,产品价格特别低,就要注意看是否认错了牌子,以免被忽悠。

泛滥的假名牌,用尽各种手段,常常让消费者分不清真假,对名牌的品牌形象也易造成极大的伤害。消费者在选购的过程中需要擦亮眼睛,地板企业也要对这种现象零容忍,团结起来,共同构建健康和谐的消费环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