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质监局抽查80批次油漆产品不合格2批次 别让互联网成为知识产权侵权的“温床” 江西赣州市市场监管局抽检食品6批次不合格 王老吉、加多宝进入“红罐包装共享时代”! 上海市崇明区市场监管局公布6月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信息 华为蝉联全球专利申请最多企业 川渝5方签订框架协议 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高地 全国质检系统上半年查处侵权假冒产品价值26亿元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17批次蔬菜制品 不合格1批次 英法院裁定三星Bioepis对于艾伯维的仿制药专利权无效 河南省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研修班在新乡举办(图) 安徽铜陵市市场监管局: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河北廊坊市食药监局抽检:12批次食品标签不合格 一季度江苏知识产权数据亮眼 治理网售假药顽疾须多方发力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饮料289批次 5批次不合格 专家探讨在英国注册商标的理由 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最高可获30万元补贴 山东省东营市市场监管局:1批次生羊肉抽检不合格 夏普在美对海信提起诉讼 控告其智能电视侵权 京津同仁堂如何迈过商标这道坎儿? 横岗眼镜国际展转让专利逾60个 齐白石后人与湖南美术出版社著作权系列纠纷案达成和解 安徽铜陵市市场监管局:1批次食品不合格 安徽六安金安区助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江苏苏州市姑苏区抽检836批次食品样品 不合格47批次 第7届中国国际漫博会成交32.6亿元 山东省博山区食药监局抽检:4批次食品样品不合格 国家工商总局认定并公布599件驰名商标 还记得大白吗,能保护它的是知识产权 巴西国家工业产权局在保护用户个人数据方面取得进展 爱立信与LG电子签署全球专利许可协议 山东枣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批次成品油质量抽检不合格 广东省中山市市场监管局:1批次安洁餐具抽检不合格 安徽铜陵市“三维推进”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LV在美国控告“国外”造假者 “私房月饼”不可成为食品安全的盲点 国家林草局强化林草知识产权保护运用 “丁真”商标遭抢注需要依法较真 湖北十堰市食药监局:1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关注两会】广东中山市政协委员宁淑娟:保护商业秘密需更多“快维模式” 亚马逊被批纵容假冒伪劣产品在其平台上进行销售 凡客诚品被曝抽检不合格 4款衣服涉嫌质量问题 邱宝昌律师:电商平台低价营销应遵循底线原则 “网红食品”问题频出,难逃食品安全硬伤 山东聊城创新“银行+专利权”质押融资模式引金融活水为企业解渴 浙江宁波市市场监管局:1批次乌龙茶中农药残留三氯杀螨醇超标 山东青岛抽检:1批次调味品(辣椒段)不合格 安徽蚌埠市食药监局抽检4类食品51批次样品不合格1批次 质检总局公布首批“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名单

令申请人“苦不堪言” 专利服务市场乱象盘点

2015年初,国务院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将增加至14件,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也就是每一万人必须拥有发明专利数量14件。面对国家给出的宏观要求,各专利代理服务机构纷纷感叹自己遇上了好时代,因为当专利数量成为宏观指标时,就会成为“刚需”,势必会给专利代理行业带来新一波的市场机遇。但是,身边申请的很多企业和个人却“苦不堪言”,越是好的市场环境,越是会让代理服务机构怠于提高服务质量,导致“量升质降”的局面。

专利代理,是将技术资料转换成符合国家专利法的法律文件的过程,要求专利代理人员既懂技术,又精通专利法,并能活学活用,才能写出不违背发明人的创新思想,又达到专利法授权要求的文件。因此,专利代理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非常高,必须是有理工科基础又懂法律的“混合型人才”。但是,现有专利服务市场,却有如下现象让申请人“深恶痛绝”。

“文档整理”型

专利代理机构提供申请文件的撰写模板,将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文件形式告知技术人员,由技术人员按模板写出技术资料,代理机构在此基础上微调,使之符合专利法的形式要求,即完成申请文件的准备工作。

这类“文档整理”型的代理服务,在准备申请文件时,既没有去深挖发明人的创新思想,也不追求专利的授权要求,对后续授权前景更不作考虑。帮助申请人拿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发的“受理通知书”,即算是完成专利代理工作。

“审核兼跑腿”型

专利代理机构提供申请文件的撰写模板,将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文件形式告知技术人员,由技术人员按模板写出技术资料,代理机构收到资料后挑出明显违反专利法规定的内容,要求技术人员“整改”,完成修改后即提交专利申请。

这类“审核兼跑腿”型的代理服务,与“文档整理”型的代理公司相近,只是工作做得更少,更多的专利文件撰写工作由发明人完成。

上述两种代理服务工作,其形成原因有两种,一是代理机构本身服务能力有限,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只能将申请文件撰写工作依赖发明人完成;二是“竞低价”的后果,为了争取申请人的业务,一些代理机构将服务价格压得很低,但代理人的成本是没法降低的,只能将每个专利案件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减少,以降低服务成本。

“官僚”型

代理服务机构,其本质是提供技术服务的,纯正的“乙方”。原则上应该是有较好的服务意识,为专利申请人提供法律服务。但是,很多服务机构却出现“官僚”式代理人,让一些发明人郁闷至极。分析专利保护的流程及代理机构的服务模式,“官僚”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多种。

分工原因:专利申请工作是一种长流程的工作,在代理机构中一般会由多人负责,每人有明确的分工和工作权限。当发明人有问题时,找到的人是恰好有权限和能力解决问题的人,比如说代理人的工作是做申请文件撰写,其他的事与我无关,流程、文件的事别找我,互相推诿,导致发明人感觉很糟。

收费原因:专利代理服务是专利申请人在需要提交专利时的可选服务,也就是专利申请人完全可以不选择代理所,而自行申请。因此,一般代理机构会先行收取服务费,避免干完活“甲方”不付钱。但是,一旦收完服务费后,甲方也就没有选择另一个“乙方”的可能,导致一些无职业道德的代理机构服务意识差。

决策原因:由公司领导或管理层同意代理机构为技术人员提供专利服务,所以技术人员没有选择权,即使代理机构做得不好,技术人员也没有权限变更代理机构。

授权原因:专利申请是否授权受各种因素影响,专利授权的条件,跟全球的专利、文献、技术资料对比后,符合专利法的“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要求,才可以授权。而且,专利申请、专利检索及专利审查,都既是技术活又是良心活,受工作者的主观因素影响,导致相同的技术,找不同的代理人做申请文件、遇到不同的审查员,其授权前景大相径庭。在这样的客观前提下,专利不授权也未必是代理人员的错,为其可以不负责提供了庇护条件。

“保授权”型

在被上述的“官僚”型代理人折磨得“痛不欲生”后,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号称能“保授权”型的专利服务,其最典型的特点是“贵”。然而,如上文所说的专利形成过程中的各环节,不可控因素较多,要真正做到“保授权”,需要代理人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前期检索、对比工作,其时间成本非常高。但在高品质的服务反面,又有服务机构利用这样的噱头将申请文件的保护范围写得特别小,使专利最终拿到证书却没有实质保护。同时,这样的服务容易导致不明就里的业外人员以为其“保授权”是与审查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再加上偶尔也会出现极个别反面案例,使同行蒙羞。

从基础的“审核兼跑腿”到“文档整理”,再到“保授权”,全国1100多家专利代理机构的服务同质化严重,为申请人提供高质量的专利服务的机构比例偏低,这是我国专利代理服务行业的客观事实。在我国人口红利消失、政府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候,专利服务市场呼唤更高质的服务,为“万众创新”保驾护航,为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添砖加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