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5区(市)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 辽宁省抚顺市食药监局抽检食用农产品51批次样品不合格2批次 江西省抽检:标称福建旺家喜油脂有限公司生产的福旺家食用植物调和油检出食品添加剂问题 “胶水牛排”可以吃吗 假冒乱象须重视 香港正式推行可申请最长20年专利的新专利制度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市场监管局抽检糕点40批次 不合格1批次 山东聊城知识产权保护协会陪民法典进社区 湖北武汉举办知识产权金融激励机制创新政策研讨会 “专利律师”的价值在专利转让中如何体现? 国家工商总局明确2015年打击侵权假冒工作要点 5家食品企业产品抽检不合格 山东潍坊市抽查30批次橡胶密封圈产品 不合格1批次 内蒙古呼和浩特启动第十届“中国专利周”活动 再陷抄袭风波“快点阅读”成侵权黑洞 餐馆招牌少两个字被判侵权 看身边知识产权风险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大有可为 电影版权保护融合化是大势所趋 河南省食药监局:6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匈牙利知识产权局明确商标程序中的延期规则 河南省食药监局抽检7大类食品192批次样品不合格7批次 尼日利亚成立商标异议法庭 广州两种土榨花生油检出黄曲霉毒素 欧盟知识产权局商标申请受理量突破200万件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十年砺剑,助行业健康发展 编曲应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吗? 广东省广州市食药监局:8家化妆品生产企业存在问题 河北省抽检:标称隆尧县炬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油炸方便面不合格 美国专家就初创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给出建议 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20个左右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将建 安徽省安庆市市场监管局抽检食用农产品44批次 不合格2批次 知识产权运营人才培训班在江苏南京举办 中国江苏(徐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户经开区 雀巢在奇巧商标案中败诉凸显欧盟与英国法律体系的分歧 山东省食药监局抽检288批次食用农产品样品不合格20批次 高级时尚行业中的知识产权 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连“踩油门” 北京高院发布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审理指南 直播带货侵权可适用惩罚性赔偿 2017年广西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举行 安徽抽检蔬菜制品样品68批次 不合格3批次 假药广告“表演艺术家”为何能攻陷这么多卫视? 重庆获批全国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 质检总局发布警示通告 严禁旧医疗器械入境 广东省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监督抽检信息通告(2022年第31期) 黑龙江省食药监局:26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 上海市食药监局抽检:6批次食用农产品样品不合格 维权有后盾那些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汽车新政 山东省临沂市食药监局:1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保护知识产权需技术与法律协同发力 云南昆明市商标受理窗口居全国前列 推进川渝6地知识产权保护共治 构建“1+3+6”工作机制

安徽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吴晓光安徽报道)8月18日上午,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成果新闻发布会。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商务厅巡视员张光建通报情况。发布会由省政府新闻办负责人武潇主持。

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安徽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以净化市场环境、确保消费安全为目标,加大源头治理,加强市场执法,强化刑事司法打击力度,深入推进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安徽省打击侵权假冒领域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共立案3782件,涉案金额1917.6万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6个,移送司法机关14件。公安机关共破获案件90件,涉案金额5414万元;检察机关共批捕案件52件,批捕73人,起诉115件;法院系统对于犯罪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坚决依法从严惩处,共受理案件149件,审结案件94件。

加强重点领域治理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给城乡居民带来了极大便利,促进了内贸流通的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给侵权假冒的组织、实施、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为此,安徽省开展了“2016红盾网剑”专项行动,加强网络交易监管执法,对网络交易食品药品、儿童用品等重点商品的假冒伪劣行为开展集中整治。同时,打击邮件、快件渠道非法寄递进出口侵权假冒商品行为,加强网站备案、网际协议地址(IP地址)和域名管理。

同时,强化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监管执法。加强全链条监管,围绕重要节庆和春耕、夏种等重要时段,针对农村市场侵权假冒易发多发商品,加强市场监督检查。全省质监系统在春季农资打假期间,就出动执法人员3850余人次,下乡进村749个,抽样549批次,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案件21起,涉案货值22万余元。

为加强对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的考评,深入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安徽省专门制订并印发了《安徽省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考评细则》,并且积极开展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回头看”,目前全省新购各类正版软件3000余套。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计算机软硬件采购源头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政府机关购置计算机硬件设备必须配置和采购正版软件。同时建立基础数据库,分别采集并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政府机关近8000个单位和110家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责任人信息数据库。

