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康齿灵婴儿奶瓶清洗剂被检不合格 去污力不达标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花盖蟹和1批次韭菜不合格 福建新增1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10个全国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 江苏省委政法委出台文件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迈克尔·乔丹赢了姓名权 警示意义有多大?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17批次蔬菜制品 不合格1批次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开发打击假冒伪劣日用品专项行动 最高法: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媒体报道信息可以成为专属财产吗 尼桑将对英国退欧运动提起诉讼 安徽安庆市市场监管局抽查:儿童玩具、学生文具等8批次产品不合格 广东省佛山市市场监管局:1批次食品内在质量不合格 直播带货频现假货,打假人转战短视频平台 海外网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为何具有“里程碑”意义 塞尔维亚引入商标异议制度 日本龙角散喉糖未料太畅销反招来仿冒品横行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将恢复当面口头辩论程序 美国“大白兔奶糖”冰淇淋卖疯了,或涉嫌侵权 如何应对微传播给版权带来的新冲击 贵州凯里市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 假冒伪劣擦边球的灯饰品牌将被淘汰 破解短视频版权侵权难题须综合施策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抽检糕点样品149批次 不合格2批次 江西省农科院用知识产权换“真金白银”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2018年全国林木种苗质量抽查情况的通报 广东广州市抽检:“真滋元茯苓益智仁固体饮料”等4批次饮料不合格 四川省食药监局抽检6类食品210批次样品不合格3批次 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圆桌会议:探讨最新规则 解读实际操作 2022年贵州省黔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及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结果公示(第3期) 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市场监管局:4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江西省抽检:标称福建旺家喜油脂有限公司生产的福旺家食用植物调和油检出食品添加剂问题 强化知识产权 为创新发展提供“加速度” 山东省临沂市市场监管局抽检食品164批次 不合格5批次 “七位一体”联动保护 首都知识产权“乘风破浪” 人民的名义版权泄露灰色链:侵权者训练有素似传销 广东省食药监局抽检酒类89批次样品不合格9批次 三星商标暗示S8前置镜头将支持自动对焦 澳大利亚:态度恶劣的侵权者将面临高额的额外损害赔偿 “清澈的爱”被污染:商标规范管理迫在眉睫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抽查60批次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液产品 不合格5批次 浙江省烟草专卖局“线上+线下”两手抓部署下阶段打假破网工作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60批次学生服装产品 1批次不合格 江苏苏州市食药监局抽检13类食品192批次样品不合格2批次 天津市版权协会召开会员大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10起虚假宣传广告的通告(2015年第63号) 支持知识产权服务等新业态发展 这个牌子的黄花菜、湿粉条不合格,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 西班牙海关 查获中国假冒伪劣产品31万件 特蕾莎.梅首相在演讲中称英国也许会退出UPC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

公共政策衡量视角下商标权地域性原则的突破

商标权的地域性原则,是商标法上的重要原则。根据该原则,只有在一国范围内的商标使用行为,才能产生商标权取得、维持和排除之效果,才能作为商标侵权判定的依据。但对该原则的适用,还应充分考量一国的知识产权公共政策,考察其与本国贸易及产业政策的影响等。否则,如果机械地执行该原则,得到的将是南辕北辙的效果。具体说来,基于公共政策的价值衡量,在以下三方面,须对该原则的适用有所突破:

其一,在商标注册程序中对地域性的突破

根据商标法的基本原理,只有商标在一国进行了使用,促进了本国产业经济的发展时,才值得保护。这是商标权保护利益对价原则的体现。但在注册程序中,为促进诚实信用原则的实现,一些国家的商标法明显超越了地域性原则的要求,对虽未在境内使用但为境内外相关公众熟知的商标提供保护。比如说,日本商标法第4条规定:“与标示他人业务相关的商品或服务在日本国内或外国消费者间已广泛认知的商标相同或近似,并以不正当目的使用商标的,禁止注册。”该规定目的是对域外的知名品牌进行保护。

