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在国内享受到了“芈月”的待遇。日前,据媒体报道,继小米与高通签署专利许可协议后,包括奇酷、海尔、天语等手机厂商也相继与高通签署专利许可协议,再加上此前的华为、中兴通讯、TCL等,一时间,高通重新成为国内智能手机行业的“霸主”。
那么,高通在国内是如何从被打入“冷宫”,到再度获宠的呢?
2015年2月10日,高通因涉嫌滥用垄断地位,被国家发改委开出超60亿元人民币的罚单,相当于高通2013年度在华销售额的8%,并责令高通进行相关整改。随后,2015年3月2日,国家发改委在官方网站发布了对高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根据该处罚决定书,高通被要求整改的内容包括:不得强制搭售非标准必要专利;在专利许可时,不再搭售非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对在我国境内销售的手机,按整机售价65%的专利许可费;不再要求我国手机生产企业将专利进行免费反向许可。
受此处罚影响,高通在国内的专利许可模式遭遇“寒冬”。高通的财报显示,公司在2015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下滑44%。这种窘境终于到年关将近时得以破局。2015年12月2日,高通对外宣布,已与小米签署专利许可协议,允许小米使用高通的专利生产并销售3G和4G设备。受此影响,不仅高通股价当日盘前大涨近6%,更重要的是,其他手机厂商也加快了与高通达成专利许可的合作步伐。
从年初的“冷遇”到年末的“热捧”,高通在国内的遭遇堪称手机行业的“芈月传”。笔者认为,致使高通境遇实现逆转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已趋于饱和,智能手机出海已成行业趋势。小米在2015年年初制定的年度出货量破亿目标落空,而华为等手机出货量猛增的厂商,其出货区域已经不限于国内,更多的来自海外市场。对于小米等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国内手机市场已经从存量与增量并举格局,切换到以存量更新为主。
其次,智能手机出海竞争,需要“专利大树”庇护。以小米为例,小米刚进入印度市场不久,就遭遇来自爱立信的专利“围剿”。2014年12月11日,因涉嫌侵犯爱立信所拥有的ARM、EDGE、3G等相关技术等8件专利,小米在印度被爱立信诉至印度新德里高等法院。
善于“专利维权”的爱立信第一时间向印度新德里高等法院提出“临时禁令”并获得同意,禁令内容包括“禁止小米在印度市场销售、推广、制造及进口涉嫌侵犯爱立信专利的相关产品,并要求小米和其他印度当地的电子商务合作伙伴Flipkart,暂时停止销售爱立信起诉的涉案专利产品。”
随后,小米公司主动“放血”,按照“每台设备预缴100印度卢比于法院提存”的条件,临时获得使用高通芯片手机的继续销售。而对于搭载联发科芯片的手机则依旧处于“禁售”状态。小米用自己的遭遇告诉了国产手机厂商,如果没有高通的专利庇护,可能难逃爱立信等专利巨头的“骚扰”。
对于踌躇满志希望抢占海外市场的国产手机厂商来说,除了产品过硬、低价亲民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拿到专利“防护盾”,方能在海外“跑马圈地”。(李俊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