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质监局近日通报了2016年大气污染防治相关产品省级专项监督抽查结果,抽查的31组商品煤中26组合格,合格率为83.9%,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生产、生活能源,商品煤质量直接影响环境质量。本次抽查根据《商品煤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对商品煤的全水分、水分、灰分、发热量、全硫、汞、砷、磷、氯、氟进行检验。
具体情况如下:
1.全水分
对燃用烟煤的电厂来说,煤中全水分一般以5%~8%为好,最高也不宜超过10%。水分过大,易导致输煤、给煤系统运行障碍,同时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即煤的有效热值大大降低。此次抽查的样品此项均合格。
2.水分
水分是电力用煤的重要特性指标。煤中水分越高.则势必增加煤的运输负担与成本,除低发热量,并使锅炉烟气量增加,内烟气带走的热量也越多,因而增加了锅炉排烟热损失及排风机能耗。
煤中的水分随煤种、采煤方法、加工工艺及外界环境条件而异,煤中水分通常随褐煤、烟煤、无烟煤的顺序而降低。
但煤中水分含量也不是越低越好,煤中水分过少,易造成煤粉飞扬而污染环境,同时适量的水分对煤的燃烧能起催化作用。
3.灰分
煤中灰分高是大气中PM2.5浓度增加的直接原因之一。同时灰分是判别商品煤质量优劣主要的指标之一。
炼焦用煤的灰分增高时,不但会使炼出的焦炭灰分高,影响焦炭强度,而且在高炉炼铁时会增高焦比,降低生铁产量,增加炉渣的排出量。所以在条件允许时,炼焦用煤的灰分越低越好。
煤中灰分越高,即煤中不可燃成分的比重越大,可燃成分比重下降,必将导致煤的发热量降低,燃烧温度下降,燃烧稳定性减弱,锅炉效率下降。此外,煤中灰分越高,锅炉受热面的磨损也就加剧;炉膛受热面的积灰沾污,常常引起锅炉结渣及过热器超温而威胁运行;同时这对除尘设备性能,烟囱高度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增大了投资及运行费用。此次抽查的样品此项1批不合格。
4.发热量
发热量是燃料用煤最主要的质量指标。
煤炭的发热量是评价煤炭质量,特别是评价动力用煤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参数,而且还是动力用煤计价的重要指标。此次抽查的样品此项均合格。此次抽查的样品此项均合格。
5.全硫
硫分是判别商品煤质量优劣主要的指标之一。
硫是煤中的主要有害元素之一。燃煤排入大气的S02会形成酸雨而严重影响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同时燃用高硫煤的各种工业炉窑及其管道的寿命也会因此降低;炼焦煤中的硫分对焦炭品质的影响更大,因为通常煤中80%的硫分进入焦炭,焦炭每增0.1%的硫,焦比约增加1.5%左右,而高炉生产能力降低2%~5%,石灰石用量增加2%;如果钢锭中的硫超过0.07%,则为废品。此次抽查的样品此项均合格。
6.汞
煤炭的储备、搬运、洗选、燃烧及其利用过程中,如炼制焦炭(用于钢铁等工艺),或直接用于电厂燃煤发电等,将产生大量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废物废渣等,既污染水质、土壤又影响空气质量,造成的污染已关系到国民经济和人们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汞,俗称水银,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汞及其化合物毒性都很大,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不同途径侵入人体。汞中毒会引起肾功能衰竭,并损害神经系统而使人体运动失调、听觉损害和语言障碍等。燃煤过程向大气的排汞量占了人为总量的绝大部分,是大气中汞的最大污染源。大气汞通过干湿沉降返回到表生生态环境中,加速了汞在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富集强度和速度,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潜在威胁。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大国,煤炭占能源结构比例大,特别在现阶段,作为一次能源,煤炭主要的利用形式是燃烧,燃煤所引起的汞污染就显得尤为突出。此次抽查的样品此项均合格。
7.砷
砷是有毒元素,各国的环境保护法规都对大气、水体、土壤中砷的限量作出了严格规定。在煤加工利用中砷对煤制品也有影响。比如:砷会腐蚀燃烧锅炉与管道;钢铁冶炼的焦炭中,砷过多会影响钢铁的质量;在煤化学加工过程中,砷会毒化触媒剂,还能使加氢液化用的催化剂失效。食品工业对煤中砷的要求最为严格。
