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倡导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知识产权作为创新驱动的基础保障,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支撑,地位更加重要。9月9日上午,本届专交会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主题论坛在星海世博广场多功能厅举行。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原院长陶鑫良教授、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专利部副部长康巍,分别就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及对策、华为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历程进行了主题演讲。
知识产权是工具不是道具
陶鑫良对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进行了认真地比较分析,解读了我国现有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指出了我国当前知识产权保护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存在问题的具体举措。
陶鑫良指出,当今的市场竞争,一方面是传统意义的商贸竞争,一方面是知识产权的运用博弈。当今的企业发展,一方面是传统模式的商贸经营,一方面是知识产权的运作攻防。“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当今常态化商业竞争的主要元素和主要杠杆,成为国家之间、企业之间最重要的竞争手段和博弈工具之一,成为世界各国及各国企业重要乃至最主要的经营资源。将知识产权作为工具,持续打造和不断提升凸显关键技术和著名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打出最好的‘擦边球’和最佳运用‘合理冲撞’,都是企业知识产权经营行为的最优化表现。”他说,知识产权诉讼与仲裁,只是浮在法律“洋”面上的“冰山”一角,与其连接的是法律海平面之下的巨大市场份额争夺和商业利益角逐的冰山基体。知识产权诉讼或者仲裁,已经普遍成为企业之间进行正当竞争或者不正当竞争的常态化路径。在知识产权领域,法庭往往是市场竞争的延伸,诉讼常常是商业博弈的别名。
陶鑫良强调,知识产权不是道具和玩具。知识产权不能仅仅作为“指标工程”和“政绩工程”的泡沫化道具,不要只成为“银样蜡枪头”和“稻草人”似的玩具。企业乃至于国家应当迅速进一步从知识产权数量战略向知识产权质量战略转型,精心培育和铸造我国举足轻重的核心专利和其他关键知识产权,建立和提升企业、园区与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尊重而不滥用知识产权
康巍对华为的知识产权概况和在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取得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介绍。她说,知识产权无疑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必须跨越的一个门槛,但中国专利的巨大市场价值和低成本可获得性,使得拥有知识产权的中国企业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截至2015年,华为在全世界范围内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0377件。知识产权积累的根源是长期坚持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是大规模研发人员的投入和资金的投入。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华为每年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10%用于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过去10年累计投入2400余亿元用于研究和开发。
康巍说,公司商业成功是实践和维护“尊重知识产权”行业规则的结果。2001年至今,华为与业界主要厂商和专利权人签署了数十份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即使到今天,每年仍支付超过3亿美元的许可费,分担了行业合理的创新和知识产权成本。华为过去20年的创新历程和商业成功,是实践和维护尊重知识产权这一行业基本规则、才能获益于行业和谐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直接实例。
“单纯的专利申请对企业来说只是成本,不会给企业创造效益。华为已经度过了专利申请高速增长的早期阶段,更加注重授权专利的质量和商业价值。只有当企业之间将这些知识产权进行交叉许可使用时,特别是与技术相对领先的西方公司进行交叉许可时,一方面会大大降低单向的专利许可费用,另一方面会促进专利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产品和技术的快速发展,这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华为每年花费数千万美元在全球申请专利,把这些专利拿出来与西方公司广泛地交叉许可,每年节省的专利许可费达数亿甚至十亿美元以上。与名正言顺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所获得的巨大市场空间和丰厚利润相比,使用他人专利技术所需要支付的许可费是对巨大市场回报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