强化行业日常监管

针对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严肃查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制售假药劣药案件,上半年共立案查处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和不符合标准的医疗器械案件318件,已结案293件,对其中83.9%的案件进行信息公开;移送公安机关案件7件。同时加强对跨省份违法案件的查办,及时依法处置“问题疫苗”,对涉及安徽省的9条案件线索已全部查实,立刑事案件8起,抓获涉案人员20名,扩展外省线索14条。

同时,安徽省质监系统继续开展“质检利剑”行动,加强对重点商品的监管。以儿童用品、家用电器、电子产品、食品相关产品为重点,加强对空气净化器、电饭煲、智能马桶盖、智能手机、儿童纸尿裤、儿童玩具、婴幼儿童装、厨具、床上用品、家具等10类消费品执法检查和打击力度。上半年,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704人次,检查企业1026家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429起,涉案货值184.7万元。而且农业部门有计划地对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产品开展质量抽检,加大了对质量问题比较多的农资产品和经营户监督检测频次。上半年共抽检农药500多个样品,合格率为92.6%;肥料583个样品,合格率为82.6%。

为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查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工商部门组织开展了保护“迪士尼”注册商标专用权专项行动,加强对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年份原浆”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依法查处侵犯“少林藥局”“中国黄金”注册商标专用权等案件。

加强法规制度建设长效机制

首先是完善法律法规。安徽省政府颁布了《安徽省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于今年4月1日起施行。《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草案)》,已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修订公布,并于3月15日起施行。安徽省质监局还出台了《安徽省产品质量鉴定组织单位管理暂行办法》。

同时,完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的指导意见》,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对食品药品行政处罚裁量适用规则及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进行修订,完善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动态调整机制,并依法推进执法试点。在2015年试点工作基础上,继续突出重点,选取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行政执法公示等8类行政执法重要领域开展试点,确定省林业厅、省工商局等4个部门和15个市开展执法试点,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中。

积极开展诚信示范企业认定。全省有近300多家企业自查自报,各市初审,由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受理,经过成员单位复审、专家委员会评审、媒体公示等程序,目前省领导小组共审定诚信示范企业45家。

加强“两法”衔接和信息公开

据悉,在加强“两法”衔接和信息公开中。安徽的做法是:首先深入推进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进一步明确“两法”衔接工作机制,厘清职责分工和要求,加强工作部署、业务培训、组织实施和督促考核。同时扩大“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应用范围,新补充环保、烟草等部门纳入“两法”衔接机制及平台应用。并组织开展“两法”衔接非现场督查工作,印发《关于安徽省打击侵权假冒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情况通报》,查摆问题,剖析原因,提出整改要求。上半年,全省行政执法机关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时录入行政处罚案件2923条,移送案件87件,公安机关立案侦查48件,检察机关提起公诉26件,法院作出有罪判决24件。

同时,加强案件信息公开工作。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皖政办〔2016〕79号)要求,制定了《2016年安徽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方案》,将案件信息公开情况列入各级政府、省直有关单位年度考核内容。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专门编印了《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文件汇编》,并发至各市和各成员单位。省工商局、省文化厅、省农委等成员单位相应出台了具体实施细则,从公开范围和方式、保密审查、监督与责任追究、数据报送等各个方面对案件信息公开进行规范。

营造氛围,着力开展宣传引导

为充分提高公民防范打假意识,维护消费者权益,扩大社会影响,安徽省打击侵权假冒领导小组办公室利用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网站及其安徽站、省商务厅门户网站,开设安徽省打击侵权假冒专栏,加强宣传报道,努力营造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的良好氛围。

同时,安徽省高院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召开消费者权益司法保护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2015年维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情况,并发布了《安徽法院2015年维护消费者权益状况及典型案例》白皮书,公布了2015年全省法院审结的14起侵害消费者权益典型案例。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政府新闻办及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开展宣传,先后在各主流媒体刊播《安徽:打击侵权假冒净化市场环境》《安徽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安徽专项整治网络侵权假冒行为》等稿件。

据悉,全省共有60多家新闻媒体,参与了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采访报道,通过开设专栏、推出专题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宣传了安徽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