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泥娃
曾经风光无限的一些老字号品牌,却在当今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近日,最高法对北京庆丰包子铺状告山东庆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与不正当竞争一案,作出再审判决:被告庆丰餐饮立即停止使用“庆丰”标识等侵权行为,并赔偿原告庆丰包子铺5万元。
历时3年的“北京庆丰”与“山东庆丰”的傍名侵权案终于尘埃落定,且不说这场旷日持久的侵权案件仅以5万元的赔偿告终,更重要的是,老字号维权的战争能否真的因此画上句号,依然还将是未知数。
实际上,除了庆丰包子铺外,稻香村、王致和、瑞蚨祥、同仁堂等多家京城老字号,都曾被侵权所困扰。内联陞终于在去年年底结束了持续了4年状告“福联升”商标侵权的官司,并获得胜诉,但是快一年时间过去了,“福联升”的官方网站仍在继续运行,甚至在各地吸纳着加盟商。而内联陞在这漫长的侵权纠纷中,花费也达五六十万元。
诚然,看到这些老字号们苦苦挣扎在维权的道路上,却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内心不禁泛起些许同情,但或许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商业模式的不断更迭已经很难让这些老字号们再“倚老卖老”,想要在市场中站住脚,与其委屈“维权”,不如真正地提升综合实力才行。
比起接二连三的侵权事件,老字号真正的困境其实是在逐渐与当下的市场发生脱离。
老字号企业大多集中在食品、服装、手工艺等低门槛行业,市场几乎处于饱和的状况。但这些企业在经历了公私合营和国有化阶段以后,依然存在政企不分、产权归属不明等问题,导致经营管理方式仍残留“大锅饭”色彩,缺乏员工激励,不适应市场竞争。
而老字号的产品也逐渐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轨,部分老字号强调手工独特、古老,却并不符合现代年轻人的需求和品位。如一些老字号的食品厂,仍大量采取人工方式生产,虽保证原汁原味,却不符合批量、卫生生产的市场需求。一些传统的糕点品牌也面临味多美、好利来、金凤呈祥等多家时尚品牌的激烈竞争,这些品牌在北京地铁口、大型购物商场占据显著位置,且强调使用天然奶油,在年轻人中影响力远超一些老字号品牌。
与此同时,经营方式的落后,也让很多老字号企业依然“原地踏步”。实际上,能够继续保持“私人定制”的老字号品牌几乎所剩无几了,大部分老字号只能靠扩大规模,但许多“前店后厂”的老字号却难以在现代商业环境中得到有效地扩张。
不得不说,老字号的文化价值值得永远被保护和流传,但只有老字号真正忘掉了自己的“自然年龄”,有了更年轻的“商业年龄”,更好地迎合当前的商业发展规律,老字号在现代品牌的道路上才能拥有崭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