我国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虽然规定了“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但该规定并没有明确是否包括禁止“在国外使用,但为国内消费者熟知”或者“在国外使用,仅为国外消费者熟知”的商标注册的情形。从解释论的角度看,笔者认为应当包括这两种情况。因为,商标法第三十二条的目的是向抢注宣战,而抢注与诚实信用原则相悖。对诚实信用原则违反行为之禁止,不因主体的不同而有不同,也不因在先商标是在国内使用还是国外使用而不同。更何况,在我国商标注册申请的实践中,抢注在国外使用并为国内外相关公众熟知的商标也并非少见。

因此,突破地域性原则,从解释上将这两种情形包括在内,有利于在商标注册程序中贯彻诚实信用原则,为遏制对外国品牌的抢注和为国内外企业营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提供条件。

其二,在商标撤销程序中对地域性的突破

我国商标法第四十九条明确规定了商标3年不使用的撤销制度,且第四十八条还进一步明确了商标使用的具体含义,但商标法并未明确何种地域范围的使用才是有效的使用。最近,我国就发生了多起出口型企业在国内注册了商标、但产品未在国内销售而是出口到国外销售的案件。此时,能否以其商标3年未在国内使用而撤销其注册?笔者认为,对于这类案件就不可机械地适用地域性原则。

在国家鼓励“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很多出口型企业的目标市场就是国外。如果因其商标商品3年内未在国内销售,就将面临商标权撤销的命运,将使这类企业陷入被动。第一,当其商标撤销后,若商标被国内其他企业注册,其产品可能因商标侵权,在国内就将被海关截留,就更别谈出口了。第二,它还将导致这类企业依据《商标注册马德里协定》的国际注册全面崩溃。因为该协定第6条规定:“自国际注册的日期开始五年之内,注册者在原所属国原先注册的商标不再受保护时,其国际注册得到的保护也将不再产生权利。”也就是说,企业依据马德里协定在其他国家的注册将因此而失效。这对企业的打击将十分沉重。

从比较法的角度看,为鼓励企业出口占领国际市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商标法明显突破了地域性原理,将企业在国外的商标使用也包括在了有效的使用范围内。如德国商标法第26条明确规定:“在本国内将商标用于商品或其包装或包裹上,并只用于出口目的的,也应视为是商标在本国的使用。”我国台湾地区“商标法”第6条亦有类似之规定。笔者认为,为保护出口型企业,在我国商标法未作修改的情况下,宜尽快通过司法解释,将“为出口目的,在本国将商标用于商品或其包装上的行为”视为有效的使用行为,认定其具有维持商标专用权的效力。

其三,在侵权判定中对地域性的突破

这主要涉及定牌加工问题。目前,中国正处于世界加工厂的地位,定牌加工企业遍布全国。定牌加工的特点是,委托方在中国可能没有商标权,而在国内的商标权人恰是另外的主体。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行为构成侵权。”如此,许多国内企业通过OEM的方式定牌加工的产品,根本无法出口到国外销售。

如果机械地执行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将使国内的OEM企业进退两难。笔者认为,这时同样需要突破地域性原则,重新认识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的适用。该款规定目前被很多人解读为,在假冒侵权的场合,不需要消费者的混淆误认为前提。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任何商标侵权的认定,都须以消费者发生混淆误认的可能性为前提。只是假冒侵权的场合,这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较高,法律直接推定具有混淆可能性的存在。但既然是推定,就可以被反证。

因定牌加工行为贴附的商标行为是在国内进行,但实际的混淆则在国外产生,对国内商标权人不会产生实质影响,因此就不宜作为侵权来看待。所以,突破地域性的原理,将国外市场纳入侵权判定的范围,认定在国内使用商标、在国外发生混淆的行为,不视为是商标侵权,显然有利于为定牌加工企业的出口行为提供依据,使其免受不合理的羁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