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新华社连续推出三篇文章探讨微信版权危机,随后,微信在公众号中接连推出“申请原创”功能和“举报”功能,其初衷是为了保护版权,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作为一名在报业微信号一线的从业者,对此深有感触。
近日,据笔者了解,微信依据原创保护规则,对国内部分粉丝十万及数十万不等的传统媒体微信订阅号进行不同程度的封号处罚,引起微信从业人员的关注。
微信的“原创保护”在保谁?
不同于客户端和网站的即时内容更新,微信公众号的容量非常有限,一些早期开通的认证公众号,一天有三次发布机会,而后来开通的认证公众号,一天只有一次发布机会。相对于传统媒体强大的原创能力及每天生产的大量原创内容,媒体公众号呈现的只是纸媒原创内容很少的一部分。同时,运营纸媒的微信公众号,同样要考虑用户阅读体验,目前的现状是普通用户订阅的公众号数量基本均在几十个左右,因此,一般来说,一期微信推送内容大体保持在4条左右,加之考虑阅读内容差异化的需求,目前大多传统媒体订阅号一期的微信内容,大致包括2条左右新闻,并辅以阅读类内容和百科类内容等。
基于以上的现状,微信的“申请原创”功能推出后,纸媒公众号的苦楚就来了。以山东省为例,一些机构、个人的订阅号,常常从《齐鲁晚报》的稿件中选择“齐鲁晚报订阅号”没有选取的稿件,并搬上各自的订阅号,甚至恶意申请原创,当《齐鲁晚报》相关人员就这些情况向微信提出质疑和申诉后,一次都没有被微信通过。
这样的现实之下,作为纸媒微信公众号一线的操作者往往会产生“微信保护的原创只是基于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首发”观点,例如,《齐鲁晚报》在“齐鲁晚报公众号”中发布并申请原创的稿子,如果发生未获得报社授权而转载的情况,报社申诉,微信会受理。但是,任何订阅号从非微信平台抄袭、搬运到其公众号的稿子,对微信而言,目前这些也属于它保护的“原创”。也有部分纸媒微信公众号从业者认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微信在变相引导公众号将微信平台作为内容首发平台。
“举报”功能带来的担忧
关于微信“举报”功能的议论很热烈,近日在网上有一个广泛传播的案例:4月22日,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原创订阅号“佳人”发生了一件事,下午3:36分,其微信公众后台通知中心收到一个关于公众号违规处理的通知。内容如下:您好,经用户举报,发现此公众号涉嫌抄袭他人内容,违反《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4.1.2条规定,违规消息“港姐与影帝的17年爱情:这才是幸福该有的样子”已删除处理,请遵守规范,让我们共创健康绿色的运营环境。如有异议,可发起申诉。
当时该文编辑小陌震惊了!因为这篇文章是他前一天晚上熬夜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怎么会“涉嫌抄袭他人内容”?他利用仅有的一次申诉机会,提交原创证据。
一个小时后,他又收到了一条公众号违规处理申诉结果的通知:你好,你的申诉审核不通过,申诉失败。请认真遵守《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共同打造良好运营环境。就这样,小陌不知道是谁举报的,也不知道为什么申诉失败,就用完了唯一的一次申诉机会。从这一事件来看,微信发起群众“举报”抄袭的功能后,微信大号会受影响,也可以说,微信举报机制防君子,但难防小人。从这一角度看,纸媒的微信大号同样存在受到举报功能误伤的可能性。
微信转载是否侵权?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冯晓青认为,微信转载不能简单地认定为合理使用或者侵权,要看具体使用作品的情形和行为人主观动机,同时判定这种行为是否符合著作权人的意愿以及对著作权人利益的影响。原则上,符合著作权人之意愿(著作权人一般不会反对或禁止),对其没有什么损害,但有利于在微信空间及时、有效地传播信息、思想,那么就应认定为合理使用行为。
一般来讲,微信公众号转载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如果原作者没有声明禁止转载,那么从微信这个小范围的公共平台的性质和转载作品的目的来看,不应当视为著作权侵权。不过,如果“改头换面冒称原创”,则构成著作权侵权。
微信公众号抄袭成风的背后
明知道抄袭侵犯他人版权,为何很多公众号依然疯狂抄袭?原因不外乎一个字,“钱”。微信2014年上线广告系统“广点通”,邀请少量订阅号参与广告系统测试,订阅号的广告收入在扣税后100%归账号持有者,每个点击价格为5毛到1元。据了解,不少微信公众号已经开始靠点击赚钱了。另有传言说,有参与内测的账号透露,测试10天内就获得了超过万元的广告分成。这着实刺激了很多订阅号操作者的神经,尤其是那些自媒体订阅号。
另外,目前很多广告客户更愿意将广告投放到大家关注的订阅号上。这种情形之下,每天的点击量都成为影响广告客户意愿的最主要因素,这也促使部分订阅号疯狂抄袭。
纸媒微信公众号将何去何从
微信已经聚集了大量用户,成为很多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更重要的是,每个纸媒公众号都发展了数十万不等的忠实粉丝。因此,纸媒在微信公众号上提供信息,服务订户将仍旧是很多纸媒公众号不二的选择。
如何使纸媒公众号在微信平台上无后顾之忧?
首先,微信需要建立、健全版权保护机制。当务之急要呼吁微信做好原创鉴别工作。
其次,要对真原创的稿件进行版权保护,但删除和封号肯定不是唯一出路,例如,对转载者收取合理的稿酬等。对于侵权的处罚不应一刀切。
另一方面,纸媒转型过程中的新媒体平台绝不能仅倚仗微信公众号。根据统计,通过订阅号来获取信息的方式仅占大众获取信息渠道的20%,其他80%都靠分享。纸媒转型,必须要有自主的新媒体产品,例如目前流行的H5技术网站或者自主研发的客户端。
无论是采用微信还是其他新媒体形式,纸媒归根结底要解决新媒体的思维困扰,转型的当下,每一个记者都需要有产品经理的意识。内容为王不是新闻为王,每一个传统媒体人要拥抱“草根思维”。此外,利用自身优势占领用户渠道。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叫“场景时代”,说笼统一点,就是倡导对用户生活场景进行分析,寻找介入机会。这是智能化、用户需求、商业实践结合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场景都是渠道,都充满机会,对于立足本地的媒体而言,这是优势;最后,借力资本杠杆。对于纸媒自身而言,或许互联网基因突发性自然生长的概率不大,但可通过资本收购和合作,既不影响互联网思维发挥,又可以分享发展成果,还可以节约大量的尝试和等待时间。(作者:殷美玲)