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知识产权在国际经济、科技和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为营造2015年中国专利周泉州地区活动氛围,提高我市企事业单位专利运用的能力和水平,20日,市知识产权局举办了“2015第九届中国专利周泉州地区活动启动仪式暨专利技术转移转化研讨会”。研讨会以“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题,吸引了近百位企业代表到场交流学习。
本报记者吴宗宝文/图
泉州市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上线
作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取得了较好成绩。据统计,泉州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多年位居福建省首位。今年1—9月,泉州共通过14笔专利质押贷款,金额达到了2。8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为了进一步促进专利技术转化实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泉州市知识产权局搭建了“泉州市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在近百名企业家代表的共同见证下,平台正式启动上线。
记者了解到,该平台面向社会和公众提供优秀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和技术需求征集,以及知识产权运用转化政策宣传和相关公共服务资源。我市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从中选择合适的优秀专利,通过平台洽谈交易。
签订6项专利技术转让或许可合同
会上,我市部分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了6项专利技术转让或许可合同,包括石墨烯复合材料系列产品的开发及应用、智能立体自动注浆设备研发、一种可拆卸的LED灯罩、应用于陶瓷窑炉的助燃空气和天然气线性比例控制系统研发、一种LED灯、一种乌龙茶揉捻机等,将为我市相关企业带来技术革新。
兰星自动化工程公司副总经理刘实告诉记者,他们与福建省佳美集团签订了“应用于陶瓷窑炉的助燃空气和天然气线性比例控制系统研发”,“这种控制系统的应用,将确保天然气的流量随着助燃空气的流量按线性比例变化,从而实现天然气的高效燃烧,降低人力成本与燃料成本,将给我们公司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此外,盛达科技有限公司与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签订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系列产品的开发及应用。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副院长侯琳熙介绍,这种新材料将增强合作企业的鞋产品抗高压、防滑等性能,促进鞋产品质量升级。
开展《用知识产权管理技术转移》专题讲座
研讨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刘海波为到场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作《用知识产权管理技术转移》专题讲座。
刘海波从专利的构成、技术转移、用知识产权(专利)管理技术转移等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在专利的解读上,刘海波认为,专利是以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础的权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商业价值的充分实现,离不开专利权的保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能力基础的权力,就像堂吉诃德的长矛,经不起任何实战的考验;没有权利保护的能力,则像没有铠甲的勇士一样,随时可能被暗箭射杀。
在技术转移、技术转让方面,刘海波认为,技术转移和技术转让是企业获得新技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要在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利用,将引进来的技术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才是技术转移的根本目的。如果不进行技术更新,产品质量只能停留在产业链的最低端,附加值也将无法跟上。
讲座中,刘海波还深入剖析了空间位置论、成果就绪论、知识转移论、继承创新论、用途开发论等技术转移理论。在用途开发论中,他认为,要善于发现新技术中内含的、满足和激发人们既存或潜在需求的功能,通过一系列努力和操作,使这些功能发挥作用,达成激发人们需求的目的,参与其中的人和组织就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最后,刘海波提出了创新竞争方程式:有竞争力的创新=技术×商业模式×知识产权管理,“技术、商业模式和知识产权,三者缺一不可。在乘法的规则中,三个元素都要大于1,才是企业的发展的最佳状态,如果其中某个元素为零,企业就会丧失竞争力。”
为泉州制造业技术发展献策
制造业是以技术作为基础,没有技术作为支撑,制造业就难以发展。刘海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制造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而智能制造是潮流的代表,这就要求更多技术性的元素融入。泉州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结合智能制造技术进行发展,可以带动泉州制造业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转型升级。”
目前,泉州的科教资源相对不足,在发展现代制造业的过程中,就要引进新技术。刘海波结合实际情况,为泉州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泉州在制造业方面发展特别有活力,可以将”智能制造“作为引领,从过去传统制造业模式向现代制造业模式进行转变,并且发挥泉州在海外的人脉资源,促进现代制造业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