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者也是“蛮拼的”,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近日,北京市顺义区、朝阳区等地的工商分局在对日用品检查中发现大量假冒伪劣的产品,其中一部分伪劣产品大部分在外观上和正品没有区别,使用的都是正品包装;另外一部分则是与名牌产品相似,使用相近的名称或商标,虚假宣传迷惑广大消费者,致使消费者难辨真假,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危害性更是不容小觑。
“通过技术手段的提高,达到以假乱真是目前日用品造假的新趋势,一般的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真假。”北京市消协相关人士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我们呼吁不仅要从源头上打击造假,同时还需要消费者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
这意味着,在造假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打击和防患造假更需要“双管齐下”,才能还消费者一片洁净的市场。
高额利润的诱惑
日化行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日化用品更是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是居家用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包含洗涤用品、口腔用品、厨卫用品、驱虫灭害用品、化妆用品等。
近年来,我国日化行业发展迅速,2006年~2011年复合增长率11.7%,是全球日化行业增速最快的地区。2012年国内日化行业市场容量突破2000亿元,预计到2016年国内日化市场容量将达到3000亿元。
目前,全国日化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341家,2012年,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480.94亿元,2015年01~12月全国日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同比增长8.42%。
据凯度消费者指数研究表明,在2016年第一季度,个人护理用品(特别是护肤用品和彩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市场之一,这些日化用品的需求增长不仅间接或直接地为中国超过25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还为国内生产总值做出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以来,“互联网+”理念的广泛传播,日化企业积极拓展电商和微商渠道,使得线上渠道的日化用品销售额快速增长。过去一年中,中国城市里已有40%的家庭在电商渠道购买快速消费品,增幅远远超过实体零售渠道。
如今互联网新媒体产品广泛衍生,通过传统电商和微商的销售模式,利润空间得到大幅度提升。加之新营销模式下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售假”、“造假”事件层出不穷。
除此之外在产品价格上没有统一标准,产品质量更是无法保证,越来越多的个人商户在高额的利润诱惑下,销售三无产品获取高额回报。
在2016年国家质检总局公布首批进口不合格化妆品黑名单,就有510批产品上榜,其中就有多种消费者熟悉的日化产品。
虚假宣传的迷惑
根据2016年“315”大数据显示,消费者最痛恨的假货为假面膜、假名牌包、假名牌手表居多。而国内高端消费品市场的假货可见度是真品6倍以上,已成消费市场的重灾区,而电商成为了假货售卖的主要渠道。
据业内人士透露,微商几乎都存在虚假宣传的情况,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行为:
首先是借助社交媒体,无限洗脑,疯狂刷屏。微信的营销成本很低,可以反复推送,只要发布的内容不引起反感而被拉黑,就总会有一个机会可以引起潜在客户的兴趣。借助这种心理,五花八门的广告霸占了朋友圈,如“xx深度美白效果无敌”、“xx功能太强大,人手一支”等等,本是亲朋好友的私密空间变成微商大战,而且所售产品物不美价不廉,更是极大地消耗了熟人之间建立起的信任。
同时,借名人、明星效应造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至少有5000种面膜品牌,且多为消费者不熟悉的杂牌。为了忽悠消费者,大多冒充某某知名品牌。为了增加其可信度,不少微商将自己的产品与某明星、某名人扯上关系,这种名人效应能很好地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另外,资质造假包装“三无”产品。在利益驱使下,各种品牌纷纷涌入,鱼龙混杂。在虚假宣传中都突出本产品的过人之处,将产品本身普通的成分说为高科技成果,肆意提高产品身价。通过软件技术手段造假出各种国家认可的资质证明,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最后,是利用炫富晒单,烘托热销氛围。很多商家包装推广的同时,体现出自己挣钱容易,利润丰厚来吸引更多的下线。
据了解,微商直接销售就能赚两三万,再加上发展下线拿提成,微商圈里月入20万元并不是传说。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周标文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这种以代理销售产品为幌子,实际并没有或者很少销售产品,主要仍以发展下线会员方式的获利,消费者很容易被迷惑。
“微商虚假宣传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他们之所以肆无忌惮地去宣传那些假冒伪劣产品,主要是微信朋友圈这个平台是封闭的,第三方很难去提醒其他的消费者。”周标文提示道,非好友不能看见朋友圈的评论,因而阻断虚假信息的传播是很难的。
辨别真伪的干货
根据业内专家人士的一些经验,总结出以下两点干货,有助于消费者在日常购买日化用品时辨别真伪。
首先,消费者尽量在实体商店购买日化用品。因为无资格认证的产品一般不会进驻主流商场柜台,购买时需要仔细查看商品外包装,正品包装细致,无错别字,产品批号、防伪标识齐全,而伪劣品包装一般较为粗糙,所印字迹也较为模糊,有时商标名称故意仿照某名牌,误导消费者错认为知名品牌产品。
其次,消费者通过网络渠道购买日化用品时,注意选择正规电商平台。“三无”产品一般没有实力进驻主流电商平台,如天猫、京东、唯品会;另外“三无”产品很多都是英文包装,没有中文注解,找不到生产厂商联系方式,抑或没有标明品牌商的联系方式;很多三无产品宣称其产品成份历经多年研发,含有稀有高科技,却给不出任何研究机构及研发人员的信息,常常出现高大上且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的成份来欺骗消费者;它们往往没有雄厚的背景实力,没有听说过该出品公司或出品集团,品牌基本上都是横空出世,突然爆发。
除此之外,针对防不胜防的假货产品,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也要提高维权意识,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后要及时与工商部门联系,学会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