煤燃烧、垃圾焚烧和金属冶炼等都会产生含砷废气污染环境,其中燃煤是大气中砷的主要来源。虽然大部分煤中砷含量都比较低,但是许多现代化的大型燃煤电厂已经不间断地工作了许多年。煤中砷长期的积累不仅对燃煤电厂附近产生污染,而且对比较遥远的生物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烟囱排放的砷化合物聚积于大气的表层,浓度虽没有超过排放标准,但是其毒性和潜在危害性随着在土壤中不断聚积和化学转化而不断增加。此次抽查的样品此项均合格。
8.磷
磷是煤中常见的有害元素之一,它主要以磷灰石和磷酸铝等无机磷化合物形态存在于煤中,以有机磷形态存在于煤中的磷甚少。虽然煤中的磷含量普遍低于硫含量,但它是有害物质,特别是炼焦煤中的磷在焦化过程中几乎都残留在焦炭中。如用含磷高的焦炭去炼铁.则磷进入生铁中如用含磷高的生铁去炼钢,磷又进入钢中,含磷的钢具有冷脆性。当在零下十几度,含磷超过限量的钢就会变得很脆。如枪筒、炮筒等会脆裂而影响作战。此次抽查的样品此项均合格。
9.氯
大气中人为的氯源主要是燃煤,不过燃煤产生的氯化氢对大气的酸度影响不大。至今未见煤中氯对人或动、植物产生危害的报道。人们重视研究煤中的氯是因为它对锅炉管道的腐蚀与结皮。我国煤中含氯量并不高,可是近年来煤中氯的问题却引起了重视。如果煤中氯含量超过此值,就可能带来以下问题:在燃煤锅炉内可严重腐蚀锅炉,使锅炉寿命缩短;在炼焦炉内会使炭化室壁的耐火砖受到严重腐蚀,并使焦炉寿命大大缩短;用于煤的液化时严重腐蚀高压、高温设备;在水泥厂旋风预热器管道产生结皮而堵塞管道;水泥的抗压强度明显降低,在水泥中还能腐蚀钢筋。此次抽查的样品此项均合格。
10.氟
氟是煤中一种有害微量元素,其燃烧产物气体HF是对人类和动植物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燃煤污染物。研究表明,HF对人体的毒性是SO2的20倍,对植物的毒性是SO2的20~100倍。由于植物具有强烈吸收和累积大气中HF的作用,不仅植物本身严重受害,而且通过食物链毒害人类和动物,破坏钙磷的正常代谢,抑制酶的活性,影响神经系统,产生低钙症、氟斑牙、氟骨症及氟中毒。燃煤引起的氟污染已影响和参与了氟环境迁移转化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工业炉窑燃煤引起的大气氟污染已给我国的农牧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1982年和1986年,浙江杭嘉湖蚕桑产区曾发生两次大面积春蚕氟中毒事件,波及范围东西长70km,南北宽40km,包括8个县市区,经济损失超过1000万元(当时价)。浙江省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调查证实是由于当地小锅炉和燃劣质煤和石煤的砖瓦厂排放的氟化物污染大气,使桑叶氟化物浓度超过30μg/g所致。工业锅炉、特别是燃煤电站锅炉排放的氟化物引起的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0.1氟对植物的生物效应
氟是植物的有毒元素。植物通过根系和叶片分别从土壤和大气中吸收氟,但土壤中的氟一般要在浓度较高时才会对植物产生危害,而大气中的氟对植物的危害较大,植物通过叶片直接吸收并积累大气中的氟,在低浓度时就可直接受到伤害。研究表明,当大气中同时存在SO2和氟化物时,二者的协同作用对植物的危害远大于两者单独作用的迭加。由于燃煤大气污染物同时含有SO2和氟化物,因此其对植物的危害更加严重。大气中氟化物对植物的影响具有累积的特点。
10.2氟对人体和动物的生物效应
氟是人体12种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的重要成员。人从食物、水和空气中摄取氟,主要经呼吸道和胃肠进入人体。气态氟和尘态氟可由呼吸道和皮肤吸收。氟被吸收后,约有75%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其余部分以离子态存在。氟在人体内主要蓄积在骨骼、牙齿和毛发等硬组织中,约占总量的90%以上,其余部分分布于软组织中。氟化物过量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甚至发生氟中毒。从氟的毒理学作用来看,氟中毒的机理主要表现为:1.破坏体内Ca、P的正常代谢;2抑制酶的活性;3影响中枢神经的正常活动,降低应激性。
氟中毒可分为两种情况,即由工业氟污染导致的“工业性氟中毒”和由地理条件引起的“地方性氟中毒”。氟化物引起的急性氟中毒的事例极少,大气氟污染通常会引起慢性氟中毒。研究表明燃煤大气氟污染引起慢性氟中毒的主要病症为斑釉齿症和氟骨症。斑釉齿症是指齿釉上形成白色、浅黄色至棕黑色的条纹及斑点,随着色的加重,牙齿发生缺损;氟骨症表现为骨质密度增高,骨质增生,韧带和肌健附着处钙化和骨化,关节疼痛甚至失去工作与生活能力等。氟对动物的危害机理和症状与人体相似。
此次抽查的样品此项5批不合格。
质量不合格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