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淄川4个假冒品牌服装犯罪窝点被捣毁涉案20余万 山东济南11家全国知识产权试点企业通过验收 掌阅签约韩国英泰获4000多册韩文数字图书版权 新疆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车用防冻液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 四川省雅安市市场监管局:9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抽检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样品100批次 不合格3批次 比荷卢地区商标权保护制度概述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抽查30批次纸巾纸 1批次宏叶水果系列抽式纸不合格 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商标监管工作座谈会在西宁举办 陕西商洛市市场监管局:8批次化肥产品抽检不合格 上海市质监局抽查43批次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产品不合格4批次 “知产”转资产 浙江宁波海曙今年完成知识产权质押总额4.88亿元 格力美的竞争升级 技术专利战再打响 加拿大全新工业外观设计制度将会带来诸多益处 广东深圳市食药监局抽检食品不合格率为1.8%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7批次食品不合格 河北省食药监局:抽检食品137批次8批次不合格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关于20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30期) 2017年印度专利数据概况 广东省质监局抽查化肥产品 康宝、果上壹等不合格 中消协2014年受理旅游投诉1701件 河南省质监局:4批次锁具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要求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提高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效率 食用油加工厂被查 压榨一级花生调和油添加香精 四川泸州:加强新业态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更严监管剑指海淘 代购假货这回认栽 南非总统:希望富国放弃新冠疫苗知识产权 三星苹果专利纠纷 谷歌忙站队 魅族与高通握手言和 消除专利困扰加速海外拓展 中国力量:为世界杯知识产权执法添彩 湖北咸宁“通城紫苏”获批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汪洋在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强调对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18年第三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分析的通告 四川省“平武厚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威海市食药监局抽检100批次食品样品 不合格15批次 河北省石家庄市工商局抽检:6批次日化用品总活性物含量不合格 安徽省宿州市市场监管局抽检成品油87批次 合格率96.55% 山东潍坊市食药监局:5批次瓶(桶)装饮用水不合格 擅用商标攀附商誉,不当竞争依法赔偿 雷毅VS苹果:个人缘何挑战专利巨头? “微作品”独创性及“倒签”著作使用权效力之认定 澳洲最大葡萄酒品牌奔富在华遭侵权 恶意抢注事件频发 注册商标该怎么把握“量”与“度”? 最高法发布环境侵权司法解释 福建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8.004件 英德签署快速专利申请协议 2021电力企业知识产权运营高峰论坛召开 广东佛山高明3家企业拥有发明专利8件 广西食药监局抽检3类食品303批次样品不合格21批次 遂宁市开通电商消费维权“直通车”

童书市场观察:频掀“版权大战”?家长面临选书难

精美的装帧设计、色彩鲜明的插画、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类似精致的少儿读物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图书市场上。随着亲子阅读兴盛等原因,国内童书市场一路向好。不过,记者通过连日来的采访发现,繁荣的背后仍有“隐忧”:据业内人士透露,虽童书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但已经出现了较严重的“抢版权”问题;面对越来越多的儿童读物,家长们对如何选书,仍然十分“犯难”。

近来,电商平台上花样繁多的童书,童书博览会读者爆满,立体图书、VR技术引进……都在展示同一个现象:国内童书市场变得愈加火爆,但“偏爱引进国外畅销童书”的现象似乎并没有太大变化。

7月8日,中国童书博览会正式开幕。在现场,记者了解到,像蒲公英童书馆、北京出版集团等出版机构,很多都致力于引进国外童书作品,包括“成名已久”的获奖作品。蒲公英童书馆的一名工作人员透露:“我们出版的书,30%是原创,70%是引进。”

“引进的国外童书卖得很好,像《神奇校车》系列图书、《地图(人文版)》《地下水下》、《斯凯瑞金色童书》都是如此。”这名工作人员表示,出版机构偏爱引进国外畅销书也属正常现象,“从市场角度来说,这类书更好做一些”。

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亦表示,童书在社里所占的出版比例也比较大,国外引进作品也又不骚,“我们很早就开始做童书了,毕竟这块的市场很有潜力”。

“国内童书市场的确对外国作品比较青睐,引进这些书也可以给我们的童书创作提供借鉴。”但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之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分析国内童书市场出版物构成,要从整体来看,“国内这些年原创童书还是越做越好的”。

童书市场的红火,一个直接表现便是童书出版物的增多。然而,在童博会上,常常能听到这样的问题“我的儿子4岁了,我该为他选什么样的书看?”、“绘本是国产的好,还是国外引进的好?”……在阅读推广人袁晓峰眼里,这意味着家长们面临的“选书难”问题较为严重。

如袁晓峰所说,近日公布的一份《中国城市儿童阅读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孩子家长认为当下童书市场有些“乱与杂”,“杂”即指的“种类繁杂,质量参差”等,不知如何选择合适图书的家长超过了40%。

“这些年,中国儿童的阅读状况是越来越好的,家长们会有意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袁晓峰表示,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近来每年大约有4万多种童书出版,家长面对这么浩瀚的出版物,几乎不知如何下手”。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刘卫弘认为,任何一个图书细分市场都存在图书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不只童书市场如此,“如何选书,关键看家长和孩子的需求,兴趣点在哪里,这个是因人而异的”。

“选择给孩子的书,一定要从儿童视角出发。而不是站在大人立场上,总想要教育孩子。”袁晓峰支招,选书要能够触发童心,“得相信故事的力量”。

随着国内童书市场这块蛋糕越来越大,分蛋糕的人也在增多,相关问题随之凸显。刘卫弘指出,大致十年前,童书占整个图书市场的比例约为9%,现在这个数值接近20%。

“目前童书市场的一些品种结构还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同时,孩子的出生率有所提高,家长们花在孩子身上的投资也越来越多,图书消费水平提高,国内童书市场未来还有相当大的增长潜力。”刘卫弘称。

童书市场一路向好,出版机构之间则开展了你争我夺的“版权大战”。蒲公英童书馆总编辑颜小鹂认同这种说法,她指出,不懂童书的机构要切入这个市场,省事的做法就是由引进国外童书入手,“这就抬高了国外童书版权价格”。

“业内认为,童书‘黄金十年’自2012年开始,在发展的爆发期,确实有些混乱现象,但度过这个时期后就会走向稳定,对出版机构、童书作品就有一个淘汰、存留的过程。”颜小鹂称。

在颜小鹂看来,童书出版最终还是要注重内容,做好一本是一本,而不是天天“抢新书”,人力跟不上的话,书的品质就会受损,“出版社,还是得练点定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